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紅軍長征遺蹟

阿壩紅軍長征遺蹟

阿壩紅軍長征遺蹟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黑水縣、松潘縣、諾爾蓋縣、茂縣、紅原縣等地。由於“左”傾錯誤領導,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戰略轉移,1934年10月開始長征。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紅軍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節節勝利,6月到達阿壩地區,留下許多紅軍長征遺蹟。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四川省
阿壩紅軍長征遺蹟VI-1042

簡介

阿壩紅軍長征遺蹟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黑水縣松潘縣諾爾蓋縣茂縣紅原縣等地。由於“左”傾錯誤領導,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戰略轉移,1934年10月開始長征。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紅軍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節節勝利,6月到達阿壩地區,留下許多紅軍長征遺蹟。首先是小金縣城美興鎮政府街的1919年法國傳教士建的石木結構哥德式建築天主堂,1935年6月13日,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此召開會師會議。6月26日在城北55公里處的關帝廟(清光緒年間建的石木結構寺廟,現僅存後殿觀音堂木屋)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兩河口會議。後經黑水縣去松潘縣,在黑水縣留下有1935年紅軍石刻標語多處。8月在松潘縣城進安鎮西約60公里的上八寨鄉北的索花卡日山腰寺院召開了黨中央政治局毛爾蓋會議。原寺有四座,現僅存一座,並保存有紅軍雕刻、標語、錢幣等革命文物。紅軍過了松潘草地後到了若爾蓋縣,9月2日在縣城達扎寺鎮東25公里巴西鄉駐地長安之南2公里的班佑寺召開黨中央政治局巴西會議。該寺在巴西河西岸納日山上,原為班佑部落所建,約有三百多年歷史。寺朝南,占地2.7萬平方米,當年有大小經堂、僧舍五百多間,有一大佛高13米,後毀於火,1937年部分復建。阿壩州紅軍長征遺蹟還有茂縣的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建置的茂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原縣城邛溪鎮南70公里的亞克夏山紅軍烈士墓。這是1956年發現的紅軍當年建在山上的“中國工農紅軍烈士之墓”,占地僅12平方米。同時發現有“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兵團政治部立”碑。1982年重新立碑修墓,碑高2.1米。

阿壩州紅軍長征遺蹟”內容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
紅軍長征紀念亭遠景六盤山不僅是一處資源豐富、植被完好、風光優美的森林基地,而且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政府於1986年在六盤山頂峰修建了紅軍長征紀念亭,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為紀念亭題詞:六盤山魏魏高聳,紅軍長征紀念亭屹立山巔。後被改擴建成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概況紀念亭雕塑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整體建築由台階、花壇、碑亭三部...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

位於興安西南部。一九九六年元月正式開放。中國工農紅軍在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為保存革命力量,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長征經過興安,發生了關係到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役。紅軍以死傷過半的慘重代價,突破了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為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事實,經國...
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
寶興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北與小金接境,西與康定毗鄰,東連蘆山,南界天全,是當年紅軍北上的必經重地。位於寶興縣境內的夾金山,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紅軍攻克寶興,翻越夾金天險,留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故事,在壯麗的紅軍長征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為了弘揚紅軍精神,寶興縣於2005年修建了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
涼山紅軍長征紀念館
冕寧縣城是1935年紅軍長征入川後取得的第一座縣城,紅軍在冕寧建立了入川後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冕寧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了革命武裝——冕寧縣抗捐軍,建立了冕寧縣工委。“涼山紅軍長征紀念館”是1980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是長征時毛主席接見中共冕寧縣地下黨代表陳野萍、廖志高和彝族代表果基達涅的地方,屬全國100個...
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
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位於昆明市北面的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柯渡鎮丹桂村,離縣城72公里,距昆明市85公里。該管是為紀念紅軍長征而修建的。
 
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概述走進氣勢雄偉的烈士碑園,看著具有極高藝術感染力的大型雕塑,您會看到湘江戰役中那場血與火、生與死、存與亡的一幅幅歷史畫面。歷史1934年10月,中央紅軍8萬多人撤離中央蘇區,連續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後,於11月下旬進抵湘桂邊境。這時,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在湘江以東地區(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一帶)布下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試圖將...
松潘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位於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是去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地。占地面積19.27萬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崗石群雕、陳列室三大部份組成。主碑41.30米,聳立於元寶山頂,由紅軍戰士銅像、碑體,基座組成。紅軍戰士銅像高14.80米,雙手高舉成“v”字形,象徵勝利,一手持步槍,一手執花束。碑體高24米,亞金銅貼面...
小紅軍長征記
紅軍長征記【作者簡介】-小紅軍長征記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

祖籍湖南湘潭。1930年逢蔣、閻、馮中原大戰,工農紅軍大發展之時出生。1944年參加晉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工作。後學於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文學系。1947年到晉察冀軍區炮兵部隊,此後幾十年身穿軍裝,從事專業創作。出版有長篇小說《紅軍不怕遠征難》、《龍潭波濤》、《賀龍元帥》等十餘部。寫出劇...
紅軍長征紀念碑
碑園,1989年10月落成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經過幾年軍民共同努力,終於按照中央“紀念碑要建成立體雕塑,塑像要富有悲壯氣勢,表現出長征路上紅軍戰士前赴後繼,英勇向前,歷盡艱險,流血犧牲,付出極大代價的主題”。“要反應出當時一、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的歷史”等指示精神,順利完成。現在紅軍長征紀念碑已成為吸引四方遊客的勝地。獨具特色的景觀比比皆是。其中“三絕奇觀...
紅軍長征
紅軍長征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會合後組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華里以上,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國民黨稱此為“流竄”。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長徵結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