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

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

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2004年,這個以神山為名的歌舞團,完全由地地道道的各族農村青年組成,演出內容也是藏、漢、蒙古、土族等原生態民族歌舞。

簡介

青海省平安縣有一張叫得響的特

平安縣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平安縣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
色文化“名片”——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阿伊賽邁”是當地藏族敬奉的一座神山。2004年,這個以神山為名的歌舞團,完全由地地道道的各族農村青年組成,演出內容也是藏、漢、蒙古、土族等原生態民族歌舞。就是這樣一個瀰漫著酥油味兒的文化團體,已走訪全國512個城市,演出超過2400場,還培訓農牧民歌舞演員1200多名,文藝人員輸出近700人。
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團長王選德,是一名年邁的文化宣傳工作者。他說:“這些年,把農牧區上千名孩子培養成像模像樣的歌舞人才,可不是容易的事。我們一直堅持著辦了32期培訓。剛才,又有3個農村孩子來報名,參加歌舞團的培訓,學習原生態歌舞。”
阿伊賽邁歌舞團有兩條宗旨,其一弘揚特色民族文化,其二增加農民收入。這些年“出徒”的農牧區演員,一般每月能收入1200元,有的可達2000元、3000元。2008年3月,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被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聯合授予“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平安縣的特色文化名片

青海東部的平安縣,有漢

民族團結進步的阿伊賽邁歌舞民族團結進步的阿伊賽邁歌舞
、藏、回、土、蒙古等15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24%。平安縣堅持以人為本,提升人的文明素質,打造特色文化,建設繁榮和諧的文明村鎮。在創建全國文明村鎮過程中,青海省平安縣從文化入手,城鄉競相創建文化大院,讓“民眾生活火起來,文明鄉風樹起來”。平安縣積極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文化活動網路體系,共建成各類文化場所150個,其中鄉鎮文化站6個,村村都有了文化活動室。平安縣還全面實施“村村通、電視進萬家”等“十大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每年舉辦各類大型文藝演出、科普展覽、法律諮詢、技能培訓、廉政教育等活動500多場。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是平安縣一張叫得響的特色文化“名片”。
平安縣阿伊賽邁民族歌舞團,作為一支農民歌舞演藝團體,近年來,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演藝水平,貼近時代,服務農民,探索出了一條文化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08年4月,在北京受到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四部委的聯合表彰,被譽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歌舞團自2004年成立以來,不斷送歌舞下鄉、下基層,把精美的精神食糧奉獻給農牧民民眾,在活躍農村牧區精神生活的同時,積極宣傳黨的好政策、國家的好形勢。他們組織各民族農牧民演員在開展了《走進青海、走進海東、走進平安》和《西部的呼喚》巡迴演出,先後走過了20多個盛市,有263名農牧民參加了“巡演”。並開展農民歌舞培訓,舉辦民族歌舞培訓班28期,培訓農牧民學員800餘名,輸送轉移農牧民歌舞文化勞務工480餘名,幫助一些周邊地區的村成立民族歌舞團28個,使歌舞文化增收致富的覆蓋面由開始的只有平安縣的一個鄉發展到現在的海東各縣和湟中、大通、海南、玉樹、黃南等地區,演員也由當初的60多名發展到現在的600餘名。開辦的"阿伊賽邁歌舞大世界",也吸收了許多農牧民演員就業。舞蹈《春到高原》,在全國第七屆民族民間藝術山花獎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