陳一華[烈士-陳一華]

陳一華(1911—1939)原名陳凱,四川宣漢縣南華壩村人,一生戎馬生涯,為民主革命的勝利血灑疆場。民國二十一年(1932)12月,他參加紅四方面軍,次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連、營黨代表。民國二十四年(1935)3月,隨軍離開川陝根據地北上。在艱難的北上途中,他處處以身作則團結教育戰士,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深得上級黨委和同志們的讚賞。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合。張國燾另立中央時,他擁護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堅持北上抗日的方針。1936年10月,到達陝北。

民國二十六年(1937)任120師358旅軍法處副處長,隨軍東渡黃河挺進晉西北,開展敵後游擊戰爭。1938年5月,中共平魯縣委成立,調任平魯縣縣委書記,為鞏固、擴大敵後根據地做了大量工作。同年10月,晉綏邊特委又調他到左雲、右玉、涼城三縣的邊陲地區,任左右涼縣委書記,對外稱六支隊政治處左右涼工作團團長。這時,改名為陳一華。他以馬頭山和五路山為依託,充分發動民眾,積極組建地方武裝,開展抗日鬥爭;他和縣、區領導深入民眾蒐集零星武器,並利用犧盟會提出的“合理負擔”、“有錢出錢,有人出人”的口號,宣傳抗日統一戰線政策,動員民眾支援抗戰。鄉間愛國人士主動獻出步槍10支、戰馬兩匹和上千元的銀元。一次,騎兵小分隊路經弓溝崖天主教堂時,教堂民團開槍,分隊被 反擊,活捉了肇事者。他抓住這個機會,親自去做神甫工作,最後達成協定,教堂又為分隊提供步槍8支,子彈數千發。經過三個月工作,建起有70多人、60匹戰馬的縣大隊。很快打開了左右涼地區的抗日局面。

1939年2月,在涼城二巒子溝召開了縣委擴大會議,通過了擴大地方武裝的決定。為了解決地方武裝的槍枝問題,他一是收集國民黨軍隊潰退時丟下的零星武器;二是動員紳士、富戶中的愛國人士,出錢捐款、購置武器;三是說服涼城縣馬溝崖天主堂神父,為抗日游擊隊提供了八支步槍,數千發子彈。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全縣兩個區建立了三個游擊小隊,縣裡組建了一個縣大隊。這支地方武裝多次深入到左右涼豐鎮等敵人據點,抓住戰機打擊敵人。

1939年6月17日,左右涼縣委在西雙樹村,召開有區委書記和游擊隊長參加的縣委擴大會議。會後沒有立即疏散,右玉城據點日偽軍根據飛機和密探偵察的情況,集中了百餘日軍組成遠程奔襲隊,20日拂曉被右玉縣日軍的奔襲隊百餘人包圍了西雙樹村。他立即組織游擊隊分兩路掩護幹部民眾突圍。在他的指揮和掩護下參會人員全部脫險,而他在戰鬥中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左雲人民把陳一華的功績寫在烈士陵園的展廳,千秋萬代,永誌不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