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不在我[卡羅爾·塔夫里斯,艾略特·阿倫森著作]

錯不在我[卡羅爾·塔夫里斯,艾略特·阿倫森著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錯不在我》是2014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羅爾·塔夫里斯,艾略特·阿倫森。

內容簡介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雖然事情發生了,但這不是我的錯!”每當人們犯下錯誤的時候,往往會通過自我辯護來盡力消除那些動搖自我價值感的認知失調。人們會任憑自己的頭腦虛構出免除責任的種種理由,不斷強化自己聰明、有德行、不會犯錯的信念,而這種信念卻恰恰讓我們變得愚蠢、沒有德行、錯誤不斷。這就是自我辯護造成的危害。

《錯不在我》基於多年的心理學研究,是極具洞察力和吸引力的社會心理學著作。“美國心理學界夢幻組合”、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卡羅爾·塔夫里斯和艾略特·阿倫森以流暢有力的文字和生動有趣的事例,從政治、法律、醫學、家庭、愛情與人際關係等各個角度,對人類是如何進行自我辯護,自我辯護導致了何種傷害,以及我們如何克服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目錄

引言 騙子、傻瓜、歹徒和偽君子為什麼會容忍自己的行為?

第一章 認知失調:自我辯護的原動力

第二章 傲慢與偏見,以及其他盲點

第三章 記憶:自我辯護的歷史記錄者

第四章 良好的願望與糟糕的實踐:心理治療中的“閉環思維”

第五章 司法系統中的失調與自我辯護

第六章 愛情殺手:婚姻中的自我辯護

第七章 創傷、裂痕、戰爭與自我辯護

第八章 承認錯誤,放棄自我辯護

後記

注釋

書摘

假定有兩個在態度、能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相同的年輕人,他們都相當誠實並且對某件事都持有同樣溫和的態度。例如,他們都認為作弊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壞的罪行。現在,他們兩人正在接受一場考試,這場考試將決定著他們能否考取研究生。在撰寫一篇重要的文章時,他們都感到毫無線索可循。眼看就要錯過這場考試了……此時他們每人都得到了一次作弊的良機,他們可以讀到其他同學的答案。這兩個年輕人與自己的欲望進行著激烈的鬥爭。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其中一個人屈服了,而另外一個人則抵擋住了誘惑。做出這兩種決策可謂一念之差,他們兩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選擇對方的決策。他們每個人都得到了某種重要的東西,但也付出了各自的代價:其中一個人為了獲得好成績放棄了誠實,而另外一個人則放棄了好成績保全了自己的誠實。
現在的問題是:一周之後,他們會如何看待作弊?假設他們都有足夠的時間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那位屈服於誘惑的年輕人會認為,作弊並沒有太大的罪過。他會對自己說:“嗨,人人都會作弊。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而且為了將來的前程我必須這樣做。”而拒絕了誘惑的那位年輕人則會認為作弊的不道德程度加強了:“實際上,那些作弊的人是非常無恥的,他們應當被學校永遠開除,對他們必須做到懲一儆百。”
在這兩個學生自我辯護水平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情況:其一,他們之間的差異已經非常大;其二,他們的看法已經內化,他們認定自己一直這樣看待作弊。24似乎一開始他們站在金字塔頂端,相距不過幾毫米;但是在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之後,他們已經滑落到了金字塔的底部,站到了塔基相對角的兩端。那個沒有作弊的學生認為另一個人是完全不道德的,而作弊的學生則認為另一個人是不可救藥的清教徒。這一過程揭示了受到過痛苦誘惑的人是如何抵制誘惑,進而幾乎要屈服於誘惑,但是在最後一刻卻又抵擋住誘惑,並如何逐漸厭惡甚至憎恨那些沒有成功抵擋住誘惑的人。正是那些幾乎注定要生活在玻璃屋裡的人們,擲下了第一塊石頭。
金字塔的比喻可以運用於與道德抉擇和生活抉擇有關的絕大多數決策。比如說,我們現在可以將考試作弊替換為:臨時決定做某件事(或者拒絕這樣做),嘗試吸食某種毒品(或者拒絕這樣做),食用類固醇來提高運動能力(或者拒絕這樣做),維持一段麻煩不斷的婚姻關係(或者拒絕這樣做),指證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或者拒絕這樣做),為保護自己的僱主、保住自己的工作而說謊(或者拒絕這樣做),生育子女(或者拒絕這樣做),尋求一份工作(或者在家帶孩子)。一旦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個人拿不定主意,或者一旦這兩種選擇各有得失,那么他便會急於為自己做出的決策辯護。但是,當這個人站在金字塔底部的時候,猶豫不決便會變為確定無疑,他會同任何與其觀點相左的人針鋒相對。
這一機制使得人們習慣做出的“我們這些好人”和“他們那些壞人”的區分變得模糊。當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時候,我們所面臨的往往並非黑與白、做與不做的選擇,而是後果不明朗的灰色選擇。人們所採取的第一步行動往往是模稜兩可的,而正確的決策也並非總是一清二楚。人們做出了一種過早的、明顯不合理的決策,然後通過為其辯護來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由此落入一個環環相扣的陷阱——行動,辯護,再行動,這使得我們行動的強度和承諾得以強化,並最終導致我們遠離最初的意願和準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