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7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開拓進取,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和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421.2億元,增長15.6%;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3169元,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7.6億元,增長3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67.3億元,增長32.5%;利用域外資金達到413億元,增長6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78.7億元,增長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6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94元,分別增長15.8%和18.6%。(一)工業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大力實施扶優扶強、產業園區建設和科技自主創新工程,工業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166.9億元,增長20.8%。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23.8億元,增長24.3%;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263.3億元,增長40.2%;實現利稅579.9億元,增長57.7%。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新增236戶,達到759戶,宇通公司、中鋁河南分公司、河南中煙公司、鄭煤集團、豫聯集團、鄭州供電公司銷售收入超百億元。全年完成工業投入532.6億元,增長63.2%。中鋁公司鄭州鋁加工廠年產12萬噸高精度鋁板帶材、天津頂新公司康師傅食品基地三期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投產,鄭州日產年產1.3萬輛MPV多用途乘用車和1.2萬輛SUV乘用車項目新車下線,鄭州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順利開工,燃氣電站2×39萬千瓦機組等一批電源項目建成投產,全市全年新增裝機容量169萬千瓦,總容量達到606萬千瓦。重點企業戰略重組邁出實質性步伐,省投資公司重組中原製藥廠;鄭州輕汽與海馬集團、鄭纜集團與中科英華成功實現了戰略重組;棉紡企業戰略重組穩步推進,形成新的生產能力,企業逐步走出低谷。海力特、威科姆、方欣生物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快速成長。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323.4億元,增長33.7%;全年專利申請5214件,增長55.1%。我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稱號。
(二)“三農”工作穩步推進。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市財政全年用於“三農”的總支出達到36.6億元,增長32.7%。繼續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共發放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各項資金1.9億元,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全面豐收,總產量達到171.1萬噸,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全市已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959個,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216家。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全市農業出口創匯企業達到31家,完成出口創匯6754萬美元,增長19.5%。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全年投資1.4億元解決36.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建集雨水窖1萬個,新建沼氣池5萬座,改擴建農村公路1056公里,解決了貧困地區1萬人的溫飽問題。繼續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確定的104個示範村都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有94個村制定了村莊建設規劃,“五通”、“三有”建設項目基本完成。20個重點示範村建設基本達到標準,整治村的村容村貌發生較大變化。
(三)服務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壯大提升批零貿易、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會展、金融、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鼓勵丹尼斯百貨、大商新瑪特公司等一批商業企業做大做強,鄭州中原國際小商品城、大上海城等商業項目建設順利,12個專業批發市場輻射力進一步增強。加快特色商業街區建設,鼓勵促進夜間消費。“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順利推進,全市已建成達到國家標準的農家超市1100多家。加快物流業發展,編制完成了《鄭州航空港概念性總體規劃》和《中原國際物流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鄭州國家幹線公路物流港建設速度加快,積極支持豫鑫物流、市交運集團和長通物流等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會展業發展,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首屆中國(鄭州)印刷包裝產品博覽會、第33屆全國製藥機械博覽會、第62屆全國汽車配件交易會和全國農機產品訂貨交易會等一批大型展會,全年展覽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穩步推進。認真落實《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綱要》,出台了《關於鼓勵外資金融機構落戶鄭州的意見》,滙豐銀行、民生銀行已獲準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銀行、證券、保險、期貨、信託等金融產業快速發展,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3938.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939.9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0.6%和8%。鄭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量達1.86億手,交易額達5.9萬億元,分別增長101%和86%。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全年新開工商品房1399.9萬平方米,增長19%;房地產業完成增加值86.1億元,增長14.8%。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商城遺址公園、鄭州歌舞劇院等一批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穩步推進,嵩山少林景區被評為國家首批5A級景區,黃帝故里景區完成了改擴建工程,炎黃二帝巨塑正式落成,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舉辦,《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和《快樂星球》受到廣泛讚譽,大型舞劇《雲水洛神》創作進展順利。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937.2萬人次,增長25.7%;實現旅遊總收入285.8億元,增長24.5%。
(四)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積極協調解決項目用地、環評審批和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問題,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扶優扶強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020億元,增長38%。全市重點產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22.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009.5億元,分別增長33.8%和39.3%;全市銷售收入超百億元、超50億元的重點工業園區新增7個,總數達到13個。科技自主創新工程29家企業共完成投資12.8億元;銷售收入達到46.2億元,增長35.7%。新農村建設工程紮實推進,104個示範村新增投資5億元,20個重點示範村建設成效明顯。城市建設和管理工程25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165億元以上。交通樞紐和物流工程33個項目已開工14個,竣工6個。文化建設工程30個項目進展順利。生態建設工程各項年度目標已圓滿完成。鄭汴產業帶、鄭州輕汽改制重組及擴建等20個重大發展項目加快推進,全年完成投資29.6億元。
