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鴨浮舟城隍廟

金鴨浮舟城隍廟

金鴨浮舟城隍廟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廟宇。城隍是古代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位於210國道183公里,寧陝縣縣城以北5公里處,長安河中的沙洲上,四面環水,遠遠望去就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它始建於乾隆50年,即178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陝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設計獨特的廟宇,在陝西乃至全國來說都是堪稱一絕。潺潺南流的長安河至此分為東西兩條水道,使城隍廟四周環水,妙趣橫生。每當明月當空,左右兩河,銀波蕩漾,相映生輝。故此,有“月鏡雙輝”的美名。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數百年來,多少次洪水襲擊,城隍廟仍完好無損,這就引出了“金鴨浮舟”的美好傳說。相傳城隍廟底有一對金鴨棲身地下,水漲浮起,水落臥下,一直護佑著這塊河心孤舟安然無恙,還有名家在此做詩云:“金鴨浮舟馬蹄聲,翠峰紫煙花弄影!”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實際是修建廟宇者充分考察了當地的地形特點,長安河水流到這裡後,與左邊山溝的小河水相撞,河水就分成兩條,形成孤舟。城隍廟的基座是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一米五左右。地形為南北兩頭逐漸縮尖,中斷開闊而伸長,南北長172.5米,東西寬33.5米,占地面積1068.47平方米。

簡介

城隍廟鳥瞰手繪圖 城隍廟鳥瞰手繪圖

城隍廟屬佛道合一之廟宇,位於寧陝縣城以北5公里的老城村境內,長安河中的沙洲上,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潺潺南流的長安河至此分為東西兩條水道,使城隍廟四周環水,妙趣橫生。每當明月當空,左右兩河,銀波蕩漾,相映生輝。故此,又有“月鏡雙輝”的美名。

金鴨浮舟城隍廟 金鴨浮舟城隍廟

老城城隍廟的基座是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一米五左右。地形為南北兩頭逐漸縮尖,中斷開闊而伸長,南北長172.5米,東西寬33.5米,占地約10畝,呈標準的船形版塊。北端是一道後山門,門內兩邊各有一棵盤龍古松,人稱船頭桅桿。南端是城隍廟的前山門,座北朝南。距前山門約10米是一座戲樓,座南朝北。戲樓前有約200平方米的戲場。再向北,便是城隍廟的廟門,門外台階下左右兩尊石獅威坐兩旁。從前山門到廟門兩側圍牆上並排鑲嵌著歷代古石碑。進入廟門,左側塑有一馬童牽紅馬一匹,右側塑有無尚手拿雨傘,土地神嘴上塗有鴨片。再向北進,便是過殿,過殿東西神台上八方土地神像一威然打坐。過殿後便是“月鏡雙輝”東西兩排廂房,廂房相向而座,之間各設花壇一座,鮮花古柏,四季宜人。站在出過殿的卵石人行道上,抬頭仰望,迎面佇立的便是城隍廟的核心部位—大殿。進大殿要上五步石梯,台階上東側刀槍劍戟,儀仗祭品整齊有序地插立在木質兵器架上。兩側古匾高懸,令人肅然起敬。進大殿,巍峨生動,金光四射的城隍神像便映入眼帘。判官、小鬼邊站立,高約兩米。大殿東西兩側的牆壁上;繪有“十殿閻君”懲治各種惡人罪孽的刑罰壁畫,畫面色彩鮮亮,栩栩如生,各種刑罰令人毛骨簌然城隍座像的背面便是操蛇之神。出了大殿後門,便是“寢宮”。寢宮左有魯班殿,右有雷神殿。寢宮後面又是花園,一年四季培育著各種花木幼苗。苗圃以北便是東西廂房直到北端的古松和槽門。廟內建築全是雕樑畫棟;閣扇門窗無不精美可觀;牆頭檐下處處有浮雕壁畫,令人讚嘆不已。這座古建築群是前人留給後世的最珍貴文化瑰寶。

城隍巡查

寧陝解放前,城隍廟的城隍神像有兩尊。一是泥塑不動的坐城隍;一是木雕坐轎的行城隍。每逢古歷四月初八廟會,善男信女身著古裝,組成儀仗隊,手揮各類兵器,走在最前,中間便是八抬大轎的行城隍,最後是鼓樂笙管,吹吹打打,浩浩蕩蕩,甚是威嚴熱鬧。這支龐大的遊行隊伍從城隍廟出發,經過老城街,直到關口街穿城而過,人稱“城隍巡查”。在關口街城隍廟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都要唱大戲,表演各種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節目,其慶典盛大非同凡響。

