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台[10]

長樂台[10]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漢長樂台(獅雄山遺址)位於五華縣華城鎮塔崗村,是廣東省罕見的漢代高台古建築遺址,此遺址在1982年5月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

五華長樂台

西漢長樂台(獅雄山遺址)位於五華縣華城鎮塔崗村,是廣東省罕見的漢代高台古建築遺址,此遺址在1982年5月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1984年至1990年,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和五華縣相關單位聯合組成考古發掘隊對該遺址進行了4次發掘,轟動全國。考古學家從挖掘的地層堆積、建築遺蹟、出土文物等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此處建築遺址年代為西漢前期,面積約1400平方米,是當時頗具規模的宮殿式高台建築。據《長樂縣誌》、《五華縣誌》記載:此台為西漢時期南越王趙佗所築的“長樂台”。1989年6月,該遺址被列為廣東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追溯

秦朝末年,秦始皇在嶺南設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南海郡下設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縣,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趙佗被委任為龍川縣令。
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3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當時的漢武帝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並授予他“南越王”的印綬。接受漢武帝所賜的“南越王”印綬和詔書時,趙佗特意在五華華城鎮境內的五華山下,築一“長樂台”以接受賜封。
據史料記載,當時趙佗在嶺南地區築了4個行宮(台),分別是廣州朝漢台、廣州越秀山越王台、新興白鹿台、五華長樂台。至今為止“五華長樂台”是唯一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漢代遺址,其餘3處目前仍未發現蹤跡。

長樂台考古有大進展

漢代古城遺址有望重現,專家稱其價值意義不遜“南海Ⅰ號
南方日報訊(記者/柯鴻海通訊員/萬自明廖偉軍)昨日,南越王趙佗在嶺南所建的四大行宮之一、位於五華縣的西漢長樂台建築遺址有了新發現:遺址主台北端山頂新發現了古代紋繩瓦,另在南坡新發現疑似建築遺址的護坡,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專家稱沿此線索或能找到漢代古城遺址。
據介紹,西漢長樂台(獅雄山遺址)位於五華縣華城鎮塔崗村,是廣東省罕見的漢代高台古建築遺址,此遺址在1982年5月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1984年至1990年,省考古研究所和五華縣相關單位聯合組成考古發掘隊對該遺址進行了4次發掘,轟動全國。1989年6月,該遺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
去年以來,五華縣委、縣政府將西漢趙佗行宮長樂台的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列為“文化名城”建設和推進旅遊產業升級的重點工作項目,邀請省文物考古專家進行規劃保護,擬在遺址上重建趙佗行宮。被雜草湮沒沉睡近30年的長樂台建築遺址,重新進入了世人視線,並引起了國內考古專家和相關部門的關注,昔日西漢長樂颱風采重現在望。
省考古研究所專家認為:“如果修復西漢長樂台開發獅雄山與廣州南越王博物館連在一起成為旅遊線,必然會提升廣東的文化軟實力,也會帶動五華經濟的發展。”
據介紹,以往的4次挖掘由於資金限制,挖掘僅在長樂台主台位置。這次調查,工作人員走遍了長樂台周圍的山頭,雖然目前在周圍山頭尚未有重大發現,但是在長樂台所在的獅雄山上,有了重要新發現:一是在長樂台北端約200米名叫鐵井頭的山頂,工人們用鐮刀砍掉厚厚的雜草後,發現隨處可見戰國至漢代的紋繩瓦碎片,以前的挖掘是沒有抵達這個區域的。工作人員把山頭頂的草叢割成了“十”字形的探測帶,然後用洛陽鏟人力鑽進去,探筒在60厘米到2米之間取出泥土,專家又從取出的“熟土”中發現了戰國時期特點的古陶片。此外,在距離長樂台約100米的南坡柚子園裡,工作人員在地皮層發現了疑似漢代建築遺址的文化堆積層。這兩處新發現說明長樂台不止是以前考古挖掘的迴廊式建築,或還有重要的附屬設施建築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尚傑認為,長樂台遺址和歷史文獻記載對得上,它的發現和挖掘,為研究南越國歷史、嶺南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長樂台遺址的價值絕不遜於“南海Ⅰ號”。

重修南越王行宮“長樂台”

羊城晚報五華訊 五華縣委、縣政府已將西漢趙佗行宮長樂台的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擺上了議事日程,把其列為“名城”建設的重點工作項目,擬建長樂台文化產業園,重現長樂台昔日風采。本月初,應邀而來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一行,來到地處五華縣華城鎮塔崗村獅雄山上,開始對長樂台建築遺址重新挖掘。
據史料記載,當時南越王趙佗在嶺南地區築了4個行宮(台),分別是廣州朝漢台、廣州越秀山越王台、新興白鹿台、五華長樂台。至今為止“五華長樂台”是唯一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遺址,其餘3處目前仍未發現蹤跡。
長樂台遺址是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曾被誤認為漢代古窯址,從1984年至1990年的7年間,長樂台遺址進行了四次挖掘。專家們從考古發掘的地層堆積、建築遺址、出土遺物等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此處大型建築遺址年代為西漢前期,面積約1400平方米,是當時頗具規模的宮殿式高台建築。據《長樂縣誌》、《五華縣誌》記載:此台為西漢時期南越王趙佗所築的“長樂台”。
廣東省考古研究所所長黃道欽認為,如果修復西漢長樂台開發獅雄山與廣州南越王博物館連在一起成為旅遊線,必然會提升廣東的文化軟實力,也會帶動五華經濟的發展。
當年長樂台遺址發現者之一、並自始至終參與了長樂台遺址挖掘工作的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尚傑認為,長樂台遺址是和歷史文獻記載對得上、經過科學考古挖掘、並經省政府確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的發現和挖掘,為研究南越國歷史、嶺南文化、民族融洽與國家的統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
“由於受當時的挖掘條件所限制,20多年前對長樂台遺址挖掘非常不夠,隨著今後進一步的規劃保護和開發,長樂台遺址的價值不遜於‘南海一號’。”尚傑說。
五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海浪表示,為了證明梅州、五華的歷史地位,五華縣委、縣政府將請有關專家對獅雄山遺址進行開發利用規劃,重建長樂台,復原趙佗受封場景,展示南越王史料。去年以來,五華縣委、縣政府將西漢趙佗行宮長樂台的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列為“文化名城”建設和推進旅遊產業升級的重點工作項目,邀請廣東省文物考古專家進行規劃保護,擬在遺址上重建趙佗行宮,打造長樂台文化產業園。

福州長樂台

福州市三十六奇之一。後梁乾化三年建,在山西南千福院。程師孟楷書“長樂台”見《石刻》。三字。宋湛《長樂台》句:“茉莉曉迷瓊徑白,荔枝秋映綺筵紅。”陳襄《同曹穎叔游長樂台》詩:“雲暗鳴騶出谷時,一方生齒庇餘輝。知君才業非張翰,莫為鱸魚有意歸。”曹穎叔《同述古游長樂台》詩:“蘭姿冰骨與秋輝,疑作危岑磴翠微。向晚山僧苦留我,層層寒看亂雲歸。”國朝陳軾《長樂台觀燈》詩:“只聽四隅鳴社鼓,不知百里動霜鼙。漫夸殿上長春曲,欲取懷中明月梯。遠燒疑從天外落,危峰似向塔前低。憑高極目浮雲淨,千炬光芒照杖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