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來,村黨支部、村委會面對全村剩餘勞動力多、增收渠道狹窄的現狀,下定決心要走出一條路,讓村民儘快富起來。首先利用本村處於九條嶺煤炭資源區,開始搞起了汽車運輸。針對村上車輛技術員技術不過關、許多民眾沒錢買車的實際,動員組織村內青壯年勞力17人赴外地學習汽車駕駛技術,並以村委會的名義抵押擔保,為全村12戶牧民貸款30多萬元,幫助他們購買了汽車,搞起了運輸業。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裡,該村搞汽車運輸的專業戶已達32戶,營運大小車輛48輛,年營運利潤達到50多萬元,許多人走上了富裕之路。在汽車運輸業的發展帶動下,村又以運輸業作為勞務輸轉的立足點,積極組織全村剩餘勞動力將發展目光凝聚到礦產開發、車輛維修、小型鐵器加工、餐飲服務、個體批發零售以及羔羊育肥售等二三產業的發展上,進一步拓寬了全村的增收渠道。利用本村煤資源豐富的優勢,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法,招商引資,在村創辦煤礦5個,發展二、三產業戶和羔羊育肥戶12戶,進一步“消化”了全村的剩餘勞動力,拓寬了民眾增收致富的門路。全村勞務輸轉人員已達80多人,勞務輸轉人數占全村勞動力的40%左右,年經濟收入達到120萬元以上,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已達4700多元,成為了全縣有名的小康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