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萊昂和埃倫是紐約一對中產階級的幸福小夫妻。萊昂是一家網路公司的創始人,意氣風發的他事業正在走向又一個高峰,而埃倫是著名的外科大夫,每天戰鬥在手術台的第一線,救死扶傷。由於兩人的事業繁忙,他們請了一個菲傭格洛里亞照看聰明漂亮的8歲女兒傑姬。不過這個看似平靜的小家庭卻潛伏著不小的危機:萊昂飛去泰國出差,他發現自己已經厭倦了現在的生活,迫切的想要一次根本的改變;埃倫每天承受著生死線上的巨大壓力,卻發現自己的女兒對自己已經不那么依戀;而格洛里亞身在美國,卻掛念在菲律賓的兩個孩子,每天承受著巨大的思念之苦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萊昂 |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
埃倫 | 米歇爾·威廉士 |
傑姬 | 蘇菲·內薇德 |
格洛里亞 | Marife Necessito |
鮑勃 | 湯姆·麥卡錫 |
曲奇 | Natthamonkarn Srinikornchot |
薩爾瓦多 | Jan David G. Nicdao |
曼努埃爾 | Martin Delos Santos |
祖母 | Maria Esmeralda del Carmen |
費爾南多叔叔 | Perry Dizon |
琳達 | Rudina Hatipi |
帶購物袋的男人 | Eliezer Meyer |
坐輪椅的男孩 | Seth Mpundu |
職員表
製作人 | Lene Børglum、Maria Dahlin、Malte Forsell、Peter Garde、皮特·阿爾貝克·詹森、Lars Jönsson、Maria Köpf、Oli Laperal Jr.、Vibeke Windeløv |
導演 | 魯卡斯·穆迪森 |
副導演(助理) | Andy Andico、Erwin Aton、Nicholas R. Bell、Steve Litwitz、James Velasquez |
編劇 | 魯卡斯·穆迪森 |
攝影 | 馬塞爾·茲斯堪德 |
剪輯 | Michal Leszczylowski |
選角導演 | 艾薇·考夫曼、Jesper Kurlandsky |
藝術指導 | Josefin Åsberg |
美術設計 | Josefin Åsberg |
服裝設計 | Denise Östholm |
視覺特效 | David Isyomin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該片是魯卡斯·穆迪森執導的第一部英文對白電影 。
•很多人認為《長毛象》在劇情和拍攝手法上借鑑了《巴別塔》,但是導演本人卻矢口否認。
•影片在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映時,觀影現場噓聲四起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09年2月15日 | 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金熊獎-最佳影片 | 《長毛象》 | 提名 |
製作發行
製作單位 | Memfis影業、Film i Väst、Pain Unlimited、SVT、TV2丹麥TV2、Zentropa |
發行單位 | Seven影業(希臘)、A-Film(荷蘭)、Budapest影業(匈牙利)、Filmcoopi Zürich(瑞士)、Filmladen(奧地利)、SF(瑞典)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瑞典 | 2009年1月19日(斯德哥爾摩、首映) | 瑞典 | 2009年1月23日 |
德國 | 2009年2月8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 挪威 | 2009年4月3日 |
土耳其 | 2009年4月6日(伊斯坦堡電影節) | 芬蘭 | 2009年4月17日 |
丹麥 | 2009年4月20日(CPHPIX電影節) | 荷蘭 | 2009年4月23日 |
丹麥 | 2009年5月7日 | 比利時 | 2009年7月8日 |
波赫 | 2009年8月14日(塞拉耶佛電影節) | 泰國 | 2009年9月25日(曼谷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09年10月9日(漢普敦國際電影節) | 波蘭 | 2009年10月12日(華沙電影節) |
加拿大 | 2009年10月12日(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09年10月14日(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09年11月20日(紐約)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長毛象》直白地描述國際化或世界趨同。它在美國紐約、菲律賓、泰國等地拍攝,不僅關注了第三世界國家因為急速發展而帶來的人心的虛妄與急功近利,也關注了已開發國家的中產族群高速運轉的生活以及城市移民的諸多問題。
導演成熟的技巧,起承轉合處的流暢,以及敘事的多處暗示,多到可以令觀眾猜到眾結點設定的良苦用心。其實故事講述得很圓滿,各個人物的心理訴求和命運走向都相當清晰,單就任何一個人來看都極為有趣,但就是覺得似曾相識的俗套 。 (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