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背甲隆起較高。從幼龜起,腹甲的
胸、腹盾間就有一條清晰的韌帶形成可動的“鉸鏈”。背腹甲之間也有韌帶相連,因此腹甲的前後兩葉能向上完全關閉甲殼,頭、四肢和尾均可縮入殼中。
種群分布
目前分布於亞洲的緬甸、泰國、越南、中國、日本、馬來半島及群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以及非洲地區
基本種類
中國已知有9種:金頭閉殼龜、黃緣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三線閉殼龜、雲南閉殼龜、潘氏閉殼龜和周氏閉殼龜 、百色閉殼龜、馬來閉殼龜、麗圓閉殼龜(三線閉殼龜越南種,現已立為新種),
其中以黃緣閉殼龜分布最廣。
黃緣閉殼龜
黃緣閉殼龜又名金頭龜、夾板龜。舊名攝龜。其背甲隆起較高,似半月形,脊部有一黃色棱起。甲長約16.3厘米,寬約12.3厘米,高約7.3厘米,體重可達400克以上,最重者達800克。頭背光滑,黃橄欖色。眼黃,瞳孔黑。眼後有一金黃色紋直達枕部。背、腹甲棕黑或棕紅色。每一盾片有一淺棕色斑。背甲腹緣與腹甲邊緣黃色。尾長,兩側有肉質棘。陸棲。生活於森林邊緣有稀疏灌木叢的山上或近水源的潮濕地帶。夏季多夜間活動,白天潛伏在倒木、岩石、柴草或溪谷邊的亂石堆里。善游泳,常在雨天外出,或去水裡。雜食性,以取食昆蟲、蚯蚓等為主,亦食果實。人工飼養可餵碎肉、瓜皮、青菜等。在中國安徽省南部觀察到:4月交配,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產卵季節,6~7月為盛期。卵分批產出,每次 2枚,共4~8枚。在日本的石垣島和西表島,產卵期為6~8 月,每產2~5枚。卵徑40~46毫米×20~26毫米,重8.5~18.5克。在安徽南部冬眠期為11月初至次年4月初。可供食用和觀賞。
雲南閉殼龜
雲南閉殼龜中國特有,僅知產於我國雲南昆明及東川,極稀少。棲息地為海拔2000 m至2260 m的高原山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評估為功能性絕滅。殼長140 mm左右。頭中等,頭背皮膚光滑。上顎不鉤曲。背甲較低,具三棱,脊棱強。腹甲大,前緣圓,後緣凹入。肛盾2枚。背腹甲以韌帶相連,胸、腹盾間亦具韌帶,腹甲前葉可動,不能完全閉合於背甲。四肢較扁,指、趾間全蹼。頭橄欖色,頭側有黃線紋,咽及頦部有黃色對稱的斑紋。背棕橄欖色或奶栗殼色,邊緣及棱有時為黃白色。腹棕色或淺黃橄欖色,邊緣黃白色,鱗縫暗黑色或腹黃橄欖色,在各腹盾上,有淺紅棕色污斑。
三線閉殼龜
"三線閉殼龜"又稱金錢龜,金頭龜,紅邊龜,紅肚龜,斷板龜,川字背龜,分類上屬爬行綱,龜鱉目,龜科,閉殼龜屬。國內主要分布在海南、廣西、福建以及廣東省的深山溪澗等地方,國外分布於越南、寮國。此龜已被我國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是我國特有種。目前僅知分布於安徽南陵、黟縣、廣德、涇縣等皖南地區。棲息於丘陵地帶的山溝或水質較清澈的池塘內,也常見於離水不遠的灌木草叢中。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兼食少量植物,會冬眠。產卵期為7月底到8月初,分兩次產出,每次產2枚。有人用其培養綠毛龜。
潘氏閉殼龜
僅發現於陝西省平利縣。背甲長雄龜120mm,雌龜115mm。背甲扁平,中線上隱有脊棱;頸盾細小。腹甲前端圓,後端有缺刻,與背甲以韌帶聯接,胸、腹盾之間有韌帶相連,腹甲前後兩部分能完全閉合於背甲。頭大小適中,背面平滑,枕部稍粗,吻尖略突出上喙,眼徑與吻長相當,上喙微曲,下喙短於上喙。前肢背面被以復瓦狀排列的鱗片,腹面被一橫列大鱗;後肢內側及掌部被鱗;前肢5爪,後肢4爪,指、趾之間蹼發達。尾短,圓錐狀,背面被粒鱗,腹面正中有一縱溝,被鱗成對。生活時,頭背面橄欖色,腹面稍淡;背甲淡褐色,腹甲及緣盾腹面黃色,盾片接縫伴有黑色寬紋。在稻田旁水溝內活動。呈不連續分布的少數種群。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目前要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在產區做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認真保護潘氏閉殼龜。在稻田施用高效低毒的化肥,保護潘氏閉殼龜的生態環境,制止濫捕亂獵,確保潘氏閉殼龜的生存;今後要在認真查清潘氏閉殼龜動物資源的基礎上,然後確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延續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