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棉鄉

金棉鄉

金棉鄉政府駐地位於寧蒗縣縣城西部70公里,海拔1810米,西以金沙江為界與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隔江相望,總面積261.73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有漢、彝、傈傈、摩梭、普米等民族居住。

基本信息

概況

(圖)金棉鄉金棉鄉

金棉鄉位於寧蒗縣西南角金沙江東岸,東臨寧利鄉,南臨西川鄉,西與玉龍縣大東、鳴音兩鄉隔江相望,北臨翠依鄉。全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5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811戶,共有人口7883人(其中農業人口7653人,非農業人口230人),鄉域面積267.83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151.45畝,人均耕地面積1.16畝。境內居住著漢、彝、傈僳、普米、納西等1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數約占總人口的67%。

本鄉有三種氣候層,高寒山區主產蕎子、燕麥、馬鈴薯;半山區主產玉米、蕎子、小麥;江邊河谷地帶主產水稻、玉米、小麥。還盛產黃果、桃、梨等水果。

歷史沿革

(圖)村莊 村莊

本鄉多數地區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直至建國前夕,龍通地區的傈傈族還處於原始共耕制,還沒有明顯的階級劃分,為直接過渡區。民國時,為寧蒗設治局利棉鄉。建國後,1950年屬寧利區(三區)。1958年成立金棉公社。1962年,劃歸寧利。1987年區改鄉時,又增設為金棉鄉至今。

資源環境

(圖)林地 林地

金棉鄉境內沒有大型的礦產資源(僅部分地方有零星的煤礦,開採自用),但水利資源較為豐富(金沙江的某段落正準備建設電站,涉及龍通和金棉兩個村委會部分的移民搬遷),並有一定規模的林地資源。由於地質條件的因素,金棉鄉是寧蒗縣各鄉鎮中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最頻繁,最嚴重的地方。針對這種狀況,金棉鄉政府積極動員民眾進行植樹造林,其中楠桉的種植已初具規模,對保持水土,緩解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

經濟情況

(圖)桔子桔子
金棉鄉地形複雜,氣候多樣,適宜多種農作物種植。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氣候較為炎熱的區域(如金棉村委會河門口自然村)出產桔子等熱帶水果;而海拔較高的區域(如拖腳村委會香源自然村以上區域)只能種植玉米,土豆和豆類。由於歷屆鄉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廣,烤菸已成為金棉的支柱產業。另外,白芸豆,么么香等逐漸成為部分自然村的主打產業。

基礎設施

(圖)水窖 水窖

全鄉各項基礎設施都比較薄弱,加之境內崇山峻岭聳立對峙,河流溝壑縱橫交錯,山高坡陡,地理環境條件較為惡劣,人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極為閉塞。昔日的金棉鄉愚昧與文肓並生,貧窮與落後共存。勤勞的父老鄉親為擺脫落後與貧困,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仍舊走不出貧困與落後的陰影。其中龍通和拖腳兩個村委會是全鄉教育、經濟、生活貧困的典型。但金棉鄉歷屆政府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下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使局面有所改觀。目前絕大部分農戶已通電;大部分自然村飲水條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沼氣池和小水窖正在進一步推廣;沙力至金棉路段正在進行彈石路面的修築工程。但在總體上,交通問題仍然是制約金棉發展的首要問題。

金棉鄉下轄4個村民委員會,5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811戶,共有人口7883人(其中農業人口7653人,非農業人口230人。境內居住著漢、彝、傈僳、普米、納西等1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數約占總人口的67%。

全鄉建有1個衛生院,4個衛生所。衛生所配備鄉村醫生,以方便民眾就醫。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以來,政府和醫院大力宣傳,動員民眾參合,取得較好的效果,今年的參合率預計可達到90%以上。

金棉鄉共建有國小19所(其中村小14所,完小4所,中心校1所),中學1所。村小大部分是依靠外部捐助修建的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共1271人,其中小學生770人,國中生501人。

特色產業

(圖)烤菸 烤菸
金棉鄉占據河谷地帶亞熱氣候優勢,適宜多種農作物種植。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壩區推廣烤菸、楠桉等作物的種植,在高山推廣白芸豆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通過加強技術培訓,規範種植,烤菸產量和質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目前烤菸已成為金棉鄉支柱產業,產值達440多萬元,畝均產值達1237元人民幣。部分地方發展桔子等熱帶水果的種植(如金棉村河門口,龍通和平等地方),部分地方發展“么么香”(一種香料,正式名稱待查)的種植(如拖腳村中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