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南華山景區

陝西渭南華山景區

陝西渭南華山景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公里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也是漢族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截至2013年華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華山1982年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1999年被國家文明委、建設部、旅遊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4年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 201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諸位著名的道教高人。

歷史沿革

名稱來源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

西峰翠雲宮前又有倒扣蓮花花瓣石, 稱花山又因近臨黃河是華夏發源地,人們口音等,故稱華山。

開發建設

1982年,華山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

1999年,被國家文明委、建設部、旅遊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004年,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

201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境內,處於北緯34°25′~34°00′,東經109°57′~110°05′之間。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0公里,景域面積約148平方公里。西距陝西省會西安120公里。

地質地貌

華山山脈是深成侵入岩體的花崗岩渾然巨石,它的頂都是粗粒(粒徑5毫米)斑狀花崗岩;中部是中粒(粒徑2~5毫米)花崗河長岩及片麻狀花崗岩。據地質科學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華山花崗岩形成期距今約12100萬年左右,華山山脈地區的地殼發生活動,在受擠壓、褶皺和破裂的過程中,岩漿開始沿著裂縫向表層地殼上升侵入,在3~6公里深處冷卻,凝結成岩。
從新生代燕山期約7000萬年以前,華山山脈的地殼繼續上升,而渭河地帶相反向下凹陷。這種內動力地殼作用,時快時慢,時斷時續,顯現出東西一線上並列著許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嶺北麓的大斷層。這些大致平行的東西向斷層,將山地割切成若干長條形斷塊。斷塊在彼此相互上升下降活動中,多呈北翹、南俯的嶺谷相間的地形。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與東西向斜交的斷層,使原長條形斷塊被切成多段。各段地發生前後錯動,形成複雜運動。加之雨水、陽光、冰凍、流水等各種外力作用的相互影響,花崗岩才直接露出空間。
華山花崗岩有較多而明顯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節理和斷層。其他的還有南北走向,北30度西向的、北10度東向的、北50度東向的。此外還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縱橫的斷層和節理,將完整的花崗岩體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岩塊,在縱橫河流的切割活動中,風化剝蝕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岩石。
東、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為華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輔,周圍各小峰環衛而立。

氣候特徵

華山雲霧 華山雲霧

華山遠離海洋,又處於西風帶北緯30°~60°之間,大陸度為53°7′,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山體挺拔陡峭,山麓和山頂峰的垂直溫度梯度(或稱溫度直減率):北麓從縣城到峰頂,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減少0.44℃,南麓以洛南計算,海拔高程每升高100米,減少0.5℃。
低山區(海拔1000米以下)為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9~14℃,最熱月均溫24~28℃,無霜期180~240天,日均溫≥5℃,210~270天≥10℃,150~220天年積溫32000~4500℃,年

降水為600毫米。
高山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均氣溫小於8℃,最冷月均氣溫-2.5~-10℃,絕對最低月均-40℃,最熱月均溫21~24℃,無霜期120~150天;日均溫≥5℃,150~180天≥10℃,120~150天年積溫1600~3200℃,年降水量800~900毫米。
北麓(華陰站)降水量為600毫米,南麓(洛南)為725毫米,頂峰(華山站)為925毫米。1000~1400米間,為多雨帶或最大降水帶。
華山雲量 有明顯的規律性。夏季白天雲量最多,雲層通常隨高度而增厚,上升氣流。中午最盛,最少雲量發生在早晨,冬季則相反,雲量最少出現在正午前後。夏季雲量最多,冬季最少。
風速、方向 結構均隨高度和地形而變化。離地表30~50米一層的風速增勢最快,250~300米高度開始風速增勢變慢。空氣紊流隨高度減少。山谷風速通常為2~4米/秒。風向一般為白晝上山風,夜間下山風。秋季山谷風持續時間較短,冬季環流幾乎靜止。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華山日出 華山日出

