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公元1644年,清順治皇帝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登基,定都北京。至此,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人正式入主中原,開始了清朝綿延268年的統治。北京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清王朝在北京建都,沿用了明朝的紫禁城,並開始了諸王的分封和王府的修建,清朝與明朝不同,明朝對諸王是分封在全國各地,採取“封而不建”的辦法,即“分封而不贈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明朝的王不掌握當地的軍政權利,在北京城內也沒有王府。但到了清朝,連分封諸王於各地的形式也取消了。各位王只有接受爵位,而無“國”可就。王府就建在北京城內,王府產權屬於朝廷,王爺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和繼承權。清朝的王爺大多是皇子,諸皇子在未成年之前都在住在紫禁城內,待長大成年後才可移居王府內居住。
在清朝,宗室爵位共十二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如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其中只有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的府邸可以稱其為王府,貝勒以下只能稱為府。北京城內建有四十多座王府,外城沒有王府。
清朝對王府的規制是有嚴格的要求的,《大清會典》卷五十八“工部”記載:親王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繚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間,基高四尺五寸,翼樓各九間。前墀擴以石闌,台基高七尺二寸。後殿五間,基高二尺。後寢七間,基高二尺五寸。後樓七間,高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設座,基高一尺五寸。廣度十一尺,後列屏三,高八尺,繪金雲龍。凡正門殿寢的均覆綠琉璃瓦,脊安吻獸,門柱丹堊,飾以五彩金雲龍紋,禁雕刻龍首,壓脊七種,門釘縱九橫七。樓房旁廡,均用筒瓦。其府、倉稟、廚廄及典司執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門柱。
背景
清朝在北京建都後,沿用明朝的紫禁城,並開始了諸王的分封和王府的修建。清朝與明朝不同,明朝對諸王是分封在全國各地,採取“封而不建”的辦法,即“分封而不贈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明朝的王不掌握當地的軍政權力,在北京城內也沒有王府。但到了清朝,連分封諸王於各地的形式也取消了,各位王只有接受爵位,無“國”可就。王府就建在北京城內,王府產權屬於朝廷,王爺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和繼承權。清朝的王爺大多是皇子,諸皇子在未成年之前都住在紫禁城內,待長大成年後才可移居王府內居住。人文歷史
“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最初是指清初戰功顯赫的六家親王和二家郡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而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勤克德渾。這八位王爺均是大清開國元勛,各個能征善戰,各個勇略過人,為清朝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到了清雍正後,怡親王允祥公忠體國、恭親王奕訢贊襄大政、醇親王奕譞為光緒帝生父、皆封為“世襲罔替”至光緒末年,慶親王奕劻也被封為“鐵帽子王”至此,“鐵帽子王”增至十二家。在清代眾多的親王、郡王中,最為顯赫的當屬“八大鐵帽子王”。這八大鐵帽子王均為開國元勛,戰功卓著,為清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其中,代善、多爾袞、多鐸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豪格、碩塞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兒子,濟爾哈朗為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岳托為禮親王代善的兒子,勒克德渾為禮親王代善之子薩哈璘的兒子。
八大鐵帽子王為清代分封的最高賞賜,其王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說,這些王的子孫每一代都有一個人襲封為王。如果襲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別的後裔繼承。而其他諸王則要世降一等,如始封為親王,其子只能襲為郡王,其孫只能襲為貝勒。整個清代除了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外,雍正以後的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慶親王奕劻、醇親王奕譞也也被皇帝恩準為世襲罔替之王。
以八大鐵帽子王為首的開國諸王,人人能征善戰,個個勇略過人,為清代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遠不是那些無職無權、養尊處優、碌碌無為的後世諸王能比的。如禮親王代善在努爾哈赤時期就被封為大貝勒,與後來稱帝的皇太極(四貝勒)齊名。他輔助父汗努爾哈赤帶領眾兄弟南征北戰,在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攻占遼瀋地區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睿親王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14子,17歲起就跟隨父兄轉戰南北,屢建戰功。特別是他親率八旗兵入主中原,為清王朝建立全國政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為“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掌有最高權力。
