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閏三月十二日,宋丞相文天祥在通州城西雪窖(今將軍園一帶),親自安葬了跟從自己二十多年的親隨金應。葬儀簡樸,僅斂以隨身衣服,有異於一般的是在棺木上釘釘七根,上覆以小板片。文天祥淚如雨下,焚所作之詩兩首以悼念,其一為:“我為吾君役,而以一抔土,相望淚如傾。”
金應,廬陵吉水人,宋江南西路兵馬都監。他重義知武,亦擅文詞,為文天祥書吏。元兵進攻,臨安危急,文天祥出使元營被拘,旋被驅北上,時“雖親仆亦逃去,惟應上下相隨”。文天祥逃出元營,“白骨叢中度一春”,金應也曾被俘,出所帶銀兩方得身免。金應對文天祥,“委身以從,死生休戚,俱為一人”,相知甚深,東行途中,文天祥的十二名部屬,被俘者、受傷者、怯逃者俱有之,至通州,金應沒,僅存其六。金應棺上釘七釘,大概是文天祥和六人各釘一釘以示紀念的緣故吧!
文天祥本欲待覆國大業成功,取金應遺骸歸葬故鄉,奈何局勢一蹶不振。六年後,文天祥與大都柴市引頸受戮。“間關未返廬陵骨,淚漬青山草罕青”(劉名芳《謁金將軍墓》)金應便長眠於通州了。
“豈聞渡海人亦滅,柴市雪窖兩茫茫。”(王猷定《改葬宋金將軍墓碑》)文天祥、金應的復國大計雖是失敗了,然忠義之氣永不泯滅。據傳,雪窖金應墓旁有一棵大樹,人呼“將軍樹”。風雨之夕,如聞樹上雷霆甲馬聲,至明末甲申之變後,聲始絕。這傳說正是人們對金將軍一生忠義無比景仰的反映。
經四百來年的滄桑變化,金應之墓湮沒在荒煙蔓草之中。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南昌人王猷定尋訪金墓遺蹟,“時苦澇,墓當水沖,忽侵洪濤中……及往觀,見大樹浮波上,兩骨著樹根不去”(王猷定《改葬金將軍墓碑》),其景何其動人心魄!王猷定請於州守,乃設儀仗彩樂,以帛裹兩骨,納入石函中,移葬狼山。至乾隆中,閩中劉名芳和海門丁有煜又大修其墓,今在駱賓王墓之右側;劉名芳對狼五山開發頗多貢獻,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逝世後,通州人亦葬其於駱賓王墓左側。三墓同存狼山東南腳。
相關詞條
-
高陵[曹操墓]
高陵[曹操墓]即安陽高陵,是中國東漢末年魏武王曹操的陵墓。曹操陵墓的具體位置一直是歷史謎團,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
陵墓概要 歷史記載 陵墓發現 地理位置 陵墓結構 -
應國
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1120年間,西周武王姬發封四子姬達(出自雍妃)為應侯,爾後立國為應國(今河南省寶豐以東、魯山東南及平頂山市區、葉縣、郟縣、襄城...
簡述 國君世系 鷹城 由來 活化石 -
宋金墓
宋金墓群,位於稷山縣城西四公里馬村西南隅,東與聞名全國的青龍寺相距300米,原為馬村段氏祖塋地。宋金墓群,據第7號墓地墓志銘記載:系宋政和八年(公元11...
簡介 歷史 現狀 -
曹操墓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於河南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里處。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
修建歷史 考古過程 陵墓特色 遺址結構 地理位置 -
郭莊楚墓
郭莊楚墓,位於中國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郭莊村,共有兩座墓址,其中位於南側的主墓是大型的積石積沙墓。 河南省考古人員在2005年對該處墓葬進行了搶救發掘,...
背景 墓葬規制 出土文物 文化內涵 發掘過程 -
安金藏墓
安金藏墓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鹹陽城東南80公里處永壽縣永安村。唐代墓葬。武則天稱帝時,有人誣陷皇嗣睿宗潛有異謀,安金藏自剖腹胸為皇嗣明不平,武...
歷史事件 保護文物 歷史沿革 墓主事跡 紀念價值 -
金呂徵墓
1991年底,在金中都南城垣護城河岸(今涼水河)距現地表2米至4米的淤沙層中,發現了一座金大定七年(1167年)的墓表。墓表為漢白玉質地,由底座、表身和...
簡介 介紹 發現情況 文物概況 表內容考古 -
應姓
應姓來源有四個:一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二是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樂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三是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
應[姓氏]
應姓來源有四個:一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二是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樂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三是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