(五)城市建設和管理邁出新步伐。加快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完成了《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近期建設規劃》、《鄭州市城市生態水系規劃》等一系列重大規劃的編制工作,並開始組織實施。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中心城區功能不斷完善。中心城區建設改造資金達到70億元,重點對道路交通、園林綠化、城市水系、戶外廣告等9個方面進行了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中原西路、鄭邙路、秦嶺路等17項道路工程竣工,“一站一橋一路”工程紮實推進。城中村改造政策進一步完善,拆遷和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鄭東新區“五年成規模”的目標基本實現。全年新增投資13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506.4億元;新引進項目36個,新開工項目65個,累計開工項目381個;開發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積達到1700萬平方米,入駐人口突破22萬人。中央商務區建設進一步加快,功能不斷完善,內環30棟高層全部竣工,外環27棟高層順利開工,河南省藝術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會展賓館正進行基礎施工,商業步行街項目加速推進。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新華人壽保險河南分公司等14家金融機構和一批企業總部正式入駐。龍湖南區、商住物流區入駐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加快衛星城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各項設施和功能不斷完善。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1.3%。鄭汴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鄭汴產業帶總體規劃(2006-2020)》正式通過,鄭汴產業帶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有關專項規劃和設計全面啟動,已確定入駐項目36個,總投資達192億元。
(六)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有企業改製取得明顯進展,白鴿股份資產重組和股權分置順利完成,紫荊山百貨大樓由新加坡時計寶投資有限公司成功重組,金牛集團、飛馬集團等企業的破產工作基本完成。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8%,民間投資占全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69.1%。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糧食流通和供銷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國投公司、城建集團、住宅投資公司、交建投公司和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相繼成立運營。企業上市融資成效明顯,又有恆星科技、耕生耐材、恆發能源、鑫苑置業、中閥科技等5家企業在境外上市,鄭州燃氣在香港轉主機板上市,全市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7個,全年通過證券市場融資39.8億元。出口和利用外資取得新突破。全市直接進出口總額達到31.6億美元,增長24.7%,其中,完成出口總額21.7億美元,增長20.5%。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0億美元,增長63.1%;引進境內域外資金339.2億元,增長69.5%。
(七)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出台了《鄭州市節能減排實施方案》,加快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市財政投入1049萬元專項扶持資金支持節能減排。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超過4%,全市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較上年分別削減4.8%和4.1%。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市煤礦數量由501家整合為223家,78家鋁土礦整合為22家。“五小”企業關停力度不斷加大,土地“三項整治”深入推進,淘汰落後產能步伐加快。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13天。加強生態建設,生態林業建設完成投資4.7億元,新增造林22.2萬畝,其中,森林生態城建設新增造林17.6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8%,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加強城市生態水系的規劃和建設,須水河、潮河、索須河上游段河道治理和東風渠引黃供水補源灌溉工程全部完工。馬頭崗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王新莊污水處理廠脫氮改造工程進展順利,市垃圾綜合處理場建成運行,6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全部建成並投入運營。大力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工作,32項考核指標基本達標。
(八)民生繼續得到改善。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問題的投入,向人民民眾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部完成。全年用於解決民生問題的財政支出達到89.5億元,增長38.5%,占一般預算支出的37.2%。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實現城鎮就業12.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7萬人,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引導性培訓13.2萬人次。全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增參保人數達到10.1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全面推進,參保人數達到65萬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推行,參合人數達到382萬人,參合率達到95.5%。城鄉低保標準全面提高。針對副食品價格上漲的形勢,動用價格調節基金,對城鎮低保戶、在校大學生、離退休職工和困難戶發放了補貼。繼續加大教育事業投入。在全省率先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本費和作業本費,全年撥付“兩免一補”資金1.6億元;為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更新配備課桌椅21.96萬套。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發展。市、縣兩級投入9000萬元完成了鄉鎮衛生院建設改造任務,配置了X光機、心電圖儀等一批重點醫療設備。為全市1.4萬例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了復明手術。新建改建敬老院28所,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41%。加強社區建設,新建社區文化中心12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2所。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的政策體系,著力改善低收入群體的住房條件。全年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109.3萬平方米,竣工76.1萬平方米,市區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的100%。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有效保證了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成效明顯,農村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得到加強,低生育水平繼續穩定。
同時,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政協監督。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工作,全年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2件,制定規章13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進行全面檢查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深入開展平安建設,大力開展“四嚴一創”活動,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五五”普法深入開展,信訪工作機制不斷創新,應急管理體制不斷完善,社會治安持續穩定。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我市連續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稱號。
