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絲網上的小花

鐵絲網上的小花

鐵絲網上的小花,由明天出版社。這是發生在德國小城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個小女孩叫做白蘭琪,她無意間發現一個集中營,她看到有些小孩被關在鐵絲網後面,白蘭琪覺得他們很可憐,就給他們食物,最後他們的城市被攻占了,老百姓紛紛逃亡,白蘭琪卻想再看那些小孩一眼,沒想到卻被軍人當成敵人。白蘭琪最終成為戰爭的犧牲品,但她的死卻令人反思戰爭所給人帶來的巨大代價,以及長久消除不去的悲傷。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反思戰爭、呼喚和平的書,是每個青少年都應該閱讀的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鐵絲網上的小花 鐵絲網上的小花

這是一本讓人看過之後會戰慄、連心都會哭泣的圖畫書。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一個德國小鎮上,一個名叫羅斯·布蘭奇的小女孩,很偶然地在郊外的鐵絲網裡看到了一排瘦骨伶仃的人——那是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里的猶太人,天真善良的女孩冒著生命危險給他們送去麵包,可有一天卻倒在了罪惡的槍口下。整本書是一種灰冷的色調,讓人壓抑、窒息。與這種可怕、絕望的氛圍格格不入的,是兩片刺眼的紅色:一個是納粹市長手臂上的紅袖標,一個是女孩頭上鮮紅色的蝴蝶結。那紅袖標,無疑是戰爭的血腥與罪惡的象徵,而那鮮紅色的蝴蝶結,則是一抹生命的亮色。故事的結尾悽美感人,女孩死了,她生前曾經站過的土地上,星星點點地開出了與她那紅色的蝴蝶結一樣鮮紅的番紅花。

春天在歌唱。

那是一段殘酷到連人心都會凍結的歷史,但是故事中的小女孩羅斯·布蘭奇卻拒絕當一個旁觀者,而以她純真善良的心和不求回報的善行,融化了冰雪,帶來了光明。

義大利偉大的插畫家羅伯特·英諾森提,以獨步當代的透視技巧,細緻描繪出猶太人在二次大戰納粹極權下的悲慘遭遇,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撼。以繪本的形式來表現二戰題材,填補了國內的圖畫書出版的空白。

相關評論

“在所有的圖書中,無論對什麼讀者來說,《鐵絲網上的小花》都是我近年來見過的最動人的一本書。”

簡·雷舍·托馬斯(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論壇報》)

“一本忘不掉的書。它不是幻想作品,也沒有浪漫的感傷,其真實感觸手可及,充滿戲劇性的情節讓人心動……它簡直棒極了。”

美國《號角書》雜誌

這是一個孩子透過戰爭的現象體味人性本真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分辨善與惡、美與醜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認識善良、純真和愛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感悟高尚美德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的道德情操得以升華的故事

作者簡介

1940年2月16日,羅伯特·英諾森提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小鎮——巴尼奧阿拉波利。由於戰後的經濟危機,他13歲的時候就開始在一家鋼鐵鑄造廠做工。在沒有上過任何美術學校的情況下,他在18歲的時候來到羅馬的一個卡通片工作室工作。他返回佛羅倫斯之後,開始從事圖書設計、為電影院和劇院繪製招貼畫的工作。

他如今和妻子以及女兒亞里桑德拉居住在佛羅倫斯。

媒體推薦

震撼靈魂的白玫瑰/代維

內頁插圖 內頁插圖

二戰時期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中多半都是一幅幅黑白的影像,這或許是 由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對我們來說已經十分遙遠,而人們對於遙遠年代的回想似乎都是以黑白圖像居多;也或許是由於我們所接觸到的二戰史料多是在人類發明彩色攝影術之前的黑白照片,即使是史匹柏拍攝的反映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電影,在把鏡頭拉回40年代的時候也採用了黑白畫面。但是當我翻開由義大利畫家羅伯特·英諾森提創作的這本《鐵絲網上的小花》時,出現在眼前的不僅僅是一幅幅類似於超級寫實畫法的反映二戰時期一個德國小鎮的彩色畫面,我的感覺更像是站在一扇打開的窗子前看著發生在窗外的真實故事——書中的彩色畫面與我腦海中二戰時期的影像迥然不同,它們清晰、真實,逼真得會讓人時時產生可聽、可感、觸手可及的幻覺。在場景不斷變換的畫面中,讀者在關注故事情節發展的同時,還不得不常常停下來仔細欣賞畫家在每一幅畫面中精心設計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個個人物的衣著、動作,甚至表情。

這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講述的發生在一個德國小鎮上的故事。女孩名叫羅斯·布蘭奇,她見證了二戰時期她所居住的德國小鎮上出現的一系列紛擾喧鬧的事件——人們手持納粹小旗向卡車上的德國士兵歡呼致意,一批批青年穿上軍裝被來到小鎮上的卡車帶走了,裝甲車從他們學校教室窗子下一輛接一輛地向東開過去。她目睹了一個小男孩從一輛裝滿男男女女的囚車上跳下逃走,一名納粹士兵端著衝鋒鎗在後面追逐。小男孩被迎面而來的鎮長攔住了去路,乖乖地舉起雙手,被押回到囚車上。囚車載著那些人遠去了。羅斯·布蘭奇不知道那輛囚車會開往何處,好奇心促使她向囚車開走的方向追去。她沿著囚車的車轍印來到了小鎮外的樹林中。在一片空地上,一道帶電的鐵絲網擋住了她的去路。鐵絲網後面站著一群瘦弱不堪的人,他們穿著條形圖案的囚服,左胸上都戴了一個黃色的六角星(納粹分子強迫猶太人佩戴的標誌)。他們之中還有很多兒童。羅斯·布蘭奇得知那些孩子十分飢餓後,便把自己隨身帶的麵包片從鐵絲網的縫隙中遞給他們。此後,她經常帶著食物來到這兒,把吃的東西送給鐵絲網裡面的孩子們。直到有一天,大霧瀰漫,空地上的情景突然變了:鐵絲網被拆除了,裡邊的木板房也不見了,不遠處晃動著德國士兵模模糊糊的身影。突然,一聲槍響……

