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山東省人民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制定本實施方案。

方案通知

魯政字〔2018〕248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

《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29日

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落實中央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調整“四個結構”、做到“四減四增”的決策部署,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充分發揮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優勢,放眼未來10年產業發展趨勢,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瞄準“新、特、優”方向,重拳倒逼落後產能市場出清,大刀闊斧推動產業布局調整,充分激發創新發展活力,高質量開展“雙招雙引”,努力實現高耗能行業結構合理、布局最佳化、質效提升,為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總目標提供強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高質高效、高端引領。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緊緊圍繞提升供給質量水平,著力培育新興、打造特色、做強優勢,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前沿,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積極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加快構築支撐產業高端發展的創新優勢,牢牢掌握產業競爭的主動權。

統籌布局、目標導向。充分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堅持全省“一盤棋”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加快產業大調整、大布局、大最佳化;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核心目標,既要立足實現近期目標,採取立竿見影的斷然措施,又要著眼中長期發展,建立健全打基礎、利長遠的長效機制。

最佳化整合、集約發展。對鋼鐵、地煉、焦化、電解鋁等行業產能實施總量控制,堅決淘汰低效落後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畝均產出,確保能源消耗和排放總量只減不增;同時堅持去舊入新,用好淘汰舊產能騰挪的發展空間,及時注入新動能,真正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標準倒逼、市場運作。制定實施嚴於國家要求的行業標準和產業政策,完善精準的企業分類綜合評價體系,倒逼落後產能市場出清,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企業通過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股權合作等方式開展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最佳化產業布局。

一業一策、有序推進。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運行規律,堅持科學論證、一業一策,分行業實施不同的轉型升級路徑和政策措施,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堅持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分步實施,維護好企業權益,有序推進高耗能行業轉型發展;加強風險預判,堅決守住安全環保和民生保障底線,保持經濟成長處於合理區間,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二、主要目標

(三)總體目標。立足我省產業基礎和優勢,重點推動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鹼等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大調整、大布局、大最佳化,高耗能行業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能耗總量占全部工業的比重不斷降低,資源環境壓力有效緩解,勞動生產率水平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和要素投入產出效益明顯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世界先進水平的企業集團和產業基地,推動高耗能行業創新、集約、綠色、高效發展,加快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四)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目標。嚴控鋼鐵總產能,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大幅壓減轉移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鐵路沿線資源環境承載壓力較大地區的鋼鐵產能,在確保日照、青島、臨沂和萊蕪、泰安空氣品質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將目前分散在12個市的鋼鐵企業和鋼鐵產能,逐步向日—臨沿海先進鋼鐵製造產業基地和萊—泰內陸精品鋼生產基地轉移,到2022年,濟南、淄博、聊城、濱州等傳輸通道城市鋼鐵企業產能退出70%以上,將青島董家口、日照嵐山、臨沂臨港等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50%以上;到2025年,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鐵路沿線地區的鋼鐵產能應退盡退,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高端鋼鐵產品供給水平明顯提升,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能源裝備等領域所需高端鋼材品種的研發和產業化進步明顯,到2025年,合金鋼(含不鏽鋼)比重提高至20%以上。鋼鐵產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鋼鐵冶煉流程進一步最佳化,電爐短流程煉鋼工藝得到推廣,到2025年,電爐鋼占比達到20%左右。行業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到2025年,省內產能排在前2位的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鋼鐵企業勞動生產率翻一番,達到1500噸/人·年,初步形成結構最佳化、環境友好、質效提升、競爭力強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實現從鋼鐵大省向鋼鐵強省的跨越。

(五)地煉行業轉型升級目標。力爭到2022年,將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基礎化工原料(產品)占比達到35%以上的國際先進水平;地煉行業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煉化一體化、規模集約化程度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產業鏈,實現由“一油獨大”向“油化並舉”的轉變,行業發展質量和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煉化一體的精細化工、綠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世界級產業基地。

(六)電解鋁行業轉型升級目標。到2022年,電解鋁噸鋁電耗下降至12800千瓦時左右,電解鋁省內精深加工率達到50%左右,噸鋁附加值平均提升30%以上;到2025年,力爭全部電解槽達到400千安及以上先進產能水平,電解鋁噸鋁電耗下降至12500千瓦時左右。航空航天、高鐵、汽車、消費電子、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中高端鋁型材產品供給水平明顯提升,鋁板帶箔、工業鋁型材等高附加值產品占比達到60%以上,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00億元左右,發展成為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力的鋁產業集聚區和創新高地。

