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公元601年前後生於麥加古來氏族哈希姆家族,其父艾布·塔利卜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伯父。因此從血緣上講,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他很小被在麥加經商的穆罕默德收為養子,穆罕默德成為先知時,他年方10歲,即與赫蒂徹、艾布·伯克爾、宰德等人首批信奉伊斯蘭教,並成為艾爾蓋姆會成員。相傳,公元622年9月,為防止麥加貴族陰謀殺害先知、掩護他安全遷徙麥地那,阿里曾冒生命危險睡在先知床上充當替身。後來,先知將其女兒法蒂瑪嫁予阿里,生下哈桑·伊本·阿里和海珊·伊本·阿里。
阿里是穆斯林社群組織重要領導成員、先知的錄事,曾負責記載古蘭啟示和先知遺訓。他聰穎好學,通曉教法,酷愛文學,擅長軍事韜略和武藝。在先知領導的白德爾之戰、吳侯德之戰、壕溝之戰等歷次重大戰役中,阿里衝鋒陷陣,屢建戰功,被先知譽為“安拉的雄獅”。公元630年光復麥加後,阿里奉命率眾搗毀克爾白殿內多神偶像。公元631年隨艾布·伯克爾赴麥加朝覲,並奉命宣布麥加為禁地,非穆斯林不得入克爾白神殿。
公元632年先知去世後,艾布·伯克爾被推舉為哈里發。有段時間,阿里對艾布·伯克爾有所不服,其追隨者也慫恿他爭奪取哈里發地位,但他不想讓穆斯林社群陷入戰爭血海,因此拒絕了其權力要求。這期間,阿里深居簡出,負責古蘭啟示和先知遺訓的收集與整理工作。歐麥爾·伊本·哈塔卜去世時,阿里被任命為確定下屆哈里發人選的六人小組委員會成員。
公元656年6月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伊本·阿凡被叛軍殺害後,阿里被推舉為第四任哈里發。執政期間,穆斯林社群組織內部離心力增長,各派權爭激烈。為整頓內部、維護先知和前三任哈里發所開拓的疆土,實現伊斯蘭教公平、正義理想,阿里將首都從麥地那遷至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庫法,並重新任命了一批地方總督,撤換了與奧斯曼有血親關係的軍政要員,削弱了伍麥葉家族成員的權力,從而遭到各派政治勢力的反對。新老貴族不滿他的政策,為使他難堪,他們以給“奧斯曼復仇”為由,要他懲辦殺害奧斯曼的兇手和事件的幕後支持者。遭到拒絕後,他們要挾阿里退位,先後爆發三次內戰。公元656年10月,祖拜爾、泰勒哈聯合先知遺孀阿伊莎在巴斯拉附近舉兵反叛阿里,史稱駱駝之戰。次年,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舉兵反抗阿里,雙方爆發隋芬之戰。接下來,就在阿里軍事上占據優勢,即將結束戰事的情況下,穆阿維葉巧施詭計,阿里被迫接受以《古蘭經》裁決分歧的停戰建議,結果招致阿里在政治上重大失利,穆斯林陣營出現嚴重分裂。公元660年分裂出走的哈瓦利吉派的反叛被擊敗後,穆阿維葉乘機出兵占領埃及和希賈茲,阿里勢力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661年1月24日清晨,阿里在返回庫法清真寺途中被人用帶毒的軍刀刺殺身亡。阿里死後被葬在庫法附近一個叫納賈夫的地方,那裡原本荒無人煙,後成為什葉派聖地之一。11世紀,什葉派學者阿里·本·海珊·謝里夫·穆爾塔達將阿里生前言論、書札、禱辭及相關資料整理彙編成書,取名《辭章之道》(Nahj al-Balaghah),後被什葉派奉為僅次於《古蘭經》的伊斯蘭經典。
評價
在阿里的追隨者什葉派看來,第四位哈里發是伊斯蘭教最傑出的聖徒、真主的外理(Wali,朋友和代理人),一如穆罕默德是伊斯蘭先知和真主的使者一樣。而事實上,死了的阿里遠比活著的阿里更具號召力。作為公認的聖徒和殉道者,他在死後所贏得的尊重彌補了生前的所有不足,而且有所增加。
作為領袖和政治家,阿里缺乏機警、遠慮、果敢、韜略等特徵,因此他在政治上的失敗不可避免。他在戰場上是勇敢的,在勸慰他人時是聰明的,在講壇上是雄辯的,對朋友是真誠的,對敵人是豁達大度的。事實上,他是穆斯林世界一切高貴和豪俠(futūwah)的化身,猶如蘇萊曼(所羅門)是阿拉伯英雄的化身一樣。在他死後的千餘年裡,有數不清的詩歌、格言、訓誨和軼事環繞著他的大名而結實纍纍。
相傳,他有黧黑的皮膚、大而黑的眼睛、光禿的腦袋、密而長的鬍鬚、肥壯而中等的身材。他的寶劍曾被稱作脊柱劍,是先知在值得記憶的伯德爾戰役中所使用過的。
這把寶劍因下面的這句詩而永垂不朽: 除脊柱劍外無寶劍,除阿里外無豪傑。 在中世紀,阿拉伯寶劍上有許多都鐫刻著這句詩。後來的菲特彥青年運動曾將阿里當做他們的導師和行為典範。
事實上,整個伊斯蘭教世界都認為阿里是英明的、英勇的、無可非議的。而在什葉派心目中,他是不會犯錯誤的完人,更有極端派認為,他就是真主的化身。
家譜
阿卜杜勒·穆塔里卜
│
┌──────────────┼───────────────——┐
阿卜杜拉 阿布·塔里卜 阿拔斯
│ │ │
穆罕默德 阿里 │
│ │ │
法蒂瑪─—─結婚──── │ 阿拔斯王朝
│
│
┌─—————┴─——───┐
哈桑 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