廣播電視、統計、審計、物價、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管理、人防、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我市經濟社會能夠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得益於認真堅持和把握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以重點工程和重大發展項目為抓手,推動了一批重大基礎產業、交通、城市建設、生態環境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為我市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搶得了先機,贏得了主動。二是抓住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實施重點突破。在第三產業發展、城區經濟發展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使我市經濟發展更加健康、後勁更加充足。三是超前謀劃、科學規劃鄭州未來的發展戰略。立足當前,著力謀劃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布局。加快推進鄭東新區、鄭汴產業帶和鄭州航空港區的開發建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強力實施森林生態城和城市生態水系建設,推進一批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良好人居環境,使我市在未來的競爭中站位高、定位準,優勢更加凸顯。四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千方百計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建共享的和諧局面。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鄭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鄭州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儘管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消費和出口帶動作用不強,第三產業增長相對緩慢,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任務比較艱巨;高耗能、資源型工業比重較大,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土地、資金、環境等約束加劇,發展的制約因素增多;市場物價持續高位運行,低收入群體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等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得還不夠好;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意識還不夠強,效率還不夠高,發展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最佳化。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沉著應對,克難攻堅,紮實做好政府各項工作。
二、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對於全面完成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保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意義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巨觀調控政策,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圍繞建設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加快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步伐,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加快建設文化鄭州、生態鄭州、平安鄭州、和諧鄭州。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14%和1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額增長3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略低於上年實際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4%,化學需氧量削減率達到4.5%,二氧化硫削減率達到5%。
為全面完成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
一是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著力推進“三個轉變”。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以汽車製造、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條件成熟、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產業為重點,全力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努力做到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是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最佳化生產力布局。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在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等方面加強城鄉統籌,促進城鄉市場開放統一、生產要素有序流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在不斷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城區經濟發展步伐,努力形成縣域經濟和城區經濟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強化中心城市意識,著力用現代化理念構建大鄭州。按照鄭州在中原城市群的功能定位,進一步增強中心意識,完善中心功能,壯大中心產業,發揮好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加強規劃引導,高標準編制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規劃,抓緊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報批工作,制定和完善區域性控制規劃,促進城市規模結構合理化、布局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約化。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四是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生態文明。把推進現代化與建設生態文明有機統一起來,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式、消費模式。
五是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大力發展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切實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全市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最佳化升級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提高我市經濟的整體素質。(一)最佳化工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繼續把扶優扶強和產業園區建設作為工業經濟的著力點,以項目為載體,深入開展工業結構調整提速年活動,進一步提升工業競爭力。一是繼續做大做強重點企業。全年工業投入力爭達到700億元以上。進一步支持我市省定13戶重點工業企業和13戶高成長型企業的發展,篩選確定我市100戶重點工業企業和50戶高成長型企業,制定政策進行重點扶持,儘快培育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力爭全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新增2家以上。力爭開工建設大成生物質化工、鄭州煤化工、鄭州日產年產10萬輛整車、海馬(鄭州)汽車、宇通集團鄭汴產業帶零部件產業基地、鄭紡機、鄭煤機高端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加快中鋁河南分公司氧化鋁提產增效項目的建設進度;繼續加快趙家寨年產300萬噸煤礦建設,力爭年內主體工程完工。加快產業集聚,加強33個重點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儘快形成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到年底,重點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達到75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500億元。二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列入省、市百戶重點工業企業和50戶高成長型企業都要建立研發中心,爭取新增國家級研發中心1家以上、省級研發中心35家以上。強化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將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爭取在電子信息、生物製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支持企業加強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力爭再創一批國家級名牌產品和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品牌。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三是加快推進企業戰略重組和上市步伐。加快構建國有資本退出和外資、民資、社會法人資本進入的新機制,推進企業產權多元化。認真落實推進企業上市的有關政策,支持已經上市的企業增發新股、配股和發行可轉換債券。四是高度重視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巨觀管理和指導,落實扶持政策,推進管理創新,狠抓企業扭虧增盈。全力做好煤電油運保障工作。