華山山脈的植被面積約130萬畝,其植被特性是“針葉林、落葉闊葉疏林區”。華山地區植物,近80科、100多屬、200多種。其中種子植物30多科,40多屬,60多種。蕨類植物20多科屬,近50種,苔蘚地衣植物20多科,40多屬,近70種。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是松櫟林,海拔分布在800米以上的山地,其樹種以油松、華山松、白皮松、栓皮櫟、銳齒槲櫟、遼東櫟、山楊等為主。松櫟林帶的下部是以栓皮櫟為主的闊葉林,小量有板栗、化香、槲樹等。華山松林、油松林、栓皮櫟林、白皮松林、人工林、馬尾松林是華山地區的主要植被類型。

此外,在海拔800米以下多是農業墾植帶,天然植被很少,多數裁培植物散生於河流兩側或村莊附近,如楊樹、柳樹、榆樹、槐樹、臭椿、香椿等。山麓地區有成片或散性的側柏林。

華山的用材林主要有華山松、油松、栓皮櫟、遼東櫟、銳齒槲櫟、槲櫟、椴樹、山楊等。經濟林木有箭竹、苦竹、淡竹、杏、柿、蘋果、核桃、桑等。

動物資源

華山的脊椎動物多達204種,昆蟲1500種。金雕、豹、黑鸛是華山的3種一級保護動物,二級保護動物則達20種。

藥材資源

藥材有蒼朮、菖蒲、遠志、五味子、沙參、細辛、山藥、連翹、柴胡、茵陳、天麻、管仲、豬苓、血靈子、生地、金銀花、黨參、桔梗、黃精等300餘種。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華山細辛,極細而直,嚼之習習如椒。”華山菖蒲等藥材曾列入《本草綱目》之中。《華山藥物志》對此有詳實記述。

主要山峰

北峰

北峰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因此又名雲台峰。唐李白《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詩曾寫到:“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

北峰 北峰

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台,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和蒼龍嶺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鬱,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1996年開通的登山纜車上站,即在峰之東壁。

峰上景觀頗多,有影響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台、白雲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點均伴有美麗的神話傳說。

長春石室是唐貞觀年間道士杜懷謙隱居之處。傳說杜懷謙苦心修煉斷谷絕粒,喜好吹奏長笛,經常叫徒弟買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於崖下,投完後再買,往而復始,從未間斷。因他能棲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號長春先生。

真武殿為供奉鎮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築。焦公石室、仙油貢、神土崖皆因焦道廣的傳說得名。相傳北周武帝時,道士焦曠,字道廣,獨居雲台峰,餐霞飲露,絕粒避谷,身邊常有三青鳥,向他報告未來之事。武帝宇文邕聞知他的大名,便親臨山庭問道,並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宮供他居住。築宮時,峰上無土,缺乏燈油,焦道廣默禱,便有土自崖下湧出,源源不絕。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滿,用之不竭。後來人們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貢。

千尺幢

千尺幢 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華山第一險境“千尺幢”。這裡,山幢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兩邊鐵鏈垂直下垂,狀如刀刻鋸截。坡度為70°。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台階,皆不滿足寬。登時上視,一線天開,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下比上時更險,如臨深井,心驚目眩。故而常有人下來時倒退而行,從胯下窺視路面。“千尺幢”頂端,有僅容一人的石洞,因為當人們爬上最後一個石級時,便從洞中鑽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寫的“太華咽喉”,形象的說明了這裡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峽”為咽喉上段,峽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頭。“天井”以下的千尺幢,為咽喉下部。此處整個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長。“天井”口為“太華咽喉”中段,若從此堵住,上下就會絕路。國民黨殘匪韓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塊鐵蓋,企圖固守華山,人民解放軍八勇士卻飛越天險,消滅了據守在這裡的一個班的兵力,為增援部隊打開了通道。

