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成果
“自主教育”先後獲得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論文評比二等獎、上海市第四屆普教系統科研成果三等獎、閘北區第五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教育整體改革推動了辦學水平的提高,學校連續七次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被評為全國雛鷹大隊、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校、閘北區“雙高普九”成果顯著單位、閘北區辦學先進單位、閘北區先進黨組織、閘北區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在市區享有較高聲譽。
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學校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項目,該校學生曾多次獲得新加坡國小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團體第一名、個人特等獎,少兒京劇演唱參加全國學生匯演,獲得優秀獎。此外,學生在科技、書畫、體育與學校競賽中分別獲得區、市、全國比賽等第獎。學校在教育改革中不斷發展,整體管理與師資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目前,學校已被上海市教委命名為上海市二期課改實驗基地、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
學校地址:閘北區康樂路199號。距離中國中國小個性化一對一教育領跑者--優學教育不遠。優學教育致力於中國中小學生的文化課課外輔導,採用名師一對一模式,效果顯著。(楊浦區輔導中心55092089)優學教育和學校一起攜手,為重點中學輸送優秀生源.?
童心學校
學校在創辦“童心學校”、追求兒童幸福辦學宗旨的指導下,以“尊重童心,促進發展”為核心思想,不斷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學校大力推進上海市二期課程改革,積極開展雙語教學、信息技術教育、探究型課程建設等試驗,努力轉變學習方式、教學方式與管理方式,走向教育的現代化。學校大力弘揚“以德為首、以人為本、通力合作、推陳出新”的學校主流主化,整體提升學生素質與辦學水平。為把一中心國小辦成一所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的全國知名國小而奮鬥。
在校本課程建設中,“文理兼容,重在基礎”思想指導下的多種類型課程的開發,使學校課程具有了動態性、適應性和選擇性。諸如語文的“閱讀自習”、英語的“X”課、數學的“智慧海洋”、勞技的“創造天地”等都屬於國家課程的“充實型開發”;而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平台,雙語的“信息世界”課則讓低年級開展問題研究、中年級開展主題策劃、高年級進行小問題研究。這類綜合課程的校本開發,增強了學生的科學態度和運用科學方法的能力。
學校評價制度的建設在“童心文化”的引領下,推進了“發展性評價”,目的是“啟發自覺、激勵進步”,激勵學生自主發展。它不僅有具體的階段性發展目標,注重評價的全過程,而且倡導評價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作用。“這正符合‘童心文化’所包含的‘成長與發展’”。學校認為,增強教育評價的形成性和關注評價的評價、增強教育措施的合理性一樣重要。
在閘北區第一中心國小,學生們可以在學業評價中自己製作“小檔案”,由學生自己記載反映多方面進步的各種資料與作品,裝訂成冊,進行展示。“雖然學生進步的速度、程度、方面有差異,但說明了每個學生都在進步”。這打破了“好生”與“差生”的界限,比“競賽”更有利於鼓勵學生進步,“這樣的教育措施更具有保健性、合理性。”
建校先生
陳鶴琴,中國近現代教育家。1892年3月5日出生。浙江省上虞縣百官鎮人。6歲喪父,8歲入私塾,15歲由姐夫資助入杭州蕙蘭中學。1911年2月(清宣統三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秋轉入北京清華學堂(1928年改名清華大學)。1914年(民國3年)8月畢業。同年考取公費(“庚款”)留學美國,與陶行知同行,就讀於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1982年12月30日陳鶴琴在南京病逝。終年91歲。1928 年至1939 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1928.9),創辦多所國小、幼稚園和中學。1939年任中華兒童教育社主席。1940 年創辦江西省立幼稚師範學校,並任校長。抗戰開始,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下,投身於進步文化活動和抗日救亡工作,任上海市難民教育委員會及國防救濟會難民教育股主任,創辦救濟會中學、兒童保育院、報童學校。 次年,創辦《活教育》月刊。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導處主任督學。 1945 年回滬任教育局督導處主任督學,接管外國人所辦中國小,創立上海市立幼稚師範學校、後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師範學校)。 1946 年兼任國立幼稚師範專科學校校長,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理事長。並先後擔任中共創辦的上海省吾中學、華模中學和報童國小校長、校董事會董事長。1948年4月,赴菲律賓,在馬尼拉暑假國小教師講習會講學。8月,赴捷克參加世界兒童教育會議。解放前夕,兩次遭國民黨特務逮捕。 民國38年(1949)5月曾先後兩次遭國民政府當局逮捕,經上海五位大學校長聯合營救獲釋。8月,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9月,出席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陳鶴琴提出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編寫幼稚園、國小課本及兒童課外讀物數十種、設計與推廣玩具、教具和幼稚團設備。發起組織幼稚教育研究會、中華兒童教育社等團體主編《幼稚教育》、《國小教師》、《活教育》等刊物和《幼稚教育叢朽》、《幼稚教育論文集》。 一生主要從事於一系列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民國9年,第一個孩子出生,從第一天起,進行連續觀察和實驗,作詳細文字與照片記錄,長達808天。14年,發表《兒童心理之研究》,為我國最早用追蹤方法研究兒童心理的專著。針對幾千年來死讀書、教死書的陋習,提出活讀書、教活書的要求,影響很大。主要著作有《親職教育》、《兒童心理之研究》、《幼稚園的課程》、《中國幼稚教育之路》、《教育史導言》等,已出版《陳鶴琴全集》。
