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基礎工程中,樁基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樁基礎是由樁柱和承台聯成的基礎。樁基礎通常採用若干根柱組成。先將樁打入地基內,穿過軟質土層,使樁端支承在堅硬的土層上,上端由承台聯成一體,構成樁基礎。鑽孔壓注樁是一種無噪音、無震動、無泥漿護壁排污,又可以在流沙、塌孔、地下水的複雜地質條件下順利成孔成樁的方法。這種工藝與傳統的鑽孔灌注樁或打入樁相比有以下優點和特點:由於鑽孔後的土體和鑽桿是被孔底的高壓水泥漿置換頂出的,所以它能在流砂、淤泥、砂卵石、塌 和地下水的地質條件下藉助超高壓力的水泥漿(不用泥漿護壁或套管跟進)而順利地成孔成樁。這就突破了現行地基基礎規範的“禁區”。鑽孔壓注樁法是在沒有泥漿護壁的條件下,自下而上地重複高壓灌漿的工藝,所以不僅樁體十分緻密,解決了斷樁、縮徑、樁間虛土等問題,還有局部膨脹擴徑現象,因此單樁承載力是由摩擦力,支承力和端承力複合而成,比普通灌注樁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單樁抗拔、抗壓承載力均有成倍提高。主要施工工藝流程:測量定位、鑽機定位、鑽進至預定標高、停鑽注漿、停止注漿、下放鋼筋籠、 補漿管、投放骨料、多次補漿成樁 。
施工方法
穩鑽工序
確定準備施工的樁位號後,由技術員按圖紙找點, 依據固定點、 軸線及其它準確的樁位點,按圖示尺寸進行檢查,點位偏差應符合規範要求。為了準確控制鑽孔深度,應在框架或把桿上設定控制濃度的標尺,進行觀測記錄,掌握鑽孔深度。鑽機就位後,鑽頭尖與樁位點對準, 如發現鑽尖離開點位,要重新調整,重新穩點,直到達到鑽尖對準孔位,鑽桿垂直度不大於1%樁長之內。嚴防鑽機傾斜錯位,造成質量事故。
成孔工序
開鑽時鑽頭應離開地面不小於20cm鑽機啟動空轉20S後下鑽,下鑽速度要平穩。在可能的情況下,進尺越快越好,但要注意電流和返土情況,防止出埋鑽事故,提鑽時速度不宜過快。鑽進中, 如發現不良地質情況或地下障礙時, 應立即停止鑽進, 與勘察單位、 設計單位、 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共同協商解決處理。鑽機鑽至設計孔底標高(抱桿上系有鑽布標識)後,開動泵車間孔內注漿,注漿壓力控制在8~10Mpa。開始注漿時鑽具應在孔底旋轉1min,然後邊提邊注,以保證鑽頭進入漿中1m,不得使鑽頭超出漿面。當水泥漿面在足夠支撐孔壁穩定的位置處停止注漿,並將孔周圍1m 2 範圍內雜土清理乾淨。泵土應記錄開始注漿時間,注漿結束時間、水灰比、水泥批號、外加劑種類、注漿量、注漿壓力 。
安裝鋼筋籠
在成孔工序完成之前,應根據現場技術人員指定的標高在鋼筋上綁紮固定鋼筋籠子。水準儀配合 抄測,按設計標高固定鋼筋籠子。將予制的鋼筋籠垂直吊到孔上方,扶穩、旋轉下入孔中,用鋼筋固定,鋼筋籠的安放要居中,已確保主筋保護層厚度50mm。鋼筋籠下入孔中後,技術員再重新對鋼筋籠頂標高誤差不大 50mm,固定後,灌注王下入一長一短2根補漿管。長度根據設計定。
投填骨料工序
安置鋼筋籠、補漿管工序結束後,向孔內投填粗料,骨料粒徑1~3cm。骨料投填時,不宜過急,應注意觀察孔內漿面情況,避免叉孔,骨料投至樁頂標高以下25cm。應記錄首次投填時,補漿密實後補填量,總灌注量、石頂標高,碎石批次,投填係數等。
補漿密實工序
首先用長管補漿一次至兩次,補漿要將樁內的水及雜質排出樁外。長管補漿的過程就是密實骨料的過程,若發現碎石下沉應及時填充至要求的石頂標高。長管補漿結束後即可拔出,然後用短管補漿,短管補漿時間間隔不宜超過20分鐘,補漿次數不限,直至漿面不下沉為止。補漿壓力應控制在3~5Mpa之間,水泥漿補滿之後在現場技術員認可的情況下方可最後拔了。最後一次被漿在水泥漿補凝前完成。
鋼筋籠製作工序
依據圖紙鋼筋籠子的設計,技術人員提供鋼筋下料單,先做好加強筋,按圖未尺寸均勻分布,將主筋在其外側均勻排列依次焊好形成籠骨架,將箍筋按圖示尺寸依次焊於主筋外側。
攪拌水泥漿工序
水灰比嚴格控制在 0.62。按技術要求給定的數量加水及水泥。每罐漿水的用量嚴格按技術負責人給定的水位線控制。水泥攪拌時間大於3min方可出罐。水泥漿攪拌均勻後須經篩網過濾後才能放貯漿罐,水泥漿貯時間大於初凝時間必須廢降,不予使用。試樁採用GBJ- 10早強減水劑,用量為水泥摻量的2.5%。最後,應按要求抽樣採用小應變檢測樁身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