“千尺幢”通天道的打開是在漢代。原來的登山路不在這裡,而在華山東側的黃甫峪。秦昭王令工施鉤登華山就是從那裡走的。至今在東峰博台下還留有兩處石刻。據《七修類編》載,蓮峰之路本無路可通,因有人從北斗坪望見猿猴上下於崖隙間,探奇者循猴徑而登,才發現了此條登山路。“此載雖無年可考,但卻有“站北斗,望華岳”的記述。自漢武帝從黃甫峪遷西嶽廟至官道北今西嶽廟址,人們便開始從華山峪道入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千尺幢”和“百尺峽”處,既沒有鐵鏈,也沒有石階,人們只能“穴空迂迴,傾曲而上。”我們從唐代李白寫的《黃神谷晏臨汝裴昆陵十四明府序》上看出,他是從黃神谷舊路登華山的。杜甫詩中對“千尺幢”也只是簡單的提到過:“車廂入谷無歸路,箭括通天有一門。”說明此時兩條路皆可通行。到了明代,描寫“千尺幢”的詩、記等就極多。閻爾梅在《箭括》千尺幢詩中寫道:“險光一線開,窄峽夾青天。躡登先妨膝,扳崖側用肩。木梯撞外補,鐵繩井中懸。怪石橫如竇,陰風直上穿。”楊嗣昌也曾這樣記述過“千尺幢”:“形如槽櫪,持金繩、探石竇以上。”“金繩”即是指鐵鏈,“竇”是指石窩、腳窩。說明,在明時千尺幢已經安裝鐵鏈,鑿有石窩了。解放後遊人逐年增多,每年陰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這裡經常發生“繡幢”事件。這裡的道路曾作過兩次大的修整。後在千尺幢、百尺峽處,又各開闢了一條復道,分別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峽

百尺峽 百尺峽

“幢去峽復來,天險不可瞬。雖雲百尺峽,一尺一千仞。”過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峽”,它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百尺峽”也叫“百丈崖”,仍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雲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峽的兩壁欲合,卻被飛來的兩顆石塊從中撐開,人從石頭下鑽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通過此石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再回頭看原來此處卡著的兩塊石頭,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無恙,所以這顆石頭也被稱之為“平心石”。故韓愈詩中有“俄然神功就,殺氣見稜角”的描寫。

老君犁溝

從群仙觀上行,便是“老君犁溝”。據傳這裡原來沒有路,是老子李耳駕青牛用鐵犁開的,形如耕地時留下的犁溝,故被稱為“老君犁溝”。其實,那是山水長期沖蝕而形成的。

當初,人們上下華山便是從犁溝兩旁的石窩爬行的,至今人們還可看到犁溝兩旁的石窩。當地流傳說:“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慢慢爬。”可“老君犁溝”同千尺幢、百尺峽一樣,是登華山的必經險道之一。已在犁溝的右上方,鑿成271個石級,兩旁鐵鏈下垂,行走較為安全。

老君犁溝 老君犁溝

老君犁溝”原為“老君離垢”。用道教的話說,這就是離開塵垢到達仙境的意思。傳說道教祖師李耳曾到過這裡,所以是“老君離開塵世的地方。”因“離垢”同“犁溝”同音,加之此地又似犁溝,再加上華山又有臥牛石、岳廟青牛樹以及北峰老君掛犁處的傳說,所以人們便認為這裡是“老君犁溝”無異了。

在犁溝上端的石崖上,既有“老君犁溝”又有“離垢”石刻。這是因為郭雄藩看到有人誤把“離垢”當“犁溝”之後,為恢復原名的真實性,於是又題寫了“離垢”二字。其實,是先有“離垢”後有“犁溝”的。王履寫的《始入華山至西峰記》中寫道:於明洪武十六年即1383年秋遊華山,當他行到此時“問仆,仆曰:老君離垢也。”這說明到此時為止還叫離垢。在明代後期的一些記載中,才出現“犁溝”的字樣。

西峰

西峰 西峰

西峰海拔2082.6米,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華山》中記述:“石葉上覆而橫裂”;徐霞客《游太華山日記》中也記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詩中有“石作蓮花雲作台”句,也當指此石。

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

登西峰極目遠眺,四周群山起伏,雲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宋名隱士陳摶在他的《西峰》詩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脊長300餘米,石色蒼黛,形態好象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

