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卡羅琳·舍溫·貝利 譯者:司南
卡羅琳·舍溫·貝利(1875—1961),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出生於紐約,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她關注兒童的閱讀和成長,一生中共出版30餘部作品,除了文學創作之外,也從事兒童閱讀和教養方面的研究工作,並著有專著。這部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的《胡桃木小姐》是貝利的兒童文學代表作,也是其影響力最廣泛的一部作品。
媒體推薦
胡桃木小姐在果園裡的冒險生活充滿各種創意豐富的細節,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喜歡上她那顆蘋果木做的頑強的心。書的結尾為這個不同尋常的幻想故事平添了一份詩意。
——美國《紐約時報》
這是一個有趣而略帶傷感的故事,作者將胡桃木小姐的個性刻畫得豐富而令人難忘。
——美國《書單》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烏鴉來訪
第二章 雪落之前的月亮
第三章 在麥金托什小路上
第四章 松鼠發現了活堅果
第五章 胡桃木小姐的善事
第六章 穀倉新聞
第七章 逃跑的小鹿
第八章 小野牛的晚餐約會
第九章 聖誕節來臨
第十章 土撥鼠看到自己的影子
第十一章 胡桃木小姐的飛行
第十二章 牛蛙丟了衣服
第十三章 再次無家可歸
第十四章 松鼠的報復
第十五章 一切皆有可能
序言
以玩具娃娃為主角的兒童小說並不少見,大作家們總喜歡藉由玩具的經歷為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迷人的故事,一段又一段奇妙的旅程。然而即使在這些經歷傳奇的娃娃當中,胡桃木小姐也絕對算是非常奇特的一個。
她是一個很簡單的娃娃,就是一顆用墨水畫出了眼睛和嘴巴的山胡桃,粘在一根像長了手腳的蘋果樹枝上。當然,她的小主人安還是非常疼愛她的,給她做了棉布的裙子和帽子,請朋友用玉米芯為她造了一座小房子,還經常給她送個小碟子、小杯子什麼的,讓她過著像人類一樣的生活。故事一開頭,作者就寫道:“我們會把她當成一個真正的人,就像她本來的樣子一樣。”
這樣的日子也許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胡桃木小姐的蘋果枝身子乾涸,裡面再沒有新鮮的樹汁流動。但意外總是會在人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刻發生。在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時,安和家人突然搬走,搬回城市去住了,留下了胡桃木小姐。離開人類的呵護之後,災難接二連三地降臨,胡桃木小姐先是丟了玉米芯房子,後來又丟了烏鴉給她找的鳥巢,一次又一次地無家可歸。她不得不自己動手,重新收集食物、製作衣服。她的衣服也由棉布的變為了樹葉做的。在與果園裡的各種動物相處的過程中,她的身心都似乎在一步步地接近自然。獨自走在樹林裡時,她常常會覺得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能感知到身體裡樹汁的流動,深深地受到大自然的吸引。
烏鴉曾經說過她:“你又不是生來就捧著茶杯和茶碟的。”是的,她生來並不是一個娃娃,只是長年與人類生活在一起,她已經習慣了以人類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她拒絕威拉德布朗先生的邀請,不相信松鼠對於聖誕夜奇蹟的描述,對待雉雞太太、烏鴉等朋友也頗為苛刻。我們恐怕很難忘記她那尖酸的言論和傷人的語氣——也許她並不是有意的,因為就像烏鴉和松鼠常說的那樣,她是個“木頭腦袋”。她固執地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自己的生活方式才值得守護。但其實,那並非她的價值觀,而是她從人類身上學來的價值觀。摒棄這樣的觀點,從大自然的視角來看,書中這些小動物的言行我們就都能很好地理解了——那都是它們的天性,是它們本來的樣子。即使是最後松鼠吃掉了胡桃木小姐的山胡桃腦袋,那也是因為松鼠原本就是要吃堅果的。
從冬到春,胡桃木小姐經歷了果園裡美妙的季節變化,也見證了家養及野生動物們為過冬所做的種種努力。而在這一段奇妙又自然的歷程中,她漸漸發現了自己本來的樣子。
最終,胡桃木小姐丟棄了曾經的一切:房子、杯子、碟子、衣服、山胡桃腦袋……她恢復了自己的本性。她的生命原本並不存在於她的“木頭腦袋”之中,而是存在於她的樹枝身體裡不停奔流的新鮮樹汁中。在一頭扎進老蘋果樹上之後,她才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做回了真實的自己,也讓老蘋果樹煥發了新的生機。可以想像,春去秋來,年復一年,胡桃木小姐生長在老蘋果樹的枝頭,她眼中的世界一定不再是從前的樣子。我們透過她從前那雙眼睛所看到的陰鬱和詭異也會消散。她會理解每一隻動物的心情與存在價值,諒解它們的錯誤或缺點,看到生生不息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