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
此病也稱立枯病,在各地銀杏苗圃均普遍發生。幼苗死亡率很高,特別在播種較晚的情況下發病率更高。症狀
病害多於4~6月間發生。源於發病期差異,通常顯現四種病狀:①種實腐爛 種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引發種子腐爛稱為芽腐型猝倒病。②莖葉腐爛。幼芽出土期間,源於濕度過大或苗木過密等原因,被病菌侵入,引發莖葉粘結腐爛,稱頂腐型猝病。③幼苗猝倒。幼苗出土後紮根期間,源於苗木木質化程度差,病菌侵入根莖,產生褐色斑點,病斑擴大呈水漬狀,源於病菌在苗莖組織內蔓延,引發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狀。④苗木立枯。苗木莖部木質化後,病菌從根部侵入病原
引發銀杏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兩種。非侵染性病原有圃地積水、覆土過厚、表土板結、地表溫度過高等。侵染性病原有絲核菌Fusarium、鐮刀菌Rhizoctonia和腐黴菌(Pyihium)等。這三種病原菌均有較強的腐生性,有空能在土壤的植物殘體上生存,一旦碰到合適的寄主和潮濕環境即侵染危害。腐黴菌多在土溫12~23℃時危害,絲核菌的適溫25~28℃,鐮刀菌的適溫為20~30℃。發生規律
該病主要危害一年生播種苗,特別從種子出土後1個月內受害最為嚴重。其發病程度與下列因子相關。①連作。連作的銀杏苗床源於病原菌較多因而發病率高。
②圃地整地粗糙,如土壤板結、粘重、積水、通氣不良等,均不利於種子的發芽或生長,病原菌易於繁衍,苗木發病嚴重。
③來腐熟的肥料常導致病菌的蔓延、危害苗木。
④播種時間晚,幼芽出土遲,出土後氣溫順地溫均高,源於幼苗木質化程度差因而發病嚴重。
⑤溫差過大。如播種後覆蓋地膜,去膜前應適當通風煉苗,否則苗木因環境條件的急劇變化而猝倒死亡。
防治方法
①細緻整地,預防圃地積水和土壤板結。有機肥料應充足腐熟,播種前應進行土壤消毒或土壤滅菌,②提高播種技術,適時早播,覆土厚度適當,促使苗齊苗旺、提高苗木群體抗性。
③藥物治防:用五氯硝基苯75%代森鋅或蘇化911或敵克松25%進行土壤處置。每平方米用量4~6g。先將全部藥量稱好,然後與細土混勻即成藥土。播種前將藥土在播種行內鋪1cm厚,然後播種,並用藥土覆種。藥土用量以上述標準用量為度。用蘇化911每畝施0.375kg,敵克松、稻腳青、開普頓每畝施2.5~3.5kg,用法同上。用2%~3%妁硫酸亞鐵(黑礬)水溶液,每平方米藥液9L;雨天或土壤濕度大時用細土混成2%一3%的黑礬藥土,每畝施100~150kg。
④幼苗發病的處置:立刻用10%蘇化911可濕性粉劑 500~1000倍,30%蘇化911乳劑1000~1500倍,70%敵克·松500倍,漂白粉200~300倍,或高錳酸鉀1000倍的藥土或藥液(苗床濕用藥土,苗床乾用藥液)施於苗木根莖部。但應立刻以清水噴苗,以防莖葉受害。如發覺頂腐型猝倒病要立刻噴灑1:1:120~170倍的波爾多液,每隔10~15d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