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洛依斯·伊拉塞克Alois Jirsek (1851年8月23日~1930年3月12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重要的捷克小說家。也是捷克民族最出色的人物。他的小說以細心鑽研史實根據,筆調多樣化,所以作品個性鮮明,文筆多姿多彩,彌補了塑造人物上的老一套做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公開要求民族獨立,1918年4月13日在布拉格示威中宣讀了民族誓言。
生平
生於波希米亞東北部貧窮的山城赫羅諾夫,家境清寒。少年時代在故鄉讀書,對民間詩歌和民間傳說有濃厚興趣。後到布拉格上大學,攻讀歷史。畢業後任中學教師多年,同時從事寫作。早期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山鄉故事》(1878),反映作者故鄉山區人民的困苦生活;長篇小說《斯卡拉克一家》(1874),描寫1775年納霍德邊區的農民起義。
伊拉塞克最成熟的作品,大多寫於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期。這時捷克人民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他選擇了捷克歷史中最光輝的兩大時期──胡斯運動和民族復興作為創作的主要題材。關於胡斯運動,他寫了《在激流中》(1887~1890)、《抗擊眾敵》(1893)和《弟兄們》(1899~1908)三部長篇小說和未完成的《胡斯派國王》(1916~1920),還寫了三部曲劇本《約翰·傑式卡》(1903)、《揚·胡斯》(1911)和《揚·羅哈奇》(1913~1914)。這些作品揭示了14世紀末15世紀初捷克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尖銳矛盾,表明以宗教鬥爭形式出現的胡斯運動,實際上是捷克人民反對異族統治、反對封建壓迫、反對天主教會的民族解放運動。這些作品不僅描繪了胡斯革命派在齊日卡的率領下大敗德國皇帝和羅馬教皇十字軍進犯的場面,也反映了革命陣營內部不同階層在革命過程中的不同態度,對中小貴族與市民的動搖和背叛有所譴責。關於民族復興,他創作了長篇小說《弗·勒·維克》(5卷,1886~1906)和《在我國》(4卷,1896~1903)。這兩部作品從城市和農村兩個方面反映18世紀70年代至19世紀50年代捷克民族復興運動的整個過程。《弗·勒·維克》描繪了布拉格和一些小城市捷克愛國知識分子為喚醒人民覺悟、建立民族文化而進行的艱苦啟蒙工作,是他在創作藝術上最有造詣的作品。《在我國》寫一個進步教士哈夫洛維茨基長期同黑暗和落後現象作鬥爭、幫助農村人民提高經濟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故事。此外,伊拉塞克的重要作品還有: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狗頭軍》(1884,中譯《還我自由》),描寫外邦統治下捷克處於黑暗之中的長篇小說《黑暗時代》(1913~1915),反映1848年革命的中篇小說《哲學生的故事》(1878),以及描寫捷克古代民族英雄事跡的故事集《捷克古代傳說》(1894)等。在戲劇方面,他寫了反映農村生活的劇本《父親》(1894)、《沃伊娜爾卡》(1890)和神話劇《燈籠》(1905)。他的作品成功地反映了捷克人民熱愛自由、忠於祖國、敢於鬥爭的革命傳統,起了鼓舞鬥志、激勵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