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學編注釋

由烏志鴻編注的《關學編》選取了該版本的《關學編》部分,未包括其所附的《關學續編》,另附增了黃宗羲《明儒學案》中有關馮從吾五種著作的摘抄部分,且予以注釋,以彰宣少墟之學。 《關學編》總結了關中理學的發展,所傳始於孔門弟子秦祖,終於明代王之士,共四十七名儒傳,匯於此集,撰其生平傳略及其學術思想,著重記述宋金元明關內理學學術流傳,至此“關學史”梗概已具。 《關學編》明代無單刻本,原書與撰者的其他主要理學著作一起,由時巡按陝西的畢懋康合刻為《馮少墟集》,於萬曆四十年(1612年)刊出。

內容介紹

《關學編》是一部具有國學史價值的儒家理學著作。它在明清學林中頗有影響,以至於書成即得以刊印,刊後“人無不樂傳之”,連連續補,累累增訂,被收入《四庫全書》,廣為流傳。 由烏志鴻編注的《關學編》選取了該版本的《關學編》部分,未包括其所附的《關學續編》,另附增了黃宗羲《明儒學案》中有關馮從吾五種著作的摘抄部分,且予以注釋,以彰宣少墟之學。《關學編注釋》給供相關專業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烏志鴻,1948年生。回族,西安市人。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中央黨校哲學研究生學歷。原利君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兼執行總裁,高級經濟師,從業頗有業績,獲陝西省明星廠長、西安市勞動模範等稱號。酷愛國學,注重學術研究,著有《西安清真寺古碑選注》《l500年回中西曆歷譜》等。

作品目錄

關學編自序
關學編凡例
關學編首卷
秦子
燕子
石作子
壤駟子
關學編卷一

橫渠張先生
天祺張先生
進伯呂先生弟大防附
和叔呂先生
與叔呂先生
季明蘇先生
巽之范先生
師聖侯先生
天水劉先生
關學編卷二

君美楊先生

紫陽楊先生鑒山宋氏規附
元甫楊先生
維斗蕭先生伯充呂氏域附
寬甫同先生
從善韓先生
伯仁侯先生
士安第五先生
悅古程先生子敬李氏附
關學編卷三

容思段先生
默齋張先生
小泉周先生
大器張先生抑之張氏銳附
介庵李先生仲白李氏錦附
思庵薛先生
平川王先生
關學編卷四

涇野呂先生
豁田馬先生何氏永達附
苑洛韓先生弟邦靖附
瑞泉南先生雲林尚氏班爵附
斛山楊先生
愧軒呂先生石谷張氏節、正立李氏挺附
蒙泉郭先生
秦關王先生
關學編後序
附錄
少墟馮先生
請修朝政疏馮從吾
慰人心以隆治道疏楊爵
馮從吾著作選注(原文選自《明儒學案》)

書籍評價

馮從吾所撰的《關學編》,是一部具有國學史價值的儒家理學著作,他自述“為吾鄉之理學作”史傳,以便使“關中之學益大顯明於天下”。從晚明學術史的發展情況看,馮從吾撰《關學編》根本用意在促使關學進一步補救朱學之“支離”,又力求擺脫王學之儒佛融合傾向,恢復儒學本旨及道統,並在他的其他專著中“在本原處透徹,未發處得力”加速引導關學原儒化過程。先生此作,取自史傳,補自可考文獻,考證實跡,平等擇錄,取捨得當,以年代為編次,脈絡清晰。
《關學編》總結了關中理學的發展,所傳始於孔門弟子秦祖,終於明代王之士,共四十七名儒傳,匯於此集,撰其生平傳略及其學術思想,著重記述宋金元明關內理學學術流傳,至此“關學史”梗概已具。撰者借史傳以闡發儒家學統道統,為後人了解、學習、研究理學提供了一部言簡意賅的珍貴文獻,被世人視為探索宋明理學,研究“關學史”之入門教材。從明萬曆年起,此書增刊不絕,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此書雖不是大部頭,但時代跨度長達五個半世紀之久,歷四個朝代,期間政治風雲迭起,經濟變革持續,學派林立,爭鳴不斷,涉及眾多的人物與重大歷史事件。
《關學編》明代無單刻本,原書與撰者的其他主要理學著作一起,由時巡按陝西的畢懋康合刻為《馮少墟集》,於萬曆四十年(1612年)刊出。清代收入《四庫全書》,乾隆末年至光緒年間,陸續增訂編續,其單刻本,也相繼而出。近二十多年來,國內(包括台灣地區)有如《馮少墟文集》等出版,大致都為明清版的影印或點校本。
此次三秦出版社所出《關學編注釋》,校注者除根據古本點校,對字句做注外,還依據《宋史》、《金史》、《元史》和《明史》等,將《關學編》涉及的人和事以及理學學統等通過注釋、題解給予詮釋,使之脈絡更清晰,對關學的研究具有提挈綱維的效應,這是本書特別值得推薦的地方,也是前代學者沒有做過的工作。
馮從吾與其東林摯友們有著強烈的現實關懷與自覺的學術擔當,雖經世坎坷,卻堅持直言敢諫,堅持辦書院講學,傳授正學,抨擊時弊,批評王學末流的空疏之弊,可謂“冷風熱血,洗滌乾坤”者。本書為此另附馮從吾五篇代表作品選輯及《少墟傳》等予以註譯,以期反映儒家理學之精要,彰明馮學之明理達意、篤實切明學風,昌明關學之博大精深、關中民風之厚重質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