西峰上景觀比比皆是,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捨身崖等,並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其中尤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傳最廣。峰上崖壁題刻遍布,工草隸篆,琳琅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峰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題辭。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

南峰

南峰海拔2154.9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嶽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舉目環視,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盡收眼底,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雲的神奇情趣。

南峰 南峰

峰南側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一斷層深壑,同三公山、三鳳山隔絕。南峰由一峰二頂組成,東側一頂叫松檜峰,西側一頂叫落雁峰,也有說南峰由三頂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內。這樣一來,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檜峰居東,孝子峰居西,整體象一把圈椅,三個峰頂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袁宏道在他的《華山記》一書中記述南峰形象說:“如人危坐而引雙膝。”

落雁峰名稱的來由,傳說是因為回歸大雁常在這裡落下歇息。峰頂最高處就是華山極頂,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歷代的文人們往往在這裡豪情大發,賦詩揮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給後世詩文記述頗多。峰頂摩崖題刻更是琳琅滿目,俯拾皆是。馮贄在他的《雲仙雜記》中記述唐詩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嘆說:“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宋代名相寇準寫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落雁峰周圍還有許多景觀,最高處有仰天池、黑龍潭,西南懸崖上有安育真人龕、迎客松等。

松檜峰稍低於落雁峰,而面積大於落雁峰。峰頂喬松巨檜參天蔽日,因而叫松檜峰。華陰名儒王宏撰稱松檜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宮,是華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廟。因廟內主殿屋頂覆以鐵瓦,也有稱其鐵瓦殿的。松檜峰周圍許多景觀,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門、朝元洞、長空棧道、全真岩、避詔岩、鷹翅石、楊公亭等。

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

在南天門外,是華山著名險道之首。棧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許,是為上段,折而下,崖隙橫貫鐵棍,形如凌空懸梯,遊人須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為中段,西折為下段,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木椽三根,遊人至此,面壁貼腹,腳踏木椽橫向移動前行。長空棧道是華山險道中險中之險。古往今來,歷險探勝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記述傳世。明代“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太華山記》記述:“出南天門向西就是棧道,棧雖有銅柱鐵索攔護,然闊不盈尺。行二十餘丈方至盡頭。下折為井,高約三丈,旁出復為棧。

東峰

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峰頂有一平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台,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

東峰 東峰

東峰由一主三仆四個峰頭組成,朝陽台所在的峰頭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東,博台偏南,賓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組成部分。今人將玉女峰稱為中峰,使其亦作為華山主峰單獨存在。

古時稱登東峰道路艱險,《三才圖會》記述說:山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數十丈,上面僅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崗石上,腳手並用才能到達峰巔。今已開闢並拓寬幾條登峰台階路,遊人可安全到達。

東峰有景觀數十餘處,位於東石樓峰側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紋,象一巨型掌印,這就是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巨靈神開山導河的故事就源於此;朝陽台北有楊公塔,與西峰楊公塔遙遙相望,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所題“萬象森羅”四字。此外,東峰還有青龍潭、甘露池、三茅洞、清虛洞、八景宮、太極東元門等。遺憾的是有些景觀因年代久遠或天災人禍而廢,現僅存遺址。八十年代後,東峰部分景觀逐步得以修復。險道整修加固,亭台重新建造,在1953年毀於火患的八景宮舊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棟兩層木石樓閣一座,是為東峰賓館。

神話傳說

公主修道隱塵亂

漢元帝劉爽的女兒南陽公主嫁王鹹為妻,時外戚王莽執掌朝政大權,公主見國危勢亂,勸王鹹獨善其身,遠離塵囂,以避離亂之苦,王鹹執意不肯,公主便獨自離開宮廷,來到華山白雲峰隱居修行,一年後修煉成真,便駕鶴乘雲而去。王鹹在明爭暗鬥的朝廷里吃盡苦頭,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來華山尋找公主,在樵夫的指點下,於白雲峰北嶺頭上找到公主繡花鞋,俯身去撿,鞋已化為石,於是人們就把公主遺鞋的地方叫駕鶴嶺,把白雲峰稱公主峰。

