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閻嵐秋幼時在小天仙科班習藝,從方二群練功學戲,專攻武旦。後得其岳父朱文英傳授,技藝日精。曾用“飛來鳳”藝名遠走外埠,深受歡迎。回北京後他搭同慶班,又入雙慶班,出演於文明茶園(華北戲院),聲譽大噪。他曾和楊小樓、俞振庭合作,中年後又搭入余叔岩、高慶奎、尚小雲、程硯秋等各班,晚年在富連成科班執教。他的戲路很寬,除武旦、刀馬旦外,兼演花衫、玩笑旦。他的武功紮實,蹺功極好。武打率利輕捷,出手優美靈活。演武戲注意按照不同劇情、不同人物的特點塑造人物,一改過去武旦只突出武技的傳統。在武旦技巧上也殊多創造,如單指捻鞭、胯下掏槍翻身亮相等。他還能反串小生、武生。
藝術特色
閻嵐秋演戲的主要特色是講究三個字:美、媚、脆,這是對閆派武旦表演的高度概括。閻嵐秋晚年在富連成、中華戲校、榮春社執教時也反覆強調了這三個字,同時還要求武旦要一專多能,花旦、青衣戲都會一些,認為武旦戲不好演,在打出手時要有上下手的配合,這就增加了演出難度。閻派武旦在打出手方面有發展創造,如《取金陵》中的打出手套路就增加了不少,不同對象使用的兵刃不同,出手的套路也要有相應的變化,不能千 篇一律。
閻嵐秋的戲路很寬,除了應工的武旦、刀馬旦外還能反串小生,如《八大錘》之陸文龍,就是按照老十三旦侯俊山的路子演出的。反串過《穆柯寨》中楊宗保,曾與程硯秋合演。花旦戲《打花鼓》也是閻嵐秋的拿手戲。
閻嵐秋嗓音雖不宜大唱,但是對武旦、花衫念京白來說,綽綽有餘。他腰功柔軟,蹺功穩健,武功出手迅疾。在表演上,既嬌媚又豪邁,可謂“佳俠含光”。他的扮相明麗俊秀,天賦一個會演戲的奇才。他宜喜宜嘻宜驃宜凝宜憨宜敏。他演《打花鼓》是駘蕩春風;演《小放牛》則是憨跳活潑;演《扈家莊》是翎尾妙舞、恃勇媳戲;演《蘆林坡》則是沉著勇猛,老練成熟。閻嵐秋演武旦戲最突出的是“起打”武功技巧的性格化。例如他演“鬧妖戲”打的是勇猛驃悍,風馳電掣,迅捷火熾,因為要被天兵天將捉拿,當拚命竭盡全力地反抗。而閻嵐秋更適宜表現輕敵恃勇以戰為戲的女將。因為閻派的特點不光是剛健婀娜,還有風流花哨。閻嵐秋自創的刀槍把子藝技,可以說是前後左右都是戲,打起來手中的刀槍把子如流星趕月,神出鬼沒,而身子或倚或正或俯或仰或立或搖,都顯得輕盈翩躚。
嵐秋演武旦戲的寸候,打得很俐落固不用說:在一陣激烈的開打後的"亮相",就象釘子釘在那裡的一樣,紋絲不動;這一會兒,他的身子就慢慢的晃劫,就象風擺楊柳一樣,然後就著這勢頭再跑下場。整個身段顯得非常美。
閻派有許多藝術流派上的創造,像出場的步法,有時走快步像跳出來的。這點多為後來者所宗法。還有他的“打出手”,無論是刀、槍、雙鞭,就像粘在他的手、腳上一樣,在“打出手”間歇中,風流自賞扭著身子甩著胳膊走著碎步,這種增添美感的“扭”,也是創自閻派。
代表劇目
閻派代表劇目有《泗州城》、《蟠桃會》、《取金陵》、《演火棍》、《娘子軍》、《小放牛》等。閻嵐秋之侄閻世善演《蘆林坡》、《青石山》等戲,頗能繼承家學。
流派傳承
閻嵐秋20世紀30年代中期,因身體多病,曾在各科班應聘教戲,拜在其門下學藝的演員不少。
宋德珠,能全面繼承閻派的武旦藝術,是閻嵐秋最得意 的弟子之一。後宋德珠博採眾長,兼收並蓄,能結合自身的條件學習閆派藝術,並有所發揮創造,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宋派藝術。
陳金彪,曾為山西省京劇團著名武旦演員,也是閻派武旦優秀傳人,其蹺功穩健,開打脆快,亮相後的"風擺柳"下場非常精彩。
中國京劇院著名武旦演員李金鴻也是閻派武旦得意傳人。言慧珠向閻嵐秋學過《扈家莊》、《小放牛》;楊慕蘭(近雲館主、天津名票)學過部分刀馬旦、花旦戲;程硯秋學過《穆柯寨》;張君秋學過《金山寺》;梁秀娟(梁花儂之女,在台灣)也向閻嵐秋學過戲。
閻世善是閻嵐秋之侄,因扮相端莊秀麗,蹺功好,體態輕盈,嗓子好又能唱,被譽為 "小九陣風",頗具閻派風範。經常擅演的劇目有《小放牛》(先後與閆世喜、孫盛武、葉盛章合演,受到觀眾好評)、《取金陵》、《楊排風》、《四傑村》、《鋸大缸》、《金山寺》、《戰金山》、《扈家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