作為純真、善良、同情心和人類良知象徵的故事主人公在納粹滅亡的前夜倒在了罪惡的槍口下。這種悲劇式的故事結尾給讀者以深深的心靈震撼,促使我們久久地回味發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場人間災難。

我們注意到,畫家在每一幅畫面中都刻意設定了一些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元素,向兒童讀者解讀畫面中隱含的這些象徵符號和某些細節,有助於小讀者全面理解故事的內涵和畫家的繪畫語言。例如在正文第一幅畫面中,一些德國士兵在登上一輛卡車,鎮長站在一個高台上,一個德國士兵和一個軍官分列鎮長兩邊,他們面前垂下一面很大的納粹黨旗。下面是一些向卡車上的德國兵揮手致意的男女老少,他們一些人手裡也拿著納粹小旗。麵包店二樓上的視窗里還有些居民也探頭向納粹兵揮手致意,有的手持納粹旗幟,一個居民的視窗前還垂下一面挺大的納粹旗。甚至我們的小主人公手裡也拿著一面納粹旗。從這個畫面來看,當時整個小鎮、整個德國都被納粹所裹脅,成了納粹黨的狂熱支持者。這幅畫面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那就是包括故事小主人公在內,有兩個小女孩的頭上都扎著鮮紅色的蝴蝶結。鮮紅的蝴蝶結與紅色的納粹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它們的寓意卻截然相反。納粹的紅色旗幟是我們公認的一種邪惡的象徵,而女孩頭上的蝴蝶結則是純潔、天真和人的善良本性的代表。頭扎紅色蝴蝶結的羅斯·布蘭奇幾乎出現在故事結束前的每一幅畫面中,直到她最後一次出門去給集中營里的猶太兒童送食物。在這幅畫面中,羅斯頭上的紅色蝴蝶結突然不見了,這是一種不祥的預兆,這也暗示著純潔善良的小主人公將被扼殺的命運。在故事正文的最後一幅畫面中,漫山遍野萬木蔥蘢,鮮紅色的花蕾在其它顏色花朵的映襯下綴滿整個山坡。這是人性未泯、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象徵,也是善良純真的美德重回人間、生機勃勃的象徵。在故事的其他一些畫面中,我們還能看到塗在牆上的德文標語口號,什麼“元首萬歲”、“德意志必勝”、“勝利屬於我們”等等,暗示納粹的恐怖宣傳籠罩了德國的各個角落,更加襯託了小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承受的巨大風險。

以兒童為讀者對象的這本圖畫書中並沒有出現任何血腥殺戮的場景,但是它卻用間接的手法清晰地傳達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它以平實、簡潔的敘述語言和精美逼真的彩色畫面深深吸引了小讀者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在看似平淡的故事情節中去了解和體味納粹的邪惡以及猶太民族在二戰中經受的苦難。更為重要的是,對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書中的主人公為什麼會主動地在那種恐怖狂熱的氛圍中,甘冒風險為那些被囚禁的猶太兒童送去食物?她的冒險動機是什麼?我想,作者要傳達給小讀者們最重要的信息還是做人的基本良知。如果小讀者們能夠反覆閱讀這本書,他們會從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內涵,他們會逐漸發覺善良、同情、愛心、勇敢等品德是多么的美好,在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應該是人性中固有的美德。當小讀者多次閱讀這本書,能夠理解故事主人公所作所為的意義,能夠明白故事主人公為什麼會那樣做的時候,他們便會潛移默化地樹立起對人類美德更加正面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本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納粹分子對猶太人大屠殺的書,更是一本涉及兒童美德教育和美好心靈培養的書。運用二戰和納粹對猶太民族進行大屠殺的素材對低齡兒童進行美德教育是西方文化教育界十分重視的一種方式。反觀亞洲,二戰期間日本侵略軍對南京軍民的大屠殺歷歷在目,鐵證如山,而現今日本右翼分子卻百般抵賴,想方設法試圖抹去人們的這段悲慘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國的作家和畫家尤其應該拿起手中的筆,以這種圖畫書的方式,讓我們的低齡兒童也能從小了解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從而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強意識,讓他們認知善良、同情和愛心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基本道德準則。

羅斯·布蘭奇(Rose Blanche)在法語中的意思是“白色的玫瑰”。白色的玫瑰象徵著純潔無瑕和本真,象徵著高貴的品性和美麗的人生。這本書不僅講述了一個有關戰爭和大屠殺的故事,它還讓讀者知道純真、善良、愛心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美德。

編輯推薦

《鋼絲網上的小花》所獲圖書獎

1985年美國圖書館協會著名圖書獎

1986年《號角書》雜誌榮譽名冊獎

布拉迪斯拉法金蘋果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米爾德里德·巴徹爾德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少兒圖畫書

這是一個孩子透過戰爭的現象體味人性本真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分辨善與惡、美與醜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認識善良、純真和愛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感悟高尚美德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的道德情操得以升華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