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普通麵粉200克,清水75毫升,奶粉15克,小蘇打1克,加入小蘇打的清水15毫升,速溶乾酵母2克,雞蛋1個,細砂糖20克或者30克隨意過程:將除了小蘇打,清水,雞蛋之外的材料混合均勻
做法
1.打入雞蛋,並分次加入清水2.慢慢揉成麵團
3.放在盆子裡,覆蓋上保鮮膜,28度左右室溫發酵到兩倍大,取出來按扁,排氣。將小蘇打和清水混合成蘇打水,用指頭或者拳頭將蘇打水一點點揣進麵團
4.將麵團用力揉到表面光滑,取一小塊麵團慢慢撐開周邊能在中間形成均勻的麩裝薄膜
5.稱一下麵團總重差不多是340克,將麵團分割成5等份,每份68克,並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讓麵團舒緩一下
6.舒緩後的麵團再次按扁排氣,並將它們揉成圓形。烤箱180度預熱。烤盤裡墊錫紙,錫紙上刷一層薄薄的食用油,將麵團放上去
7.用剪刀將麵團剪成6等份,並在每一份的面上都刷上薄薄一層食用油。送入預熱好的烤箱,烤20分鐘至表面金黃即可。可以趁熱吃表皮是脆的,內里是軟而有韌勁的,也可以密封過夜吃,表皮是軟的,口感也不錯。
烹飪小技巧
1、面胚入烤箱前放置時兩兩中間一定要留夠空隙,這樣在烤制的時候才不會導致麵團發酵彼此挨擠的情況發生。2、舊時沒有烤箱,金剛麒是在鐵皮爐里貼著烤出來的。烤箱烤出來的表皮稍微有點開裂,沒有鐵皮爐那么完美。
3、舊時沒有奶粉這種高級的東西,我這個是改良版本的,其實不加奶粉也行。
特色
它是金剛麒,也叫老虎腳爪。對於老江蘇老上海人來說,真的是再熟悉也不過了。江蘇的人習慣叫它金剛麒,上海人則稱呼它老虎腳爪。而現在,它幾乎要絕跡於江湖了。
金剛麒起源於江蘇鹽城,流行於蘇滬兩地。淮揚地區稱它為“金剛麒”或者“金剛臍”,蘇南非特別偏南地區稱其為“京江臍”,到了蘇州上海一帶,則完全按照它的外形給它起了個形似的名字“老虎腳爪”。我對金剛麒的記憶也僅僅限於五六歲的時候,有人會騎著腳踏車沿路叫賣:金——剛——麒——,金——剛——麒,我對這種叫賣聲的敏感絕對不亞於黑芝麻糊廣告裡的那五個字:再也坐不住。金剛麒金黃色,五瓣,有著類似麵包的香味,也有很明顯的鹼味,甜甜的,軟軟的,又很有韌勁。
今天晚上打電話問我媽:你還記得金剛麒的味道嗎?她很罕見的很興奮的回答我:金剛麒很好吃呢!五個角,香香的,甜甜的!因為當時年紀小,真不記得金剛麒到底幾個角了,所以做的時候按照網上的圖片做了六個角了,現在根據老媽的說法應該是五個角的。
我對舊時候的麵點成分還是有一些了解的,大致就是小麥粉,鹼,糖精,酵頭,水,雞蛋,油等等。
所以在家就想著能不能做出來小時候吃的那種金剛麒的外形和口感呢?說做就做,沒想到最後還真的和小時候吃的像呢,特別是密封一夜之後外皮變的綿軟,就更像兒時的金剛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