寧陝解放後,一個破除封建迷信的民眾運動如火如茶,勢不可檔。1952年先摧毀了關口下街“關帝廟”的神像,關口后街“龍王廟”的神像和關口車站下邊“娘娘廟”的神像。自然老城城隍廟也難逃厄運,正是在那個時候老城城隍廟毀於一旦,神像被砸碎,壁畫被塗抹,甚至石礅、磚瓦門窗都被人搬走,歸為己有,1958年“大躍進時期,先是在城隍廟院內築起鐵樓爐煉鐵,後是將大殿改稱釀酒作坊,地面挖成大坑作發酵地窖,整個大殿、寢宮成了原料、木材等雜物堆機場地,廂房成為工人宿舍,煙燻火燎,將城隍廟糟踏成烏煙瘴氣,面目全非,狼狽景象,目不忍睹。

1962年,老城鄉政府將城隍廟又改建成鄉政府駐地,大殿隔成單間辦公室,寢宮成為庫房,廂房成為幹部宿舍,直至九十年代初,老城鄉政府才新建高樓,搬出城隍廟。

文物保護

城隍老爺出巡 城隍老爺出巡

1989年,寧陝縣文化館在全國文物普查後建立了文物組,且省文物局撥給專款兩萬元搶救老城城隍廟。由當時文物組的許擇選、鄧人祠負責城隍廟的搶救修繕工作。當時大殿後牆傾斜裂縫,寢宮西山牆塌陷穿洞,後東西廂房兩道山牆均有寬近尺的牆體裂縫,房屋危在旦夕。經過兩年的搶險維修和排水工程的完成,城隍廟基本上呈現出健康狀況。1990年5月,寧陝縣文物管理所在城隍廟掛牌成立後,民眾對城隍廟的修復呼聲很高,紛紛捐資、捐物,縣政府也高度重視。1992年起分別由當時的文管所所長張家明、張詩海負責繼續維修,開發和利用城隍廟,每年都向省文物局爭取資金,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對山門、戲樓、大殿、寢宮、圍牆及護坎都進行了全面翻新,並完成了塑像、壁畫和彩繪等工程,使老城城隍廟恢復了大部分原貌,並煥然一新,令人神往,成為寧陝縣文化文物,旅遊觀光的新靚點。1994年由縣文教局和當時的城關區聯合負責主辦,由縣文化館、文管所具體承辦,成功地推出了解放後首次“四月初八”廟會之後,一年一度的城隍廟廟會連年舉辦,成為商業貿易、物資交流、文化傳播及經濟發展的重要舞台和陣地,正式發揮了古建群開發利用的巨大作用。

傳說典故

一般來說,城隍廟都建在城市中心地帶。而在秦嶺腹地的寧陝縣的老縣城,至今保存完好的城隍廟,卻建在了城外。寧陝縣老城的城隍廟之所以建在城外,有著三個版本的傳說……

第一種傳說

清朝嘉靖年間,這裡原有一對金鴨子常戲水面。一個貪心的喇嘛發現後,便起了歹心,費盡心機想把兩隻金鴨子偷走。一日,喇嘛又發現這對金鴨子嬉戲長安河中,便不顧一切跳入水中去捕捉,當喇嘛手按之時,這對金鴨“撲愣”一聲展翅飛走了。一隻飛進關口的關帝廟,一隻在空中盤旋了一陣子仍飛回這小島上。到了乾隆五十年,百姓就選準這塊風水寶地建起城隍廟,以保老城的安寧太平。

第二種傳說

相傳本縣江口回族鎮有個女子婆婆病了,長年臥床不起,她很想吃鹽,那個女子就步行到縣城買鹽,過河時被河水沖走了,最後給水衝到了長安河的沙壩上,女子好久沒有回去,女子的男人就去縣城尋找女子,最終在城外的河中心的沙壩上發現了已經死去的老婆,男子見到老婆已經死去,就哭得死去活來,最後暈了過去。在男子暈睡的時候,城隍老爺給男子託夢,告訴他女子並沒有死,只要喝一點熱的薑湯就能活過來。男子就依照城隍老爺託夢所言,在臨近的百姓家裡熬得薑湯,給老婆餵下去,果然沒多久,女子竟然神奇般地活了過來。城隍老爺顯靈的訊息不脛而走,最後,當地人就把城隍廟修建在長安河的沙壩上。