(二)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積極推進第三產業最佳化升級,著力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一是加快發展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商貿流通業和專業批發市場。進一步完善市級商業中心、區級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網點三個層面的商貿流通網路。推動二七商圈、碧沙崗商圈、紫荊商圈實施產業升級,培育壯大鄭東新區CBD商圈、火車站西出站口商圈、鄭州鐵路新客運站商圈。制定市場管理條例,大力推進區域性專業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加快社區商業發展。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二是加快發展物流業。採取國際招標的辦法,編制完善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全面提升物流業發展檔次。加快圃田、航空港兩個物流園區和11個現代物流中心建設,積極推進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鄭州國家幹線公路物流港和中南郵政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抓好河南進口物資保稅中心、長通物流中心等一批在建物流項目,加快糧油、農資、醫藥、出版、汽車及零部件等重點行業物流發展。扶持重點物流企業發展,爭取培育1家5A級物流企業、引進1家國際著名物流企業。三是加快發展會展業。積極申辦國內外大型展會,舉辦好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第10屆亞洲藝術節、第1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等一批重點展會;大力培育我市自主品牌展會,辦好第14屆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和中國鄭州紡織品服裝博覽會。力爭全年展會數量達到100個,展覽面積突破120萬平方米。四是加快發展金融業。加大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引進力度,積極支持東亞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創新類和規範類證券公司、期貨機構和保險機構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強。加快培育資本市場,增強企業融資能力。五是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抓緊研究制定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專項規劃,重點扶持信息技術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加快申報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六是注重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積極培育節日消費、夜間消費、午間消費,擴大通信、文化、旅遊、體育等新的消費熱點。實施“家電下鄉”工程,對農民購買規定類家電予以補貼。
(三)繼續抓好八項重點工程,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堅持跨越式發展工作例會制度和重大發展項目工作推進機制,堅持解決問題台賬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和現場辦公制度。落實重點工程項目領導分包聯繫責任制、聯席辦公會、綜合審批制度,加大重點工程、重大項目推進力度,確保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各項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同時,及早謀劃、儲備、跟蹤一批重大項目,做好實施新一輪跨越式發展行動計畫的準備工作。以項目為支撐,對初步排定的2008~2012年364個重大產業項目進行確認,按進度梳理排隊,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個一”工作推進機制,逐一明確責任主體,組建項目班子,抓好一批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項目,切實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四)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是我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雙重引擎”,要統籌兼顧,全面推進。一是加快發展城區經濟。科學制定城區經濟發展規劃,明晰城區經濟功能定位。以提升產業層次為重點,最佳化城區產業布局。加快發展現代物流、信息諮詢、中介服務、會展、金融保險、服務外包、創意產業等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不斷提升都市工業的質量和水平。繼續支持高新區、經開區和出口加工區加快發展。二是繼續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進一步創新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工業經濟為主導,以農業產業化為載體,著力發展特色經濟,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加快推進衛星城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步伐,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跨越。三是加快鄭汴產業帶建設。促進鄭州、開封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推進電信同城、金融同城和科技、教育、文化、旅遊、廣電等資源的整合共享。加快鄭汴產業帶基礎設施建設,結合項目實施推進村莊整合併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儘快掀起建設熱潮。四是加快鄭州航空港區建設。認真落實《鄭州國際航空樞紐暨港區建設規劃綱要》,研究制定支持航空港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項目策劃和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主導產業,重點建設航空物流中心,大力發展臨空經濟。
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形成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今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都要明顯高於上年。繼續實施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位。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實現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加快實施“菜籃子”工程,確保“菜籃子”產品的有效供應。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突出發展優質、高效、專用農作物,逐步建立起各類具有區域化優勢的產業化生產基地,支持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服務水平。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運用,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快畜牧業發展步伐,編制完成並組織實施沿黃綠色畜牧產業帶發展規劃。三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完成“村村通”的基礎上,籌措資金8700萬元,新建改建鄉村公路500公里以上。籌措資金8000萬元,解決2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籌措資金8000萬元,新增沼氣池4萬座,積極推進農村改灶、改圈、改廁。完成13座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建設任務。認真落實庫區移民扶持政策,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全年實現1萬人脫貧。四是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突出抓好70個重點示範村建設。設立1億元新農村建設引導資金,從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快農村飲水、道路、沼氣、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環境衛生狀況和村容村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五、不斷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