白龍潭白龍瀑

入方山峪內10里處,危崖對峙,澗水下奔而成瀑,名“白龍瀑”,流水積而成潭,名“白龍潭”。潭廣20平方米,潭側崖上留有古代棧道石窩,當地人謂之“石梯子”。

沿石梯而上,可見崖上有白色石紋,蜿蜒著龍騰之象,意態生動。崖側有小廟一座,門額鑿刻“白龍廟”三字。據蒲松齡《聊齋志異》附錄記述,華山池中有小龍五百條,且有竊逃之事。此白龍遠離華山主峰,相傳為竊逃者之一。

無根樹

在中峰玉女祠南,龜石上有石砌洞龕一座,其頂雖無土無水,然獨生一松,樹幹扭曲多姿,遊人覓其周遭,均不見根生何處,故謂之“無根樹”。昔視作神物,為其焚香者頗眾,以求獲福。唐顧況有詩云:“遙知玉女窗前樹,不是仙人不得攀。”此樹枯死善男信女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今僅存枯樹,然其態猶可一賞。

雷神洞

在大上方桃石之下,為西元門裡一洞狀石隙,形如豎井,洞壁有時刻以志其位置。昔時井口置有鐵蓋,覆之,則大上方路絕。其狀類華山著名險道千尺幢,而險狀又過之。上出洞口需手挽葛藤,足登木梯。出洞頓感豁然,即達大上方天地。

神林

華山之樹木,自古禁止採伐,為警戒世人,故稱之“神林”。王處一《西嶽華山志》稱:“犯者立禍於身。”傳說山之西南隅有一林,全為侵天松檜,為華山神遊宴之處,名黑山林,凡進林竊采者,火燒虎食,莫不喪生。

華山又有神姑林,在黃甫峪內東側,林內有姑姑廟,傳說是華岳神母親居住之地。廟周林木合圍,松檜數萬根,禁人樵採。

紫柏

在華山主峰,史多有載。王處一《西嶽華山志》記述:“岳頂東北峰上有紫柏,葉際碧露,以五月五日油囊接之,食者可作地仙。”《華山經》載:“其東北有柏.葉紫而枝衢,含露如滴,可以醫瞢。”《續齊諧記》記述,弘農有名鄧紹者,每年八月初一人華山採藥,遇見一童子手持五彩錦囊接盛柏葉上露珠,而那露珠竟像珍珠一樣,被裝在彩囊里。鄧紹問童子采此何為,童子回答說,赤松子先生用以明目,說罷便失所在。據說華陰古時有八月做眼明袋送親友的風俗。即緣於此傳說:《化源記》亦記述:“田鸞人華山求仙,見黃冠,指柏葉曰:‘此長生藥也。’”今樹已不存。

五龍潭

華山 華山

五龍潭在今華山門北五龍橋下。由谷中澗水沖積而成。潭深約2米,水面面積約20餘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涼。民間傳說潭中潛居著五條五色巨龍,五龍常化為五位老人到武當山聽陳摶講解易學。因為陳摶才華橫溢,氣度不凡,五龍便有意指點迷津,言武當山不是陳摶的棲居之地,陳摶修成正果的地方是華山。陳摶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點,收拾行裝,準備隨五位老人到華山來,其中一位老人讓陳摶閉上眼睛,負在自己背上,陳摶便有了騰雲駕霧的感覺,待睜開眼睛,已到了華山,民間傳說陳摶一覺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於五龍真傳。

原潭側岩石上建有廟宇叫五龍宮,宮內供有五位龍君,文化革命前殘垣還在,“文革”後徹底毀廢。由於山洪原因,潭逐漸被碎石填塞,今已不復存在。唯潭上的五龍橋及橋頭上的大型五龍彩色壁畫依然向遊人訴說著五龍潭美麗的傳說。橋欄鐫刻的“五龍橋”三字是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喬木同志所書。