(七)焦化行業轉型升級目標。控制焦化行業產能總量,合理配置資源,最佳化現有產能,嚴禁新增產能。到2020年,全省焦化企業戶數由目前的56家壓減到40家以內,單廠區焦化產能200萬噸/年以上企業達到8家以上,煤炭主產區及鋼鐵企業集聚區焦化企業產能比重提高到50%以上,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爐產能比重達到75%以上;到2025年,全省焦化企業戶數壓減到20家以內,單廠區焦化產能100萬噸/年以下的全部退出,引導形成千萬噸級規模的煤焦化企業集團,在環保排放和能源消耗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煤炭主產區及鋼鐵企業集聚區焦化企業產能比重提高到70%以上,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爐產能比重達到100%,骨幹企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行業節能減排效果不斷提升。

(八)輪胎行業轉型升級目標。到2020年,在整體產能基本保持不變的基礎上,輪胎產業集中度、子午化率、品牌價值、質效水平明顯提升。斜交胎產量由目前的3500萬條降至2000萬條,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集團達到4家。輪胎產業加快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性能方向邁進,為中端以上乘用車、高端工程機械和航空的配套能力明顯提升,低斷面、超低斷面、高速度級別的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成為主打產品,寬斷面、無內胎、長壽命的載重子午線輪胎成為新的增長點,航空用高端輪胎開發套用實現突破,輪胎工業裝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力爭到2025年,培育8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其中過200億元的2家以上,1-2家企業進入全球輪胎行業前10位。

(九)化肥行業轉型升級目標。到2022年,壓縮合成氨產能200萬噸,全省合成氨產能控制在650萬噸左右,尿素產能控制在800萬噸左右,潔淨煤氣化占合成氨總產能的比重由目前的37%提高到90%左右,固定床氣化爐淘汰率達到90%以上,尿素生產企業固定床氣化爐全部予以淘汰,氮肥行業基本實現第三代潔淨煤氣化,煤氣化制氨和精細化學品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行業減少200萬噸左右標準煤消耗,能耗總量減少20%;減少廢氣排放2680噸左右,排放總量減少50%,骨幹企業綜合實力躍居國內行業前列。

(十)氯鹼行業轉型升級目標。到2022年,電解單元噸鹼能耗強度由360千克標準煤下降到325千克標準煤,對能耗達不到標準的電解槽予以淘汰,行業能耗總量減少10%左右;液氯就地消化率由目前的59%提高到85%以上,液氯道路運輸安全風險明顯降低;燒鹼電解裝備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膜極距改造率達到100%,綜合競爭力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

三、實施路徑和重點工作

(十一)推進鋼鐵行業布局最佳化、結構調整。打造“兩大基地”。立足我省資源優勢和行業發展潛力,通過政府推動、環保倒逼、標準嚴控、產能置換、兼併重組等手段,著力打造沿海和內陸兩大鋼鐵產業基地。日—臨沿海先進鋼鐵製造產業基地:以山東鋼鐵集團日照精品基地、日照鋼鐵控股集團、青島鋼鐵集團為支撐,發揮好臨沂臨港地區的資源優勢,大力推動內陸產能向沿海轉移,重點發展高端精品鋼、特鋼和不鏽鋼,拉長鋼鐵產業鏈,提升產品品質。萊—泰內陸精品鋼產業基地:以萊蕪、泰安現有鋼鐵企業為依託,發揮已有特鋼集群優勢,滿足內陸市場需求,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加快區域整合,重點發展特鋼、不鏽鋼等高附加值產品,建設高水平特種鋼生產基地。培育骨幹企業。支持山東鋼鐵集團發揮橫跨沿海和內陸兩大基地優勢,整合轉移產能,帶動兩大基地健康發展。支持日照鋼鐵控股集團發揮競爭優勢,積極引入內陸轉移特鋼產能和技術,建設大容量高爐,提升高端產品比重,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鼓勵臨沂臨港地區利用海外鎳礦資源和鎳鐵冶煉基礎,通過產能置換方式聯合重組,建設高端不鏽鋼集團,帶動省內不鏽鋼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不鏽鋼產業集群。鼓勵其他鋼鐵企業發揮各自優勢,瞄準市場需求,最佳化提升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實現差異化、高端化發展。強化創新和配套支撐。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瞄準世界鋼鐵技術發展前沿,持續加大創新投入,推動各類研發平台建設,加快實現一批鋼鐵關鍵技術產業化。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建設一批智慧型工廠和數位化車間,推廣個性化、柔性化產品定製新模式。推動服務型製造,培育一批鋼鐵行業服務化轉型示範企業,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值的服務鏈延伸。最佳化供應鏈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一批區域性鋼貿交易中心、大型鋼結構加工配送中心、專業化鋼材物流園區,提供專業化運輸、加工、存儲、配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推進從資源、貿易、製造到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鋼鐵企業產能轉移,2025年年底前完成企業重組轉型。