校長徐靜
徐靜,上海市閘北區第一中心國小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曾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作為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1928年創辦的學校,上海市閘北區第一中心國小既被賦予了眾多期待,又不得不面對新時期閘北區資源整合、學校間競爭帶來的挑戰。
“土生土長”在閘北區第一中心國小的徐靜就是在這種境況下,於2003年被正式推到了台前。這位被老師們譽為“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掌門人”讓這所老校煥發出了新的光彩,使學校“如一艘航空母艦般穩步向前”。
在徐靜看來,這得益於經營“童心學校”的實踐和探索。
徐靜的思路是以“師德建設”為核心,以“人格培養”為重點,以“課程改革”為載體,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為創造型“童心”教師的成長提供優良的“土壤”與“氣候”。
“以教育的生命性為價值取向,面向兒童的發展,尊重學生的經驗,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價值觀、情感和態度,實施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在“童心文化”的引領下,徐靜提出了這樣的“課程改革觀”。
徐靜不屬於張揚的人,但是與她面對面,你又不能不感覺到,有一種力量蘊蓄在她平和的外表之下。徐靜在閘北區第一中心國小呆了17個年頭,其間有兩次告別講台的機會:1993年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盛邀,1999年上海《少年報》的編輯位置,這兩次機遇足以改變徐靜的命運。但徐靜還是把美麗的“童心之夢”交給了講台,交給了守候的校園。
在很多老師眼裡,徐靜是“平實的人”,如同“鄰家姐妹”般,能夠“悅納別人”又很“善解人意”,她們“願意跟她說心裡話”。但做起事來,老師們又很敬服她,她做事投入,“肯鑽研,能力強”,曾是學校語文教學的領頭羊;她思維活躍,靈感和創意常常一個接著一個,在她的發展思路引領下,老師們驚喜地體會著這所老校一年一個台階的變化。
徐靜語錄:
★“童心學校”不但在兒童觀上對兒童心靈持整體觀,也在教育觀上持整體觀。我們不搞把兒童心靈分割的單純知識教育、智慧型教育,而是倡導對兒童心靈的整體教育:在生命層面,強調兒童的身心健康的整合;在心理層面,強調智育與情感教育的整合;在精神層面,強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從而使童心得到健康成長。
★“童心學校”要發展,要突破,必須結合陳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活教育”要求,創設適應兒童、愉悅身心的校園環境,聚焦張揚學生生命的“活”課堂,創設讓學生感悟生命美好的“活”活動和校本課程,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生命質量,讓他們擁有美麗的心靈、明亮的眼睛、燦爛的笑臉、自覺的頭腦。
80周年校慶
閘北區第一中心國小八十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校友懇談會,於2008年11月9日下午在學校春華樓會議室舉行。參加此次懇談會的是1980屆五一班的畢業生、時任校領導、班主任、任課老師,現任學校領導、教師,大家聚集一堂,共敘母校情、師生情、同學情。參加當天懇談會的還有《上海教育》雜誌的記者一行。下午一點,原學校黨支部書記施南峰、校長孫湘雲、大隊輔導員陳寶林、教師潘韻華、董維民等老教師就相繼來校,並拿出當年的畢業照,與回校的學生回憶過去。80屆五一班的校友們也陸續來到學校,參觀校園,感慨良多。當同學相聚、師生見面,老教師和校友們臉上洋溢出了無比的快樂,三十年的分隔絲毫沒有阻礙同學情誼。
在會場,教師、校友共同回憶學校復校初期的辦學條件、教師的投入和學生時代的故事;觀看了老校舍、老故事的PPT展示,並觀看了學校現在的辦學情況;感慨這三十年學校的巨大變化。
在校務辦公室的安排下,老教師和校友又回到教室,像當年上課一樣,坐在當年的座位、聆聽教師的教誨。班主任劉靜芳老師手執教鞭,講述當年的點點滴滴;語文教師潘韻華強忍病痛堅持趕到學校,講台前的一番話讓所有在場的人動容。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我校復校三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作為1978年復校後首批進入閘北區第一中心國小的學生,1980屆的學生見證了學校復校後的輝煌,也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革。會後,《上海教育》的記者還分別對老教師、校友進行了採訪,以期梳理出國小教育對人生的奠基作用與啟示,作為對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教育改革的一次盤點。
學校布局
春華樓:
一樓美術室、音樂室、衛生室
二樓教室
三樓教室
四樓教室
五樓大禮堂
秋實樓:
地下室電腦房
一樓廣播室、陳鶴琴紀念館
二樓教室
三樓電腦房、勞技室、教室
四樓教室
五樓視聽室
大隊部:
大隊辦公室
大隊部
後屋:
體操室
體育辦公室
小主人藝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