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平區位於阜新市市區東南部。東經121°48′51″,北緯40°51″。西部與海州區接壤,東部與細河區、阜新縣、新邱區接壤。總面積208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2004年)。2000年,太平區轄5個街道。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48785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紅樹街道 44013、煤海街道 25292、高德街道 35317、孫家灣街道 17251、城南街道26912。2002年4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33號)調整阜新市部分行政區劃:將阜新市細河區的水泉鎮劃歸太平區管轄。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廟原名為彌勒菩薩成就院,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是目前阜新市區內唯一尚存的一座藏傳
佛教古剎建築群。寺廟因依山而建,山坡一詞蒙語謁海洲,故寺廟又因此而得此名,它因地處市商業繁華中心地段,更為市區增添了一大景觀,極具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遊覽開發價值。海州廟往昔盛期有喇嘛達300人,殿宇樓閣林立,有法相僧院、時輪僧院、關帝廟、前殿、後殿、大雄寶殿等10多座金碧輝煌雄偉建築,共600多間房舍,占地二十多畝,方圓四華里,周圍古樹參天,院內經相樂曲,晨鐘暮鼓令人有一番如入仙境之感。據歷史記載,昔日不管漢族、蒙古族、滿族、錫伯族,婚表歡悲壽之大事,都要到該廟焚香禮佛。每逢大節,人來人往,更是熱鬧非凡。該寺自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第一次修復以後,歷史上曾多次翻修,後因種種原因失修,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該廟宇及古文物受到嚴重的破壞,場地被侵吞,周圍非法臨時建築四起,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二層被拆,下層變庫房,使本來就年久失修的構體更是殘牆斷壁,面目全非,成為危房險房。自1995年以來,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開始落實政策,歸還了部分房產。1997年被批准為佛教活動場地。1999年8月經阜新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同意修復了大雄寶殿。經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幫助和政府撥款,以及多方自籌資金,原樣修復工程於1999年10月動工。投入資金人民幣260萬元,於2000年10月完工,使該寺的面貌有了初步恢復,受到佛教居士們和廣大民眾的歡迎。目前僧人和管理人員已由原來的2-3人增至現在的15人。現在每天前來從事佛事活動和參觀遊覽的人群絡繹不絕,香火繚繞。每逢節假日和大型佛事活動日,院內更是達上千人,擠得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主要職責
(一)宣傳貫徹國家和自治區有關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條例,研究起草有關全市科技發展戰略和科技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政策法規,並組織監督實施。(二)研究確定全市科技發展布局和優先領域,編制全市科技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
(三)研究提出全市科技體制改革的有關政策和措施;推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指導全市科技體制改革工作。
(四)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最佳化科技資源的配置;負責歸口管理的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和各類科技基金等有關經費的使用、管理和監督。
(五)負責全市科技項目立項、篩選、審核、論證、鑑定、驗收。
(六)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套用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工作;指導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全市高新技術重點新產品工作;負責攻關計畫、星火計畫、成果推廣計畫等科技計畫的制定並指導實施。
(七)編制全市科技示範基地、科技園區的建設規劃、審批、驗收,並組織實施。
(八)審批和監督管理技術貿易機構,辦理技術契約認定登記,依照有關法律、條例對技術貿易、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進行依法管理。
(九)研究科技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科技人才成長良好環境的相關政策。
(十)負責科技信息、科技統計工作;審核科研機構的組建和調整;指導全市民營科技工作。
(十一)負責歸口管理全市科技成果、科技獎勵、科技保密、科技市場有關科技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工作。
(十二)承辦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區科技廳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三)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科學技術工作的巨觀管理與統籌協調,促進農牧業科技進步、企業科技進步、社會事業科技進步,推動科普工作。建立健全農村牧區科學技術推廣網路、培訓體系,充實加強科學技術服務隊伍。
(十四)負責實施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科技跨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