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是一種很奇怪的蜥腳類恐龍,它背上有兩排鬃毛狀的長棘,有人推測它的用途是為了迷惑食肉恐龍,使它們認為阿馬加龍很大,不適合捕殺。 從中生代侏羅紀到白堊紀,在南半球曾有一塊超大陸“岡瓦納”。在代表岡瓦納的恐龍中,有一種在脖子後方有兩列長棘刺的蜥腳類。這就是阿馬加龍。阿馬加龍是叉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與下白堊紀的南美洲。它是小型的蜥腳下目恐龍,約有10米長。它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有著長及扁的頭顱骨及長頸,與其親屬叉龍相似。但是,在它的頸背有一對平行的棘,比其他蜥腳下目恐龍為高,這可能是用作支撐皮質帆狀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恐龍體長: 9-10米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

恐龍食物: 植物和樹上的葉子生存年代: 早白堊紀

生存地點: 阿根廷 阿馬加河流域

形態特徵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是一種很奇怪的蜥腳類恐龍,它背上有兩排鬃毛狀的長棘,有人推測它的用途是為了迷惑食肉恐龍,使它們認為阿馬加龍很大,不適合捕殺。 從中生代侏羅紀到白堊紀,在南半球曾有一塊超大陸“岡瓦納”。在代表岡瓦納的恐龍中,有一種在脖子後方有兩列長棘刺的蜥腳類。這就是阿馬加龍。

蜥腳類屬於四腳行走的植食恐龍中的一類。它們體形巨大,全長有超過30米的。蜥腳類一般以長脖子和長尾巴為特徵。考古人員曾發現脖子長度竟達軀幹長度4倍的化石。不過,包括阿馬加龍在內的叉龍類的脖子長度卻約為軀幹的1.3倍。與其他蜥腳類相比,脖子算是短的。

作為阿馬加龍最大特徵的是名叫“神經棘”的兩列棘刺,從頭部到背部的背骨中長出。由於棘刺細而易損,看來不宜用於防禦。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各神經棘之間有皮膜的“帆”。“帆”中有血管通過。“帆”有可能是對著太陽來加熱血液,也可能對著風來釋放熱量,也有人推測它的用途是為了迷惑食肉恐龍,使它們認為阿馬加龍很大,不適合捕殺。

不過,在蜥腳類中,有比阿馬加龍大很多的恐龍。大家知道,動物的軀體越大,積存在體內的熱量就越難散發,因此,越是巨大的動物,體內的熱量就越充沛。但在巨大的蜥腳類身上,卻沒有發現“帆”的痕跡。因此,有人認為,蜥腳類中屬於小型的阿馬加龍並無擁有起調節體溫作用的“帆”的必然性。“帆”既有可能是區別同夥與其他種的標記,也有可能是雌雄差別的標記。

分布範圍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是於1991年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利安納度·薩爾加多(Leonardo Salgado) 及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所命名,因為它的化石是在阿根廷內烏肯省的La Amarga峽谷被發現。La Amarga亦是一個附近村莊及發現化石的地層的名字。阿馬加龍的名字是由西班牙語的“苦味”而來。這個屬下有一個種,學名是“A. cazaui”,是為紀念發現化石位置的Luis Cazau博士,他是一間石油公司的地質學家發現化石的位置是在La Amarga地層的底部,估計是在下白堊紀的巴列姆階至阿普第階早期,距今約130-120百萬年前。  

物種學史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的化石是一個相對的較完整的骨骼。這套骨骼包括了頭顱骨的後部,及所有頸部、背部、臀部與部份尾巴的脊骨。肩帶的右邊、左前肢及後肢、左腸骨及盆骨的一根骨頭亦被發現。脊椎阿馬加龍骨骼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頸部及背部脊骨上一列高棘。這些棘在頸部最高, 並且以一對對的排列。這個排列一直沿著背部,至臀部逐漸減少高度。後背部及薦骨的特徵是只有單一的棘,雖然很長但卻較頸部的為短。這些棘可能是用作支撐一對高的皮蓬。在一些無關的恐龍,如棘龍、無畏龍、及盤龍目的異齒龍亦有同樣的蓬。就蓬的功用就有不同的假說,如自衛、溝通(為了交配或簡單的物種辨認)、或控制體溫。但是,它真正的功用卻不清楚。非洲的叉龍在其脊骨上亦有相似的棘,但高度卻不及阿馬加龍。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近來發現一隻生活在7100萬年前的無法龍留下來的化石。令人驚奇的是,這具化石几近完整,連腳上的關節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阿馬加龍 阿馬加龍

據阿根廷當地媒體介紹,一家德國石油公司打算在阿根廷境內石油天然氣豐富的內務肯省開採石油時發現了這具化石。通過考古學家的挖掘,這具化石呈現出初步模樣。化石主人是一隻年幼的無法龍,長10米,重約12噸。無法龍生活在白堊紀時期,是一種蜥腳類恐龍。它食草,只分布在非洲、印度和南美洲。 化石保存得出奇完整,不僅保留有完整的脊柱和尾巴及部分骨盆,還有一隻腳骨上甚至保留著全部腳趾和爪子。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貝爾納多-岡薩雷斯說,這在世界考古史上都很罕見,目前世界上只發現了一到兩具有完整腳骨的無法龍化石。“最驚人的是這個化石的各個部分都有關節連線,出土時還保持著一種倒在地上的姿態,看起來像是當時摔倒了或是躺在了地上,反正不像是被其它動物襲擊的。”岡薩雷斯如是說道。唯一有點遺憾的是,這具化石的頭部和頸部暫時還沒有找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