按照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努力構建以中心城區和鄭東新區為主體、近郊組團為支撐、衛星城為拱衛、重點小城鎮為節點的現代化都市圈。一是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把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優勢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多種交通方式綜合連結的現代交通體系。圍繞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建設,加快建設鄭州到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間的快速通道,著力構建90分鐘經濟圈;加快建設中心城區到衛星城的快速通道,著力構建半小時經濟圈;加快實施《鄭州綜合交通近期建設規劃》,構築中心城區“一環兩橫一縱”的快速道路系統。著力推進一批重大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加快鄭州國際航空樞紐、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樞紐工程建設,做好鄭州-西安客運專線、鄭州-武漢客運專線、鄭新黃河大橋、連霍高速鄭州-洛陽段改擴建、開封-新鄭機場高速公路鄭州段的配合協調工作,做好鄭汴城際輕軌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黃河五橋,積極做好107國道東遷的前期工作。二是改造提升中心城區。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重點實施十項城建工程,即:快速軌道交通工程,隴海路、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工程,解放路跨線立交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場站工程,火車站西廣場工程,火車站地下交通連通工程,中州大道北段工程,西四環工程,西流湖公園工程和鄭州植物園工程。同時,建設一批下穿式隧道和人行過街設施,繼續實施省行政區道路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出入市口、城鄉接合部和背街小巷的綜合整治。加強道路交通組織和管理,增加公交線路和運營車輛,大力發展公共運輸事業。繼續加快城中村和舊城、危舊房改造步伐,注重與城市產業發展和主要功能統籌考慮,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強城市綠化美化彩化,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增加一批市區雕塑作品。三是強化鄭東新區產業集聚功能。加快鄭東新區的二次招商步伐,由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向完善功能、提高品質、聚集人氣轉變,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水平。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金融、會展、物流、文化、創意、信息諮詢等現代服務業,引進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和企業總部入駐,著力打造鄭東新區經濟發展高地。繼續加快建設步伐,年內完成投資11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18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60~7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達到25萬人以上。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商業網點、教育、醫療、餐飲等配套設施。四是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抓好精品街區的綜合整治。全面落實城市區域控制性詳規,嚴格按照規劃開展建設。繼續大力開展違法占地、違法建設集中整治活動。加快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提升城市數位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快衛星城和小城鎮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高標準編制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加強指導,強力推進。把衛星城建設作為今年一項重點工作,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加快人口聚集和產業功能培育,著力提高衛星城建設的標準和水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六、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我們要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驗,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一是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大力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等多種途徑完善股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努力解決國有企業改革的一些遺留問題。二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完善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強信用擔保、社會化服務等體系建設。鼓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產品檔次和企業素質。三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投資項目審核制和備案制,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建立政府投資評審機制,全面推行政府項目代建制。完善政府各類投資公司的運行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融資水平。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力爭新上市企業2~3家。四是推進金融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對市商業銀行、百瑞信託、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實施增資擴股;支持農行完成股改工作;加快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做好組建村鎮銀行的有關準備工作。同時,全面推進交通、水利、糧食、供銷、公用事業和城市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創新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最佳化投資結構,重點引進一批優勢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鼓勵和促進境內外資本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公益性基礎設施等領域。嚴格限制引進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最佳化投資環境,完善落實外商投資無償代理制和投資便利化措施。最佳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積極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檔次,積極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擴大外派勞務規模。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3億美元,增長30%;引進境內域外資金400億元,增長30%;市屬及以下企業出口完成19.86億美元,增長20%。
