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阿羅邏迦藍
。 惟釋尊不能滿意其說,居止數月,即往訪郁陀羅摩子。 迦藍之教義,諸佛經中多以無所有處為其所謂究竟之涅盤。
-
摩醯邏矩羅
也譯作米希拉古拉(?-542年),《大唐西域記》中稱作摩醯邏矩羅、大族王。公元6世紀初嚈噠在印度的統治者。其父親頭羅曼死後即位。以旁遮普的奢羯羅為首都。...
印度的阿提拉 其他觀點 -
摩羅衍那
《羅摩衍那》最初只是口頭流傳,增增刪刪,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寫成以後,仍無定本。公認在全書7篇之中,第1篇和第7篇晚出,第2篇至第6 篇是全書較原始的部分。
內容簡介 主要情節 -
摩醯邏矩羅
公元6世紀初嚈噠(白匈奴)在印度的統治者。 統治期間,打壓佛教。 約533年,嚈噠在印度的統治被推翻,他逃亡迦濕彌羅國。
簡介 -
摩訶摩耶經
佛學術語,佛經名,一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二卷,齊曇景譯。
簡介 佛經原文 -
大威德陀羅尼經
《大威德陀羅尼經 》全文二十卷,隋闍那崛多譯,佛為阿難說陀羅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種之名,多種之義,亦廣說末世惡比丘之事,及說菩薩住於母胎中之樓閣莊嚴。
-
犍陀羅
犍陀羅國,是公元前6世紀已經存在的南亞次大陸國家,為列國時代十六大國之一,其國名為梵文गन्धार(拉丁文轉音:Gandhara、Gandhāra、Ga...
歷史沿革 文字 佛教歷史 犍陀羅藝術 -
陀羅尼
【陀羅尼(梵 dhāraṇī,藏gzun%s)】 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惡法不起的作用。後世則多指長咒而言。按梵語,系依具‘持’義...
概述 念誦要求 相關文獻 -
陀羅尼菩薩
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惡法不起的作用。後世則多指長咒而言。按梵語,系依具‘持’義的語根所形成的名詞。意為能總攝憶持。
簡介 名字由來 分類 法術 思想及評價 -
健馱邏國
健馱邏(Gandhāra )又譯犍陀羅、乾陀羅、建陀羅、罽賓、香風國等。有的學者認為健馱邏是今日阿富汗坎大哈的前身。
地理 先亞歷山大時代 波斯統治時代 亞歷山大大帝時代 後亞歷山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