觀棋爛柯

相傳,華陰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一日上山砍柴,來到“空靈峰”,見幾個人圍在一起下棋說天道地,聽起來怪有意思,他又是一個棋迷,便一旁觀戰,竟忘記了砍柴,但見周圍樹葉一會兒落了,一會兒又綠了,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等他想起回家時去拿挑擔,找不見了。去尋斧子,只剩下一個生了厚銹的斧頭,根本無法再用了。回到村里,他一個人也不認識,連自己的孩子,也無人知曉。枉到村內跑了一次,他只好返回華山修道,後來,人們就將此村叫“枉到樹”,現稱“王道村”。

巨靈神劈華山

太華山和少華山,本來是一座山,它正對著黃河,黃河水經過它時只能繞道而流。黃河之神巨靈,用手劈開山頂,用腳蹬開山麓,使這座山平分成兩座,用來便利黃河的流動。華山上河神手印的手指、手掌的形狀都還留著;巨靈的腳印在首陽山下,仍然保存著。過去張衡寫了篇《西京賦》,賦里所說的“巨靈啊力大氣壯,高山上有他的手掌,他的腳印留在遠方,他劈山開路;為使那彎曲的黃河直流奔放”,就是指的這件事。

原文:

二華之山,本一山也,當河,河水過之,而曲行;河神巨靈,以手擘開其上,以足蹈離其下,中分為兩。以利河流。今觀手跡於華岳上,指掌之形具在;腳跡在首陽山下,至今猶存。故張衡作西京賦所稱“巨靈贔屓,高掌遠跖,以流河曲,”是也。《搜神記》

人文歷史

道教文化

華山的道教宮觀很多,歷史也很悠久,早在漢武帝時就建有集靈宮,唐朝更陸續出現了一些由道士們自己所建設的宮觀,相傳大上方的白雲宮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處,至今遺蹟猶存。經過宋、元兩代的發展,到明代華山上的道教宮觀已經很多了,香火很盛。由於廟宇最初多建在峰頂,清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山洪暴發,廟舍沖毀極多,故清代以後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內。

玉泉舫 玉泉舫

華山最主要的宮觀是西嶽廟。該廟在華山下十里之處,華陰東五里。舊址在黃神谷。它始建於漢武帝時,即前面講過的集靈宮。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曾立《西嶽華山廟碑》,言東漢統治者祭華、修廟、祈雨等事。北魏興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舊廟已毀壞不堪,便在華陰東五里處的官道北興建新廟。從北魏開始直至清代,歷代人們都不斷加以維修和擴建。

另外還有雲台觀和玉泉院。雲台觀在華山下,去谷口二里,華陰南八里,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廣初創,唐天寶年間金仙公主復修。《華陰縣誌》載: “雲台觀以雲台峰名。有二:其一為北周道士焦道廣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陳摶建。”陳摶初居華山,曾開闢荊榛,在觀內居住。元、明、清歷代不斷修葺,迄今舊址還在,其東北尚有紀念陳摶的希夷祠。玉泉院在華山的張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3)為紀念陳摶所建,院與玉井潛通,玉泉溪水環繞,故名。院內有奉祀陳摶的希夷祠,祠後曾有希夷睡洞,傳說是陳摶練習睡功之處,可惜早已不存。玉泉院的規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華陰知縣陸維垣所建,光緒時曾為大水沖毀,後修復。解故後,人民政府於1958年撥款重修並擴建。另外還有鎮岳宮、玉女祠、全真觀、聖母殿、毛女祠、煉丹爐、巨靈祠等等。這些廟多依山而建,結構精巧。

