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城

當時明太祖朱元璋為防倭寇騷擾,派了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上,設立海防,置千戶所和水寨各一。銅山守御千戶所有正千戶一員,副千戶二員,鎮撫一員,百戶十員,統兵千人。水寨初以衛官統其事,衛官計有指揮使司一員,指揮同知二員,指揮僉事四員,鎮撫二員,經歷司經歷一員,知事一員。後更以欽依把總一人,謂之“把總水寨”,而詔安之懸鐘水寨,則受其節制,留為備倭設也。
銅山古城臨海砌石,環山建城。城長571丈,寬1丈,高2.1丈,城上堞牆864片,窩鋪16間,置大炮數十門,設東西南北四城門,名曰“晨曦”“答陽”“恩美”“拱極”。東、南、北三面臨海,自成廣闊的護城河;西面直達九仙頂,和水寨聯成一體,互為犄角,迄今遺址猶存。水寨舊建於井尾澳,到了明代宗景泰年間,移到銅山西門澳。與福寧的烽火、連江的小亭、興化的南日、泉州的梧嶼,聯成全國捍疆的五大水寨。
六百年來,銅山城留下了許多抗倭寇、御外侮的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嘉靖四十二年,抗倭名將戚繼光在此設立浙兵營,親臨指揮作戰,屢敗來犯之倭寇,殲敵無數。天啟年間,銅山鄉賢陳焯,率眾於南門外沙灘里埋下無數鐵鼎,擺下“暗鼎陣”,全殲入侵的倭寇。崇禎六年,銅山人民協同巡撫路振飛、大帥徐一鳴,兩次擊潰荷蘭紅毛番的艦隊騷擾。
明末隆武二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據此為基地,興師抗清,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鄭成功又在此造船練兵,籌糧募餉,東徵收復了台灣。迨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這裡又成為清水師提督施琅率師統一台灣的駐兵地。
民國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938-1940),東山軍民據此先後三次擊退進犯的日本侵略者……
銅山古城歷代均有修葺,而後又屢遭損毀。1982年舊城重修,恢復城牆南段約300米,東段約400米,重建東門、北門、西門城樓。重修後的古城雄風猶在,再展新姿,以其聚集在周圍的眾多名勝古蹟,而成為一處兼雄並秀,風光煥然四溢的海濱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