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規定
當年華人不能葬入公墓
紀念牆正面主體呈淺褐色,中央黑底壁面上用繁體漢字刻一副對聯:“前人勇拓基備嘗苦難、後進應奮發敬慰英靈”,橫批“緬懷先賢”,日期記為“公元二零零九年”。上下聯之間區域橫書對聯的英文和西班牙文譯文。
參加揭幕儀式的人群中出現不少白髮蒼蒼的黃皮膚老人。“這明顯是一段歷史錯誤,”洛杉磯大都會交通局社區聯絡部主管伊薇特·拉波塞說,“我們著手帶頭糾正那段錯誤,將他們重新葬入‘長青公墓’這個一度拒絕他們的地方。”
大都會交通局2005年6月修建市中心唐人街與東郊帕薩迪納市之間輕軌時,在“長青公墓”附近發現一處墓地,挖出174具人類遺骨、刻有漢字的墓碑和瓷器等物品。經考古學家鑑定,不少死者為19世紀末為美國修築鐵路的華工。因當時美國政府推行種族主義政策,華人死後不能與白人一起葬入公墓,只能埋入墓外野地。
現階段,大都會交通局決定在這座公墓中辟出專門場地,重新安葬這些遺骨。安葬工作自下月開始,計畫3個月內完成。
認親
迄今僅有一人認親
確認死者身份並尋找他們親人的過程一波三折,迄今鮮有結果。
遺骨發現時,施工單位沒有及時通知華人社區代表,對挖出的遺骸處理不當。墓地受毀壞,甚至傳聞挖出的棺木和遺骨遭拋棄在垃圾場內,引發當地華人不滿,華人社團與市政當局展開交涉。大都會交通局否認扔棄遺骨,說發現墓地後立即停工,請考古專家鑑定,但因工地附近居民主要是墨西哥裔和日裔而未能及時通知華人社區。
後來,大都會交通局在附近一個火葬場發現一批檔案,上寫葬入墓地者姓名、壽命、種族和死因。那裡原為華人社區建於1888年的靈祠,1924年改為火葬場,丟棄原有墳墓標記物。由於檔案未顯示相關墓地位置,因而無法確定與遺骨關係。
交通局2007年發起尋親活動,在當地和國外中文媒體上登廣告,以求與死者親屬取得聯繫。拉波塞告訴美聯社記者,迄今僅有一人認親,自稱是T·E·布茲比的玄侄孫輩人,說先人來自科羅拉多州。
出土物品顯示,一具遺骸主人名為T·E·布茲比,死於1883年,時年17歲。拉波塞說,布茲比和其他無人認領的遺骨定於4月中國清明節後移入“長青公墓”。
“這些遺骨在外漂泊太長時間,”華人團體負責人黛西·馬說,“我們不想再等下去。我們想結束。”
事故遇難
3000多名華工全部遇難
太平洋鐵路建於19世紀中後期,貫穿北美大陸,為美國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資料顯示,1865年底至1866年初,接連5個月暴風雪致雪崩頻發,修建太平洋鐵路部分線路的3000多名華工全部遇難。幾個月後,冰雪融化,人們才發現屍首橫陳,幾乎都身穿單衣,赤著雙腳。死者後事無人料理,由新來華工掩埋。
據記載,直到1890年後,洛杉磯地區華人死後才獲許葬入正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