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三年

歷史紀年

長興三年,公元932年

史料記載

吳越錢鏐卒,錢元瓘襲位
吳越寶正七年(932)、後唐長興三年三月,吳越王錢鏐病,傳位於子錢傳瓘,二十八日錢鏐卒,年八十一,領兩浙共四十一年,謚武肅。四月子錢傳瓘襲位。錢傳瓘更元瓘,兄弟名“傳”者均改為“元”,以錢鏐遺命去國儀,年號,復用藩鎮之法。至四年七月,後唐封之為吳王,應順元年(934)六月封為吳越王。錢元瓘(887——941),字明寶,錢鏐第七子。唐乾寧元年(894)為鹽鐵發運巡官。梁開平元年(907)改衙內都指揮使。五年授湖州刺史。貞明元年(915)授鎮海軍節度副使、土客諸軍都指揮使。後唐同光二年(924)為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兼充兩浙節度使觀察留後,天成四年(928)加杭州、越州大都督長史。錢元瓘曾多次領兵出征,平虔州、戰衣錦軍、狼山江等役均有出色的指揮。始襲位即赦境內荒絕田產者租稅,置擇能院,掌選舉殿最。在位十年,後晉天福六年(941)以犯疾而卒。諡文穆。
唐討党項
後唐長興三年(932),後唐數度出兵討党項。正月,後唐因党項經常劫掠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至邠州(今陝西彬縣)一線及方渠鎮(今甘肅環縣)的外國使臣及入貢者,以靜難節度使藥彥稠、前朔方節度使康福領兵七千討之。二月,藥彥稠等破党項十九族,俘二千七百人。七月,朔方(治靈州)又擊退夏州(今內蒙白城子)党項的襲擊。
楚馬希聲卒,馬希范襲位
後唐長興三年(932)七月,武安、靜江節度使馬希聲卒。八月,湖南六軍使袁詮、潘約於朗州(今湖南常德)迎馬希范而立。九月,後唐以之為武安軍節度使兼侍中。應順元年(934)正月以馬希范為楚王。後晉天福二年(937)十一月封其為江南諸道都統,制置武平,靜江等軍事。馬希范(899——947)字寶規,馬殷第四子。後晉天福二年加江南諸道都統。制置武平、靜江等軍事,四年加天策上將軍,如馬殷故事開府置官屬。馬希范好學,善詩,以廖光圖、徐仲雅、拓跋常等十八人為學士,其在位期間,曾平溪州蠻,立溪州銅柱以為銘記。但性奢侈。後晉開運四年卒,謚曰文昭。
後唐征史於江南
後唐長興三年(932)十一月,後唐以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四朝實錄尚未纂修,於各地購募典籍,但北方因連年戰火,圖書滅絕,久征而未貢獻。遂征書於江南,下詔於兩浙、福建、湖廣採訪四朝野史及遂朝日曆、銀台事宜、內外製詞、百司沿革簿籍,不限卷數,據原本抄錄上進。以江南安定,富於典藏之故。
孟知祥據有兩川
後唐長興元年(930)伐兩川之際,東川節度使董璋闔門遭誅殺,而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在朝宗屬均無恙。二年,唐殺安重誨,以離間兩川之罪歸之,遣使宣諭兩川,董、孟二人對使者態度截然不同,孟知祥屢次欲與董璋一同上表謝罪,均為董璋所拒。三年四月,董璋謀攻西川,以為必勝,出師獲小勝,孟知祥以趙廷隱率三萬人拒敵。董璋使反間計,欲使西川自誅趙季良、趙廷隱、李肇等人,未得逞。五月,董璋攻克漢州(今四川廣漢),孟知祥親率八千兵往救。兩軍戰於雒縣、雞蹤橋,西川軍初戰不利,守橋將校為東川所殺,趙廷隱三戰不利,後軍張公鐸帥眾奮勇而戰,大敗東川兵,擒東川將校八十餘人,殺數千人,降七千人。董璋僅以數騎得免。西川收復漢州,孟知祥回師,以趙廷隱攻梓州(今四川三台)。董璋返回梓州,最初反對其出兵的前陵州刺史王暉與董璋之子董延浩等率三百人攻入使府,董璋子自殺,董璋至北門令指揮使潘稠討亂兵,反為潘稠所殺。王暉舉城降趙廷隱。剛剛返回成都的孟知祥鞍馬未頓,又帥八千兵返梓州。五月十六日入梓州,六月,孟知祥兼領東川。七月,孟知祥上表後唐謝罪,十月,後唐準孟知祥除墨制補兩川刺史以下官。四年二月,後唐以孟知祥為東西兩川節度使、蜀王。
盧龍築轅護民
後唐盧龍節度使(今北京西南,領薊、檀、順、媯、涿等州)轄地與契丹接壤,下屬州縣常遭契丹寇掠,契丹騎兵竟馳騁於幽州城門之外。每當後唐自涿州(今河北涿縣)運糧至幽州,契丹常沿溝設伏截糧草而去。後唐盧龍節度使趙德鈞於沿溝築城保護糧運,為良鄉縣(今北京良鄉),又於城東五十里修潞縣(今北京通縣東),保護幽州城東居民能安然地砍柴放牧收種莊稼。長興三年(932),趙德鈞又城東北百餘里修三河縣城(今河北三河東),以通幽州至薊州(今河北薊縣)的運路。九月,三河城修竣,邊境之民多賴此三城保護。
石敬瑭節度河東
後唐長興三年(932)十一月,後唐明宗以契丹常擾北邊,欲速議河東節帥人選。六軍諸王副使石敬瑭因不願與秦王李從榮共事,求外補避禍,但執政范延光、趙延壽則以為康義誠更適宜,遲遲不決,權樞密直學士李崧力主石敬瑭,以為非其人不可。初九,以石敬瑭為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加兼侍中。此後,石敬瑭即以河東為基地於數年之後滅後唐。後唐蔚州(今河北蔚縣)刺史張彥超素與石敬瑭不和,得知石敬瑭節度河東為總管,舉城附於契丹。契丹以其為大同節度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