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證解釋
1、亦作“ 阿闍梨 ”。梵語的譯音。意譯為“軌範師”。可矯正弟子的行為,為其軌則模範,是高僧的敬稱。
唐 顏真卿 《西林寺題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師,深究清浄毗尼之學,即律祖師 志恩 之上足,余內弟 正義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齊己 《送譚三藏入京》詩:“阿闍梨與佛身同,灌頂難施利濟功。”
宋 蘇軾 《十八大阿羅漢頌》:“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東方,惟有啟明。咨爾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這些規範,必需經阿闍梨(闍音shē,傳法師)傳授。”
奚侗 《 辛亥歲暮雜詩》:“八國垂涎舍利子,西來健者又阿闍。天風吹滿羣龍起,奪得魔王佛口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