(十二)加快地煉行業轉型升級。按照“最佳化重組、減量整合、上大壓小、煉化一體”的原則,推進全省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煉油產能減量整合,在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和省政府公布的煉化產業集中度較高、產能較大的化工園區,建設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打造高端石化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在環保容量許可的情況下,分期分批實現規模集約化、產業園區化、煉化一體化發展。力爭用3-5年時間,按照轉型升級目標確定的產能壓減比例,推進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最佳化整合,規劃建設3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同時,支持相關龍頭企業牽頭,按照國際一流水平,再規劃建設3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同步關停該批煉油產能。到2025年,按照轉型升級目標確定的產能壓減比例,基本完成煉油能力在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最佳化整合,規劃建設適應我省化工產業高端發展需要的2000萬噸國際領先水平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形成“油頭化尾”一體化產業模式,實現煉油與下游高端石化產品生產的平衡發展。對500萬噸以上的地煉企業,強化政策支持,在符合產業園區布局和政策導向的基礎上,按照轉型升級目標確定的產能壓減比例,引導和支持企業自主參與產能置換和整合重組,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能力。

(十三)推動電解鋁產業鏈條延伸。進一步提高電解鋁液、鋁加工材的精深加工比重,加快推動鋁產業鏈向終端產品和高端產品延伸。加大高端鋁材推廣套用力度,提升鋁加工產業發展空間。支持高端鋁材創新研發和推廣套用,在航空航天、高鐵、汽車、消費電子、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中高端鋁型材產品供給上實現突破。支持濱州、煙臺、聊城3大鋁產業聚集區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瞄準鋁加工產業鏈缺失環節、高端環節進行精準招商,引導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投資建設鋁精深加工項目和研發平台。

(十四)提升焦化行業集約化發展水平。按照控制產能總量、靠近煤炭資源、配套鋼鐵企業、減少物流成本的原則,不斷最佳化焦化產業布局,提升裝備水平,拉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關停並轉、產能置換等方式,推動焦化產能向優勢企業集聚,支持煤炭主產區和鋼鐵企業集聚區焦化企業和重點項目做大做強,做好鋼鐵企業集聚區的產業配套,提高焦化行業綜合利用水平。

(十五)加快輪胎行業高端化發展。按照能耗、效益、畝均貢獻、技術評價、質量標準等指標體系,對輪胎企業進行綜合排序,通過提高行業標準和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推動實現優勝劣汰;制定輪胎總產能控制和產能置換政策,鼓勵優勢骨幹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著力推動輪胎生產智慧型化、裝備數位化、管理信息化、行銷網路化,有效提高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控制水平,積極發展高質量、高性能、高技術、高附加值、安全環保節能的綠色輪胎產品,提升為高端工程機械、中端以上乘用車和航空的配套水平。

(十六)對化肥、氯鹼行業實施高端技術改造和兼併重組。強力推廣先進生產工藝,出台扶持政策引導企業技術改造,降低行業能耗水平,加快產業最佳化調整。在化肥行業,採用先進的煤氣化技術對現有固定床氣化裝置進行改造,新建一批潔淨氣化爐,鼓勵企業通過開展煤制合成氣體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最佳化氮肥企業布局,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推動合成氨能力較小、無法實施煤氣化改造的企業,逐步調整產品結構,有序退出氮肥行業,實現產能向優勢骨幹企業集中,培育一批尿素產能百萬噸以上企業。引導現有磷肥、複合肥企業在不增加產能的基礎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新型功能肥料的開發推廣力度。在氯鹼行業,提高單元噸鹼能耗目標,倒逼企業對運行時間較長、能耗較高的膜極距電解槽進行改造,202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不能達標的予以停產。拉長氯氣產業鏈,減少液氯長距離道路運輸帶來的安全風險;圍繞我省石油化工、煤化工產業發展,鼓勵氯氣產品企業內消化,發展鹽化石化一體化、鹽化煤化一體化產品,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到2022年,對仍不能實現氯鹼平衡的企業,予以關閉或強制調整生產運行達到氯鹼平衡。

