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由於阿里山地區盛產檜木,日人以檜木材質優異,深為喜愛,乃在阿里山設立阿里山高山觀測所,觀測山地氣象變化,以資配合林業之開發。日人設立阿里山氣象站之另外目的,為配合太平洋戰爭之需求。因當時高空觀測設備不足,又耗費較大,乃在阿里山設立氣象站,所得資料與台中及台南資料加以分析,可得高空剖面氣象資料,提供作戰飛機航行所需之航空氣象資料,日人對阿里山氣象站,極為重視。台灣光復後,基於阿里山為全颱風景名勝景點,為提供旅遊氣象資訊及研究山地氣候之特性,故繼續保留阿里山氣象站之業務。同時與嘉義、玉山兩氣象站在相似緯度,不同高度所得資料,極具剖面氣象之研究及套用之價值。
日 期 | 紀 錄 |
---|---|
1933.03.15 | 日人所建,隸屬台灣總督府管轄,全銜為台灣總督府阿里山高山觀測所 |
1937 | 台北觀測所升格氣象台後,本站隸屬該台管轄 |
1938.08.01 | 改名為台灣總督府阿里山測候所 |
1945.11.01 | 台灣光復後,由台灣省政府接收,改名為台灣省氣象局阿里山測候所,隸屬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廳 |
1947 | 改隸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改稱為台灣省氣象所阿里山測候所 |
1965.9 | 台灣省氣象所改制為局,改稱為台灣省氣象局阿里山測候所 |
1971.7 | 氣象局恢復建制,改隸交通部,改稱為台灣“中央氣象局”阿里山測候所 |
1977.7.1 | 改稱為台灣“中央氣象局”阿里山氣象測站,核定為四等測站 |
1989.8.1 | 改稱為台灣“中央氣象局”阿里山氣象站,仍屬四等站 |
主要業務
觀測項目
天氣預報業務
由於台灣地形複雜,而且阿里山地區屬於山區,具有極特殊之局部氣候特性。本站接收預報中心各種天氣圖及預報資料,並配合自動觀測系統資料,再參照局部地區特性加以修正後,提供民眾適當之旅遊氣象服務。氣象通訊業務
氣象變化萬千,因此氣象資料之蒐集以及各種預報、警報之發布,有賴迅速、確實之通信系統傳遞。本站觀測資料之傳送,以中華電信公司之數據專線為主、電話傳真機、SSB系統等亦可迅速接收及傳輸各種氣象資訊。當各種通信網路中斷時,SSB系統可作為後援之通信設備。另備用柴油發電機,在市電停電時,可自行發電以便維持本站正常作業。氣象服務業務
測站情況
基本情況
測站名稱 | 站號:46753 | 站名英譯:ALiShan (縮寫:ALS ) | 測站種類:四等氣象站 | ||
---|---|---|---|---|---|
測站位置 | 東經:1204818” 北緯: 233037” | 海拔高度:2413.412米 氣壓計海拔高度: 2415.862 米 | 建站日期:1933.03.15 |
儀器架設高度
儀器種類 | 儀器名稱 | 米 | 儀器名稱 | 米 | 儀器名稱 | 米 | 儀器名稱 | 米 |
---|---|---|---|---|---|---|---|---|
氣壓類P | 水銀氣壓計 | 2.45 | 空盒氣壓儀 | 2.45 | 遙測系統 | 自動系統 | 2.45 | |
溫濕類T.H | 乾濕球溫度計 | 1.37 | 通風乾濕球溫度計 | 1.37 | 溫濕度自記儀 | 1.37 | 溫度露點儀 | 1.37 |
降水類R | 雨量器 | 0.20 | 自記雨量儀 | 1.73 | 遙測系統 | 自動系統 | 0.51 | |
風力類W | 風向計Wd | 15.7 | 風杯風速計Ws | 15.1 | 風車型 | 15.1 | 自動系統 | 15.1 |
輻射類S | 約旦日照計 | 康氏日照計 | 13.1 | 全天輻射儀 | 直達日射儀 | 13.1 | ||
蒸發器類e | 箱內(20公分) | 箱外(20公分) | A型(120公分) | 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