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處於東北腹地的吉林省長春市,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形成了長春松花江大米特有的品質,歷史上曾是清朝貢米之地,如今更是東北優質大米的主要生產基地。
松花江蜿蜒綿長,黑土地沃野千里。長春位於北緯40——45度之間,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來說,這是最適宜水稻生長的氣候條件。長春地域遼闊,土地肥沃,黑土層厚達0.6-1.0米。土質多為黑土、黑鈣土、沖積土、草甸土,有機質含量高,氮、磷、鉀等營養豐富,在全國屬於優質水稻土,最適宜優質水稻生產。
氣候條件
長春在氣候特徵上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在水稻生育期內,日照時間每天長達13至16小時,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水稻生長和乾物質積累;水稻出穗後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30℃,不易出現高溫效應;同時由於氣候相對冷涼,病蟲害發生程度輕,農藥用量低,確保了綠色無公害大米的品質。
松花江是長春市九台、榆樹、德惠、農安四縣(市)灌溉的第一大水系,由於水質沒有污染,富含多種營養元素,長期以來為長春松花江流域的優質米生產創造了優越條件。
地理位置
什麼樣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千顆粒重22g到25g;出飯率1:1.5;蒸飯後軟、香、彈;涼後還不會生,軟硬恰到好處,既軟糯又勁道。不就菜就能吃上好幾碗。
這樣的米需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長春,位於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地處全球三大黑土區之一,素有“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天下糧倉”的美譽,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城市”;所轄一區四縣(榆樹、農安、德惠、九台、雙陽)均進入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行列。
在松花江流域的黑土地,以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水質,成就了水稻生長的優越條件。目前長春市水稻種植面積達17萬平方公頃,年產量150萬噸。這些大米全部達到無公害大米標準,已有19家企業的31個標識產品達到綠色大米、有機大米的標準。
營養價值
長春種植的水稻為溫帶粳稻,大面積種植吉粳88等部頒一級優質水稻品種。稻米米粒豐盈,橫斷面近於圓形,呈透明或半透明,質地硬而有韌性,煮後柔軟可口,米香味濃,口感在粳米品種中較為突出,同時營養豐富,富含鈣、鐵、銅、鎂、鉀、硒、鋅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胺基酸等,是東北地區大米中的極品。
從傳統播種到技術創新,為最佳化長春松花江大米帶來了質的變化。域內知名的農業科研院校奠定了科技創新的基礎,從優質品種的研發、種植技術的創新、病蟲害的低毒防治、優質水源的選用,到稻米的精深加工等方面,不斷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術措施,使長春松花江大米達到國際優質大米的標準。
目前,長春松花江大米達到了無公害大米的標準,有19戶企業的31個標識產品分別被認定為標準更高的綠色大米、有機大米。其中,綠色大米的年產量已達到20萬噸、有機大米年產量達到5萬噸。
傳奇傳說
作為長春松花江大米的主產地之一,德惠市岔路口鎮位於德惠市的東北部,東依美麗的松花江畔,四面環水,土地肥沃,自古被譽為“魚米之鄉”。
傳說中,位於北緯40度——45度之間的長春,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最適宜水稻生長的氣候條件,還曾經是東北第一個政權夫余國的王城;也曾是渤海國的重鎮與重要的商業中心,清王朝的龍興之地。傳聞稱,康熙皇帝曾於1682年巡視現在的吉林省,在看望清朝皇族根基時品嘗到了長春松花江大米。此後,長春松花江大米便開始出現在紫禁城的御膳房裡,皇親國戚的餐桌上。
到了近代1931年前後,吉林省曾派出100多名農業種植技術專家專門到朝鮮和日本等地學習種植技術。一年後,100多名專家學成歸來,並利用所學技術在德惠市試種,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後,水稻也隨之在德惠市開始大面積種植。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傳說在翻天覆地的巨變中雖已無從考證,但長春松花江大米卻被後世人廣泛播種,代代傳承。
暢銷省外
日前,長春松花江大米上海運營中心在江楊北路農產品(000061,股吧)批發市場揭牌,“吉林館”開館,標誌著長春松花江大米正式進入上海市場。上海市民將可以吃到正宗的長春大米。
據悉,長春松花江大米上海運營中心位於江楊北路農產品批發市場乾貨交易區二樓入口處的吉林館內,占地面積近300平方米。
據長春市糧食局局長鮑文明介紹,作為長春松花江大米等農產品在上海首設的批發銷售中心,“吉林館”重點銷售松花江稻花香大米、梅河口市生態有機大米、姜家店貢米和延邊綠色優質大米,以及28種吉林特有的各種高科技雜糧和生態山貨、菜乾等。
此外,長春市糧食行業協會還與上海市糧油行業協會簽訂了糧食產銷戰略合作協定,長春市糧食行業協會稻米分會與上海黑吉貿易簽訂了首批10萬噸優質大米產銷合作協定。
生產工藝
雖然還未到新稻米收割的時間,位於岔路口鎮的百順米業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從沒有去皮的稻米到晶瑩剔透的大米,足足要經過15道工序。稻穀-初選-清理-去石-礱穀-谷糙分離-糙米精選(厚度分級)-多級輕碾-白米分級-多級拋光-白米分級-白米精選(長度分級)-色選提純-包裝-入庫。
“稻米進入提升機後首先來到圓桶初清篩,粗清理米中的雜質;再進入振動清理篩去除水稻表面的小雜質;接著進入去石機清除所有雜質、礱穀機去殼、立式砂輥米機打油皮、白米分級迴轉篩清除碎米、光電色選機清除霉變粒……15道工藝加工完成後,即可按類別裝袋投入到全國各地市場銷售。”工作人員介紹,生產車間利用兩條國內最先進的稻米加工生產線,全部採用電腦自動化控制,利用機械化代替人力,年加工能力可達12萬噸,日產量達3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