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蘭英,女,北京北毛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北毛紡織染公司織機擋車工。金蘭英同志自2000年以來,連年被評為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2001年榮獲首都勞動獎章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事跡
金蘭英在平凡枯燥的工作崗位上,她勤勤懇懇、默默無聞,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她勤奮刻苦,連年完成任務第一;她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堅持原則,在政治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她聯繫民眾,積極反映職工民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意見;她團結互助,主動向生產或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志送上真摯的幫助;她意志堅強,頂住了生活艱難的壓力;她率先垂範,發揮了一名黨員、一名勞模的先鋒模範作用。1986年,因國家征地,26歲的金蘭英由郊區來到當時的北京毛紡織廠,成為了一名織布擋車工。初學擋車的她,由於多年務農,年齡偏大,掄慣了鐵鍬鋤頭的手,改做與紗線打交道的活,難度可想而知。那時候,纖細的紗線在她僵硬的手指中怎么也不聽使喚,粗糙的雙手接出的紗頭不是脫扣,就是長短不齊。四台織布機在別人手下順從地歡唱著,可到了她手上不是這兒缺經,就是哪兒斷緯,弄得她手忙腳亂,馬不停蹄地從接班忙到交班,到月底產質量還是跌入後進之列。為了這,她偷偷地流過眼淚。金蘭英是一個倔強的人,她就不相信自己不行,為了擋好車,她在家裡暗暗地練接頭。那時的她已經為人妻為人母了,上完一個班,幹完一堆家務活兒,安頓好孩子,她每天還堅持接一千個頭,手上的老繭被磨掉了,剛剛長出的嫩皮又被紗線勒出了血印,她咬緊牙繼續練。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終於贏得了回報,半年後,金蘭英接出的頭既快又漂亮,紮實的基本功,為日後擋好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金蘭英不僅倔強,而且好琢磨,為了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術,很長一段時間裡,她每天早來晚走,悄悄地觀看別人是怎么擋車的,虛心向教練求教,並在工作中反覆體驗。遇到停台她不再是盲目處理,而是根據不同產品分別對待,有緩有急地動腦筋擋車。經過不斷的摸索積累,金蘭英的操作技術有了飛速提高,不聲不響地跨入了擋車工的先進行列。然而,金蘭英並不滿足現狀,用她的話說就是:“我要做得更好”。為了這個更好,多年來,金蘭英苦練眼看、手摸、腿勤的基本功,創出了自己獨特的操作方法。為了練眼看、腿勤,她根據不同產品靈活運用巡迴法,超前判斷,腿隨眼跑,眼到手到,主動及時地處理各種情況。她打破操作法規定的四台織機用一朵紅花(檢驗標誌)的常規,首創在兩台織機拴上了小紅花,督促自己勤巡迴多跑路,把所織的每一米布都認真仔細地檢查到。據統計,織布擋車工一天下來正常的巡迴路程大約有40公里,而金蘭英正是靠著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換來了優質高產。為了練手摸,她不僅在織機上細心體驗各類產品的不同特性,而且把純毛和毛滌產品的紗線在手上反覆捻搓感悟,練就了手摸判斷紗線的過硬本領,在擋車時多次發現並堵住了質量差錯。有一次,金蘭英的38號織機剛換上紗箱,她從對應的紗格子裡拿起一個紗軸,新緯紗的顏色外觀沒問題,但拿在手裡的感覺跟前面的有所不同,再細看紗批號,她發現了疑點,憑直覺判斷一定是錯紗了,她急忙通知髮紗工,避免了一次錯紗質量事故。
金蘭英不僅樸實、勤奮,而且非常樂於助人。她在看好自己負責機台的同時,還時常幫助其他姐妹,特別是關照身邊的徒工,一有空閒時間,她總是手把手地耐心輔導她們,把自己的擋車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她們,新來的徒工和實習大學生都願意向金蘭英求教。剛招收的外地農民工國語說不好,領悟擋車要領比較慢,為了減少溝通障礙,她不厭其煩地反覆示範,直到她們領悟為止。金蘭英經常說:“企業是一個整體,我一個人幹得再好,也只是紅一點,而大家都乾好了,卻是紅一片,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質量才能讓顧客滿意,我們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998年,丈夫在送她上班途中遭遇車禍被奪去了生命,丈夫去世後,婆婆和母親都與她一起生活,兒子上大學費用較高,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一個女同志身上。她靠每月的工薪收入,支撐著這個家。雖然生活並不寬裕,但單位每次組織為貧困災區募捐,她都踴躍帶頭,當身邊的同事遇到困難時,她更是主動伸出溫暖的雙手。2002年,車間一名同事的女兒不幸患了癌症,高額的醫藥費使這個女工家庭陷入了極度困境。金蘭英得知訊息後,專程趕到醫院,把當月的全部收入860元錢塞到了女工手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生產經營一度走入低谷,金蘭英身邊的許多同事都先後離開擋車工這個受累、熬人、收入低的苦行當,而金蘭英卻在這個平凡枯燥的工作崗位始終如一,繼續創造著一流的工作業績,連續十餘年蟬聯本企業織布擋車工種完成生產任務指標第一名。在企業搬遷調整過程中,金蘭英作為黨員、勞模和職工代表,始終與黨組織保持一致,承受了種種壓力,從不因個人的困難和利益向組織提要求、講條件,以自己的言行實踐著共產黨員的理想和信念,體現出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堅定立場和鮮明態度。在企業分流安置職工時,她的年齡已超過45歲,完全可以在辦理企業內部退養或解除契約領取經濟補償金之後,重新選擇崗位自謀職業。但她看到遠在平谷的新公司亟需骨幹,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到新公司工作,繼續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