開國諸王不僅膽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權。他們有軍事權,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鄭親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領。他們有參政權,禮親王、肅親王、順承郡王、莊親王等人都是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政王,直接參與清王朝的軍政大事。正因為如此,這些開國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視,並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鐵帽子王”。
具體人物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禮親王代善(太祖子)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子)
豫親王多鐸(太祖子)
鄭親王濟爾哈朗(太祖侄)
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
莊親王碩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
順承郡王薩哈璘(代善子)
此後:
雍正年間 又增加了怡親王。
同治年間 又增加恭親王。
光緒年間 又增加醇親王和慶親王。
總共12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建築特點
在清朝,宗室爵位共12等,其中只有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的府邸可以稱其為“王府”,貝勒以下只能稱為“府”。北京城內建有40多座王府,外城沒有王府。清朝對王府的規制有嚴格要求,而“鐵帽子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譽,比其他王府更莊重氣派。王府中軸線上的建築要嚴格按照規定建造,正殿是整個王府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正殿為綠琉璃瓦,殿前有石欄桿環繞,這裡是王府舉行各種慶典的場所。鐵帽子王府側院一般都建有精美的花園,鄭親王府花園甚至還建有瀑布,高約丈余,水聲琅然。但歲月流失,大多數王府中的花園已經無存,現在只有恭親王花園和醇親王花園保存完好。“鐵帽子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譽,其王府也比一般王府莊重氣派。鐵帽子王府一般規制都差不多,都建有五開間大門,又稱宮門(北京的鐵帽子王府全是坐北朝南)大門外是一個寬敞的院落,在院落的兩邊個有一門,均稱阿斯門(阿斯是滿語翅膀的意思)供人們出入。府門外有燈柱、栓馬栓和紅漆轄哈木(滿語,拒馬之意,類似現在的鐵柵欄,用以檔車馬行人)一對。院子中擺有一對石獅子,高大威猛。所以這個院子又稱為“獅子院”大門後一般都建有一個二道門(又稱穿堂門)走過大門後就是王府正殿,稱為“銀安殿”正殿是整個王府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正殿為,綠琉璃瓦,殿前有石欄桿環繞。殿內設有寶座,後有雲龍屏風。這裡是王府舉行各種慶典的場所。正殿兩邊建有七開間翼樓。正殿後建有一個二層殿。二層殿實際上是一個穿堂殿,過二層殿就到了神殿。神殿前有神桿一根,俗稱“祖宗桿子”,上有容器,每逢祭祀,放者豬內臟等食品。神殿分兩部分。西邊為滿族薩滿教祭祀的場所,東邊為王爺結婚的洞房。結婚後,王爺必要在此居住一個月才能遷至跨院。神殿後通稱後樓,這裡有遺念殿等建築,遺念殿是專門供奉先帝生前所穿戴衣帽等物品等房間。
在清朝,帝與後崩逝後,由繼位的皇帝將先帝生前所穿戴的遺物頒贈給王公大臣,美其名曰“遺念”但也有些王府將遺念殿設定於小殿的,而將後樓變為庫房之用。王府中軸線上的各建築要嚴格按照規定建造,所以很多鐵帽子王府在建造時將府的一處或數處建築等級低於朝廷的規定,像恭王府的大門就是三開間,正殿也僅是五開間,而且兩旁沒有翼樓。
醇親王北府(什剎海北岸)的翼樓也是只有五開間。鐵帽子王府側院一般都建有花園,這些花園都甚為精美,像鄭王府花園甚至還有建有瀑布,高約一丈有餘,水聲琅然。但隨著歲月的流失,大多數王府中的花園已經無存,現在只有恭親王花園和醇親王花園(宋慶齡故居)保存完好。
相關王府
禮親王府
禮親王府位於西城區西安門黃城根南街路西,南起大醬房胡同,北至頒賞胡同,占地約30公頃。禮親王始王為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禮王府所在地,明代是崇禎皇帝外戚周奎宅,後為代善所有。現大殿門下部雕有雲龍,工藝為明代手法。規模雄偉,占地寬廣,重門疊戶,院落深邃是禮王府的一大特點。
鄭親王府
鄭親王府位於西城區大木倉胡同。鄭府邸建成後,歷代襲王有所修繕或擴建,最大的一次是第八代襲王德沛對花園的擴建。並將花園命名為“惠園”,是京師所有王府花園中的最大最壯觀的。惠園中“引池疊石,饒有幽致”園後為雛鳳樓,樓前有水池。其後為幾丈高的瀑布,瀑布極為壯觀,幾百米外就可聽到瀑布聲音。
睿親王府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在東華門大街迤南普度寺一帶,一在外交部街。睿親王始王為清初赫赫有名的攝政王多爾袞。豫親王府
豫王府位於東城區帥府園東口,今天協和醫院的位置。豫親王始王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鐸。多鐸秉性剛毅,能征慣戰。此後世代綿延有13個王承襲豫親王爵位。
肅親王府
肅親王府位於東城區正義路東側,肅親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一個皇子,從乾隆十五年繪製的《乾隆京城全圖》上來看,當時肅王府還稱為“顯親王府”。在王府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府門、銀安殿、東西翼樓、神殿、後罩樓等。西面是花園,北面還有家廟。從圖上看,王府基本按照《大清會典》的制度修建,並沒超標準。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復肅親王世襲封號,從此就一直稱呼為“肅王府”。莊親王府
根據《乾隆京城全圖》上描繪的王府規模看,莊親王府中軸線和其他王府一樣,東路偏北為莊親王家族祠堂,西路為花園。因為始王是皇帝的哥哥,又是戰功赫赫,莊親王府的建造規模在同一時期的王府中算大的。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位於西城區新文化街(原石駙馬大街)西口路北。平郡王府(克勤郡王府)是清廷封給岳托後人的三處府邸之一,
規模是最大的。東與平郡王羅科鐸第三子諾尼的貝勒府相鄰。克勤郡王的後代,習慣把西邊的平郡王府稱為“西府”,把東邊諾尼的貝勒府稱為“東府”。曹雪芹和平郡王福彭(入關後的第一位克勤郡王慶恆養父)是親戚關係,曹雪芹定居北京時就曾經經常在東西二府走動。
順承郡王府
順承郡王府原來位於西城區太平橋大街路西。順承郡王始王為勒克德渾,系禮親王代善第三子薩哈林第二子。以平定南明政權、招降李自成餘部的功績晉封順承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