四、推進措施和任務分工

(十七)研究提出配套措施。有關市要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按照省里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鹼等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和時間進度,根據本地區行業和企業的不同情況,分別制定一企一策方案。省直有關部門要研究提出配套措施,對重點市、重點行業制定一業一策的支持政策。(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應急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發揮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先行先試的優勢,爭取國家對新上煉化一體項目、原油指標隨遷統一調劑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統籌用好產能指標跨區域轉移、能耗、排污總量、土地、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建立完善倒逼機制。制定高耗能行業差別化電價、水價、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安全生產、技術質量標準,倒逼低端產能市場出清,確保跨區域產能轉移順利實施。承接產能轉移的區域要嚴格落實“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要求,通過各種措施削減區域內污染物排放量,為產能順利落地創造條件。新建產能技術工藝、裝備水平和節能減排指標必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發揮好產能置換政策作用。用好國家產能置換政策,研究制定我省鋼鐵、地煉、焦化等行業的產能置換及配套政策,鼓勵支持企業通過產能指標交易、參股入股等形式開展兼併重組。支持大企業(集團)按照“上大壓小”的原則實施產能整合,鼓勵其聯合有關企業出資入股、投資建設大型高端項目。(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對縣(市、區)財源建設、轉移支付、企業搬遷、職工安置、技術改造、兼併重組、土地收儲等進行支持,實施“飛地經濟”、財稅分成等財稅引導政策。引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重點支持高耗能行業整合重組,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研究實施財稅激勵政策,支持產能出清的企業轉型升級,引導鋼鐵、地煉、電解鋁等行業向深加工、精細化、高端化方向發展。(省財政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制定七大高耗能行業涉及企業“白名單”,引導銀行機構實施有保有壓差異化信貸政策,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多樣化融資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綜合運用上市掛牌、發行債券、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槓桿率,縮短融資鏈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山東證監局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切實防範金融風險。按照企業主體、政府協調、市場運作、依法依規的原則,省直有關部門配合各市排查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和“擔保鏈”“擔保圈”情況,提前進行研判,制定針對性措施,切實防範金融風險。依法維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妥善處理金融機構債權,落實企業貸款債權和貸款擔保責任,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違法犯罪行為,合力維護良好的金融環境。(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公安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山東證監局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盤活用好企業騰置土地。通過依法改變土地用途等手段,有效盤活搬遷後的廠房和土地。退出後的劃撥土地可依法轉讓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其土地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支付退出企業職工安置費用。用好土地收儲、土地熟化政策,對地煉、焦化等行業污染土地實行有效治理。實施差異化土地供應政策,對推進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的縣(市、區),在用地指標上給予獎勵。(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妥善安置分流職工。全面摸清企業職工底數,統籌做好職工安置分流、生活保障、就業創業等工作。嚴格落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社會保障等托底政策,妥善做好職工分流、再就業幫扶、退養人員生活保障、勞動關係處理、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等工作,切實保障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醫保局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建立完善企業評價機制。實施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辦法,加快建立對企業能耗、效益、畝均產出、稅收、就業等指標的評價體系,配套實施差別化的用電、用水、信貸等資源要素配置政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統計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推動運輸結構調整。以推進貨物運輸“公轉鐵”為核心,加快構建多式聯運系統,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組合效率。逐步調整大宗物料公路運輸量,加快推動運輸距離在400公里以上,且具備鐵路或管道運輸條件的煤炭、礦石、焦炭、石油等大宗貨物,由公路運輸轉為鐵路或管道運輸。(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組織主流新聞媒體積極宣傳高耗能行業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取得的成效,推出一批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為推進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省委宣傳部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廣電局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保障

(二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將省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更名為省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和加快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工作力量,增設專業小組,從成員單位抽調人員,具體負責統籌推進全省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形成上下聯動機制。堅持全省統籌、屬地主責原則,進一步強化屬地主體責任,穩妥有序推進產業調整、企業搬遷、土地盤活、整合重組、資金融通等工作。有關市要參照省里模式,建立相應工作機制,認真落實本方案要求,形成上下貫通、整體聯動格局,推動任務落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建立考核督導機制。將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成效納入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和省委、省政府重點督查事項,對有關市推進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嚴格考核評定。配套建立完善評估考核、跟蹤問效工作機制,定期開展督導考核、跟蹤分析、效果評估,激發統籌發展活力,增強推進落實動力。(省委組織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8年10月30日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