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用鄉

阿用鄉

阿用鄉隸屬於雲南文山州富寧縣,位於富寧縣城西北角,距縣城公路里程88千米,地處滇桂兩省(區)四縣七鄉交匯處,東接那能鄉,東南連洞波鄉,南靠花甲鄉,西南連廣南縣板蚌鄉,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那佐鄉和田林縣高龍鄉隔西洋江相望,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那比鄉毗鄰。

基本信息

概述

(圖)阿用鄉阿用鄉

阿用鄉位於廣西百色水庫上游,有阿用、者蘭、里往、馬腳河匯入西洋江(馱娘江)成為珠江水系。總土地面積4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萬畝,荒山荒坡7.05萬畝,25度以上的坡耕地1.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5%;地勢東高西低,最高海拔1585米,最低海拔470米,總氣候特點是春溫高於秋溫,夏長冬短,春早秋遲,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好,年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雨量1200.6毫米,無霜期為340天。
境內主要產水稻、玉米等,盛產八角、杉木、油茶、油桐、生薑等經濟林木和經濟作物,特產香菇、毛耳、黑木耳、冬竹筍等食用菌和無公害的天然綠色食品,以及乳漿菌、牛肝菌、中草藥材等。全鄉共有八角面積13120畝,油桐8756畝,油茶5294畝。

農村經濟

(圖)八角八角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576元,占總收入36%;畜牧業收入 354萬元,占總收入的 22%;漁業收入 48萬元,占總收入的0.03 %;林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第二、三產業收入314萬元,占總收入的19%;工資性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899元,農民收入以第一、二、三產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 19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843人(占勞動力的 20.17%),在省內務工50人,到省外務工793人。

文化發展

阿用鄉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於一體的貧困民族鄉,其主要轄阿用、那柳、那翁、里往、者蘭、那來6個村委會118個村小組,居住著壯、漢、苗、瑤、等六種民族。具有濃郁的壯鄉風情,當地民眾民風淳樸、勤勞儉樸、熱情好客,民族文化豐富,開發潛力大,尤以平兌的土戲班最具特色。2003年10月初阿用村委會平兌小組的土戲班在參加縣舉辦的第三屆農民文藝匯演中山歌《分打撈》獲得優秀獎,戲劇《言正家裡》獲三等獎;里往村委會那述小組的業餘文藝隊精心將編成的“三個代表”壯族山歌和快板在當地廣為傳誦。

農業發展

全鄉共有土地面積75萬畝(人均44畝,有荒山7萬畝),可利用土地面積43萬畝(人均25畝)。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除傳統的農產品外,比較有特色的農產品還有八角、草果、肉桂、香菌、中草藥等。全鄉八角種植面積達10386畝,年產量96.1噸;年種植生薑1500餘畝,產量1000餘噸;年種植黃豆602畝,產量51噸。

基礎組織

阿用鄉黨委轄10個黨總支,50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總支6個,黨支部50個,成立聯合支部23個,獨立支部27個;機關黨總支2個,黨支部13個,成立聯合支部8個,獨立支部5個。共有黨員557名,占總人口的2.3%,其中:農村黨員452名,占黨員總數的81.1%;機關在職黨員87名,占黨員總數的15.6%;離退休幹部黨員18名,占黨員總數的3.3%。有婦女黨員56名,占黨員總數的10.1%。少數民族黨員540名,占黨員總數的96.9%。具有高中以上學歷黨員125名,占黨員總數的22.4%。35歲以下黨員153名,占黨員總數的27.5%。年內外出務工流動黨員50名,轉入黨員8名,轉出黨員10名,死亡黨員9名,新吸收預備黨員46名。

建有團總支13 個,團支部 33個,共有團員879人,其中:男507人,女372人。

人口衛生

全鄉現有農戶3682戶17869人,其中女性8039人。其中農業人口17869人,勞動力10175人。居住著壯族、漢、瑤等四種民族,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參合率85%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教育

阿用鄉共建有中學1所,占地面積12566平方米。建有完小校7所,村小、教學點13所,共在教師136人,其中女教師27人。有農村義務教育在校生 2611人,其中:國中生706人,小學生1905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