七、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堅持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全面落實《鄭州市節能減排實施方案》,按照國家、省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的要求,對節能目標完成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實行行政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確保節能減排目標實現。進一步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加快落實電力、水泥、鋼鐵、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後產能計畫,努力完成145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的關停任務。嚴格執行能耗準入標準,突出抓好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工作。繼續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繼續開展土地“三項整治”,加大違法用地整治力度,對批而不建、長期閒置的土地依法收回。以開發區、工業集聚區為重點,大力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積極推廣新型牆材。基本完成煤炭資源整合。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力爭5家以上縣(市)區、園區或企業納入省一級循環經濟試點。二是加強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抓好重點流域、區域和行業的環境綜合整治。對達不到排放要求的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停產治理或強制搬遷。加強燃煤電廠除塵脫硫設施建設和運行監管,各類燃煤機組全部完成脫硫設施建設任務。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開工建設五龍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加快建設陳三橋污水處理廠,完成王新莊污水處理廠脫氮工程建設並投入使用。加強各縣(市)污水處理廠配套工程建設,完善環保線上監測體系,提高污水集中處理率。推動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確保全年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加大農村環境治理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是抓好生態建設。以森林生態城森林組團建設和通道綠化為重點,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全年完成造林26.4萬畝,其中,完成森林生態城造林20.7萬畝。繼續實施林業生態村綠化工程,建成林業生態模範村5個、林業生態村32個。加快生態水系建設,開工治理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魏河,加快賈魯河、索須河下游段治理,開挖南運河。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加強濕地保護,加快黃河濕地公園建設。
八、積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編制和完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努力建設一批標誌性文化基礎設施,實施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創作一批高質量的文化精品,實現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強市的跨越。一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14家文化企業單位的改制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工建設鄭州圖書新館和鄭州市檔案新館;抓緊做好鄭州群藝館、鄭州科技館新館和鄭州體育館的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加強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和新農村文化大院建設,新建改建500個農村文化大院,為城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農村文化大院各培訓500名文化藝術骨幹,扶持建立100支社區和農村文化特色隊伍。在700個行政村各建設一個硬化的標準籃球場,在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實現5萬戶無線數位電視信號“戶戶通”。做好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更加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一步加大對地方戲曲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扶持力度。以迎奧運為契機,普及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二是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不斷完善大型舞劇《雲水洛神》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做好小櫻桃動漫產業園和快樂星球產業園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積極推進鄭州印刷包裝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組建中原傳媒集團、鄭州新華圖書發行集團、快樂星球股份有限公司,推動鄭州廣電信息網路有限公司上市,培育一批文化產業企業集團。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全面提升嵩山少林、黃帝故里、黃河風景名勝區等精品景區的品位和檔次,全面啟動商城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城牆本體保護工作,高起點規劃建設雁鳴湖生態、旅遊、休閒景區,編制完成並組織實施沿黃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帶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和旅遊“農家樂”。發展奧運旅遊,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三是積極建設和諧文化。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路環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四是大力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組織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廣泛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進社區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加強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鄭州解放60周年紀念活動,激發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增輝鄭州”的熱情。
九、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市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是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和收入分配工作。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規模。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及時消除城市“零就業”家庭;完成農村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6萬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殘疾人就業工作。繼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認真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解決好拖欠職工工資和農民工工資問題。二是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認真落實《鄭州市市區中國小布局規劃》,加大中國小校建設力度,年內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15所,不斷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和城鎮大班額問題。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公用經費標準,確保小學生人均達到230元、國中生人均達到375元;提高農村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國小、國中由每名學生每天1元分別提高到2元和3元。進一步提高中國小校教師的工資標準和福利待遇。繼續推進薄弱中國小改造和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建立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完成50所農村國中實驗室建設裝備任務。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鄭州市職業教育基地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市屬高等教育辦學層次。