第三種傳說

相傳老縣城內有一戶人家,男子外出趕考,男子走後他的媳婦與男子的妹妹不合,男子的妹妹經常欺負嫂子。有一次,男子媳婦在給妹妹縫被子時,不小心把妹妹掉落在床上的戒指縫到了被子裡,男子的妹妹懷疑是嫂子偷了她的戒指,就打了二斤香油去城裡的城隍廟許願,讓城隍老爺懲罰其嫂子。過了不久,男子的老婆去城隍廟許願保佑男子高中、平安。她在出廟門時給絆倒,摔斷了腿。後來,男子中舉回鄉,得知老婆摔斷了腿,又無意中發現了被子裡的戒指,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當地的縣令大人。縣令聽到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就把城內的城隍廟趕到了城外。

事實真相

民國十八年,傾盤大雨下個不停,山洪暴發,黑浪滔天,眼看要把城隍廟吞沒了,當地官紳著了急,連忙籌辦香火,笙簫鼓樂,吹吹打打,信徒跪地,祈求上蒼保佑。縣官讓人給他打把紅紙傘,雙手高舉縣印祈禱,說也奇怪,一會兒功夫,洪水分兩路洶湧而下,左邊的洪水高出城隍廟一丈開外,把厚厚實實的城牆也沖跨了;但廟安然無損,人們說:這是金鴨子顯靈多少年風雨交加,大水發作,一次次衝倒了城牆,卻從未淹倒城隍廟,因而,金鴨子的流傳也就越神乎其神了。

到底城隍廟為什麼建在城外呢?長期從事寧陝城隍廟研究的縣文化局原副局長張家明有他的說法:一是原來老縣城依山傍水而建,地勢狹窄,受地理位置所限,城隍廟也只能建到城外;二是當時很多人認為城外沙洲風水好,所以選擇把城隍廟建在了城外。

2006年11月,寧陝中學高一學生蔣琦、易優藍、齊笑冰,對城隍廟歷經數次洪水而安然無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共同的好奇心使他們聚到一起。三人聯手向學校申報了青少年科技創新選題,準備揭開“金鴨浮舟”之謎。選題很快得到學校的批准和支持,他們還特別聘請了一名縣水利局的工程師擔任指導老師。三名中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利用寒假和課餘時間,歷時4個月,先後20多次去5公里外的老縣城城隍廟現場勘測、調查走訪和測繪,查閱大量的水文資料後,在水利工程師的協助下繪製出了河道地形圖。他們在勘測中發現,距城隍廟船頭(北端)64.8米處有一塊形態特殊的巨石。這塊巨石高出水面1.46米,長7米,前端最寬處為4.5米,從西側看酷似一頭四肢沒入水中的犀牛身軀,與巨石相鄰的南側數十米範圍內,有十多個巨石組成的巨石群。這些巨石的共同特點是露出沙洲的部分雖不很大,但埋入沙中的部分非常巨大,這些巨石經歷多次大水,位置從未挪動過,像生了根一樣。通過測量、觀察和分析,他們初步認為:以犀牛背為“龍頭”的生根石群,相當於我國古代水利傑作都江堰的“魚嘴分水堤”,在分洪導流,保護城隍廟廟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印證這一結論,他們利用寒假和春節,聘請木工師傅協助製作1∶200城隍廟建築群木質模型,依據河道地形圖和現場觀測結果,先後完成了1∶200黃泥、水泥和木質沙盤模型製作,並進行模擬沖水實驗。實驗結果:洪水不能沖毀城隍廟。隨後完成的城隍廟址水利學分析中,他們認為,城隍廟前方和西側河道為明顯彎道,由於巨石群的分水作用,河道里四分之三的流量進入西河道;由於彎道的作用,河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西河道水面形成西高東低的傾斜面,河水流量越大,流速越急,傾斜現象越顯著;洪水時,人們置身西岸,巨大離心力造成的水面西高東低現象,給人們留下城隍廟從水面上升了一段高度的視覺錯覺;此外,洪水流速高的表流沖蝕凹岸(西河道西岸),而流速較低的底流將攜帶的泥沙石塊移向凸岸(西河道東岸),形成了廟址西北地帶的土石淤積,對城隍廟起到了加固和保護作用。得出的結論是:“金鴨浮舟”現象是激流經過彎道時產生的離心力造成的。

研究結果表明,寧陝縣城隍廟的選址是地貌學、水利學、建築學知識融會貫通而成的趨利避害的典範,對現代近水及河心建築的選址具有重要參考作用,“金鴨浮舟”是近水建築傑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