華山石刻

華山金石題詠最早見於周劍漢鼎,《古今刀劍錄》曾有著述。碑及摩崖石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曾對宋以前的華山題刻進行研究和整理,寫出《華岳題名跋》專著10卷,考察研究了自唐開元二十二年(734)至後唐清泰二年(935)200年間532人對華山的題名。清代顧炎武、王宏撰又將華山石刻收編成冊,並辨析真偽。乾隆年間畢沅將華山的一石一字,均收於《關中金石記》中。華山石刻以摩崖石刻為主,是一個書法藝術寶庫,被譽為鐫刻在崖石上的書法博物館。石上書法,行、草、隸、篆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崖上字跡經多年風剝雨蝕,山洪沖刷,多有被埋沒或字跡不可辨認者。經縣文物局1980年、1986年、1988年3次普查,僅登主峰道路側傍及主要景點計有摩崖石刻330多條。按由下而上順序,擷英輯要列表於後。凡表中“不詳”或“口”者,多因字跡無法辨認或題字本無落款和年代模糊,有待後來之有識者考證。

華山景區小上方景點的“陪睡”題刻 華山景區小上方景點的“陪睡”題刻

華山小上方景點一處“陪睡”題刻,其落款為“後學李光漢”,被網友驚呼為神題刻。據收集華山崖刻的荊勤學表示,該題刻或為清代李光漢向睡仙陳摶(tuán)老祖表達謙恭。

華山詩歌

《捉搦歌》古樂府

《游西嶽詩》 西晉·潘尼

《華山館為國家營功德》南北朝·沈約

《行經太華》隋·孔德紹

《西嶽雲台歌送丹邱子》唐·李白

《登華山》唐·李白

《華山歌》唐·劉禹錫

《華岳》唐·王維

《望岳》唐·杜甫

《華岳廟》 唐·張籍

《途經華山》唐·李隆基

《水簾詩》唐·柳宗元

《觀華山瀑布》唐·呂履恆

旅遊信息

門票

具體價格

門票價格標準;旺季(3月1日~11月底)180元/人次,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100元/人·次,門票有效期2天(含遊客中心至各景點間交通費,門票中不含黃甫峪、瓮峪旅遊專線客運車交通費)。

優惠政策

(一)現役軍人(含軍校學員)、軍隊離退休幹部、70周歲以上老人、殘疾人持本人有效證件辦理免票,65 -69周歲老人持本人有效證件購半價票。(二)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兒童實行免票,1.2~1.5米(含1.5米)兒童購半價票。(三)在校全日制大、中、國小校學生憑本人有效學生證購買旺季90元/人·次,淡季50元/人·次的優惠門票。(享受免票的遊客乘坐遊客中心至各景點間的區間車需購買車票20元/人)。

配套票務

東線索道票:成人單程80元/人,往返150元/人。

交通

飛機

乘飛機先到達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機場距華山138公里,兩地之間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約1個半小時到達華山。

備註:西安鹹陽機場尚沒有直接到達華山的交通,需先到達市區轉乘其他交通方式到達華山。

高鐵

西來乘客從西安或寶雞坐高鐵,停靠站是華山北站,華山北站離華山約5公里左右,下來高鐵後,有旅遊專線可以到達華山遊客或華山玉泉院。旅遊專線車10元/人。

火車

由隴海線各站可乘火車到達華山站下車。西安到華山站之間的鐵路行程約123公里,全天有多趟東行列車會停靠華山站,用時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左右不等。華山站至華山峪7公里,下火車後,換乘公車,3元即到景區,或乘坐計程車到華山景區,15元~20元。西安發往華山方向去的火車很多,火車票價為18元-30元之間。 △長途汽車 (西安城東客運站~華山站) 在西安城東(唐都)汽車站(地址:長樂中路17號)有去華陰的車輛,首班7:00、末班:19:15、約15分鐘一班,途中會停在華山停靠站,下車即為登山處,在車上說明華山下車。車票票價:41元/人,含保險。

旅遊公交專線車

(西安火車站~華山站)

西安火車站東廣場乘坐旅遊專線車游1路,票價22元。早8:00火車站東廣場出發,途經西嶽廟,終點站玉泉院登山口;下午17:00由玉泉院返回,車程2小時左右。淡季(1~3月)停運。另外、火車站也有公交公司的大巴直達華山,班次很多; 長途汽車:可以在西安城東客運站乘坐長途汽車到達華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