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落實農村民辦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對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別困難家庭考上高中(含職業高中和中專)、大學的學生分別給予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資助。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三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建成300個標準化村衛生所,對所有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每人每月補助200元。建立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機構雙向轉診、高中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基層服務制度。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建成中心城區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為1萬名獨居老人安裝緊急呼叫裝置。推行“片醫”負責制,逐步讓每一位鄭州市民都擁有社區保健醫生。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抓好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市疾控中心、市婦女兒童醫院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樓。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將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納入救助範圍。對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為全市1萬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認真實施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將A肝、流腦等15種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的傳染病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範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積極推進中西醫結合。四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從今年起連續3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探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體系,積極推廣城市社區養老模式,新建改擴建25所農村敬老院,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50%。努力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確保城鎮居民醫保工作規範運行。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標準提高到每人100元,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80元。大力實施農民工“平安計畫”,高風險企業農民工基本參加工傷保險。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深化殯葬改革,年內完成農村146個公益性公墓、290個骨灰堂的建設任務,加快鄭州市殯儀館搬遷步伐。落實好穩定物價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價格監管,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完善對低收入民眾補助辦法,切實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加強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編制完成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發展規劃,逐步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高度重視外來務工人員租房困難問題。力爭建成經濟適用住房150萬平方米、廉租房10萬平方米,市區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的100%,開工建設周轉房30萬平方米。實施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五是完善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社會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城市社區管理工作,積極探索社區管理新模式。搞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開展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努力使城市、農村食品抽檢合格率分別提高1個和2個百分點,鼓勵藥品連鎖和集中配送向農村發展。完善信訪制度,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做好奧運期間的安保和反恐工作。加強城鄉警務工作。全市新建改建標準化警務室1005個,在50%以上的社區安裝視頻監控平台,在60%以上的行政村安裝技防設施。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建立完善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長效機制,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最佳化人口結構;重視婚前醫學檢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六是加快建立民生福利評價監測體系,繼續為民眾辦好“十件實事”。
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支持駐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積極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宗教和諧。繼續做好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管理、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工作。
十、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為出發點,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構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在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服務體系建設。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二是嚴格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加快我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質量。認真落實今年新實施的勞動契約法、就業促進法等一批法律法規,依法規範行政行為,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加大《鄭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執行力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等制度,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三是加強廉政建設。牢記“兩個務必”,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嚴格財政支出管理,嚴格控制修建樓堂館所,嚴格公費出國出境管理,嚴格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建設節約型機關。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四是改進工作作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傾聽民眾呼聲,了解民眾願望,多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精簡會議和檔案,減少檢查評比活動,進一步提高工作實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深入民眾,掌握真實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府工作考核體系,加強目標管理,推行行政問責和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加大督察力度,確保工作落實。
各位代表,建設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全省的首善之區,我們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領跑中原崛起,促進中部崛起,我們使命光榮,任重道遠。讓我們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為完成本屆政府任期各項目標任務,為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