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針灸方法,用長針作為針刺工具治療疾病的方法,即現在的芒針類。主治邪氣深著、日久不愈的痹症。
解讀
長針療法為針灸方法之一,是用長針作為針刺工具治療疾病的方法。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長針有5-15寸等數種,粗細為0.35mm-1.2mm不等。其又稱芒針、巨針、環跳針及蟒針等,而芒針因針身細如麥芒多指直徑為0.4mm及以下的長針。臨床上常用5-8寸、粗細為0.4-0.6mm的長針。
操作方法:
一、進針法
1、夾持進針法
醫者右手拇食二指緊夾針體下端,露出針尖1-2cm,左手按壓住穴位旁邊的組織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右手對準穴位快速刺入。也可左手拇食指持針體下端,右手拇食指持針柄,雙手配合,快速刺入。此法多用於肌肉豐厚的部位。
2、舒張進針法
醫者左手拇食二指分張置於穴位兩旁以固定皮膚,右手拇食二指緊夾針體下端,從拇食指之間將針刺入。此法多用於腹部的腧穴。
3、提捏進針法
左手拇食指將穴位旁邊的皮膚提捏而起,右手持針從提起的上端刺入。此法多於頭面部及腰背部腧穴橫刺透穴時用之。
二、針刺方法
1、直刺法
針向以90°垂直刺入。肌肉豐厚處或是在腹部腧穴需深刺時用之,如取秩邊治療腰痛、取中脘治療胃脘痛等;也用於長針直刺透穴時,如陰陵泉透陽陵泉治療膝關節炎。
2、斜刺法
針向以20°-90°之間角度刺入。骨骼邊緣處常用之,如承山透承筋治療腓腸肌痙攣。
3、橫刺法
針向以15°-20°之間角度刺入。頭面部、胸背部及四肢皮膚淺薄處常用之。也用於長針橫刺沿皮透穴時。如足三里循經透刺下巨虛治療下肢外側麻木。
4、變向刺法
又稱彎刺法,這是變換針刺方向的刺法,某些穴位由於其解剖位置特殊,不能直刺到一定深度,故需採用彎刺。如刺天突穴,可先直刺0.5寸左右,然後使針尖向下,沿胸骨後緣深刺,可達4-5寸。這種刺法要根據腧穴的不同解剖特點,相應的改變押手所掌握的進針角度,以使針尖沿著變換的方向順利刺入。除天突穴外,頭面部的一些腧穴透刺也可採用這種刺法。如此操作宜選用針身較細較軟的長針。
5、多向刺法進針得氣後,自穴位遠端一次退至穴位近端,變換針尖方向,再朝其他方向斜刺或是橫刺進針。如取環跳沿風市方向透刺,再退針由環跳透沿伏兔方向透刺可治療腦卒中後下肢功能障礙。
三、行針手法
長針的行針手法如提插、捻轉補瀉等與毫針基本一致。長針以深刺、透刺為主要特點,故行針手法宜輕巧、柔和。
四、出針
長針出針宜緩慢,可分段出針,採用小幅度輕輕捻轉,徐徐提針,提出一段,稍停片刻,然後再提,這樣可以減少肌肉緊張,避免滯針。出針後以無菌乾棉球按壓針孔。
中醫套用
一、功效探析
1、通經行氣,更好的促使氣至病所。長針療法由於針長可以深刺,可起一針透兩(多)穴,一針貫兩(多)經之功,作用範圍大,針感強烈,得氣快,能夠更好的通經導氣,促使氣至病所。如採用長針取秩邊透水道定向深透,通過經絡感傳達到氣至病所,直接有效的治療前列腺疾患。
2、針至病所,可以取“深邪遠痹”。長針療法由於針長深刺可直達病所,開壅通塞,宣通氣血,解痙止痛,治療“深邪遠痹”。如孫氏以長針由肩前穴透刺肩貞,針至病所,可直接松解肩關節粘連,破結散瘀,促進無菌性炎症的吸收及組織的修復而收到較好療效。
二、臨床套用
長針能治毫針所治之病,又能補償毫針之不足。毛氏認為凡是病位較深的疾病或神經、肌肉、筋膜疾病皆可視為長針療法的適應範圍。如前列腺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胃下垂,截癱,中風,肩周炎,呃逆,肥胖症,肌肉急性損傷,三叉神經痛,尿瀦留,胃炎,陽痿,筋膜炎,尿失禁,卵巢囊腫,梨狀肌綜合症及腸梗阻等。
三、現代研究
以長針取秩邊、中極治療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難,能選擇性地鬆弛前列腺平滑肌,而不影響膀胱逼尿肌的收縮,緩解尿梗阻,使排尿順暢。長針取阿是穴、秩邊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刺直接作用於神經根,使神經周圍的血管擴張,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滲出及水腫得到改善,從而解除椎間盤組織的痙攣、水腫,緩解神經根壓迫症狀,達到治療目的,改善臨床症狀。長針針刺巨闕治療胃下垂可提高消化道平滑肌張力,促進胃腸蠕動,使胃下極位置上升,增強消化功能,從而收到滿意的療效。長針針刺環跳治療動物脊椎損傷,在顯微鏡下觀察血運情況,發現血流加快,對創傷性骨骼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長針治療中風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流變化性能,增強病變部位的血氧供應,調整了微循環的調節機制,改善受損腦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促進腦神經功能的恢復。大量的臨床實驗資料表明,長針深刺有關穴位,可加強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增強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力量和靈活性,使之趨向正常的生理平衡,對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也具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