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家

金元四家

中國

金元四家金元四家
元時醫學產生了許多流派,在學術上爭鳴,最具代表性的有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和朱震亨,被稱為金元四家。金元四家的產生與長期戰亂,人民生活困苦,疫病流行有關,與宋代醫學理論和實踐的豐富與革新思想有關。

分別介紹

劉完素(1

金元四家金元四家
120~1200),字守真,號通玄處士。金代河北(今河北河間)人。他行醫民間,金章宗3次招聘均拒絕。他治學態度嚴謹,具有獨創精神,尤重《素問》的研究。著述較多,有《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前二者為代表作。劉氏很重視運氣學說,卻不拘泥於此。他認為五運六氣,火熱居主要地位;發病病機也以火熱為主;六氣皆可從火化,因而他大力倡導火熱論,治療上以清熱通利為主,善用寒涼藥物,後世稱為寒涼派。劉氏有門人及私淑弟子穆子昭、荊山浮屠、馬宗素、張從正、葛雍等。

張從正(約1156~1228),字子和,號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人。張氏家世業醫,自幼好讀《內經》,學術上私淑劉完素。他曾做過一段軍醫,也曾被召入太醫院供職。著有《儒門事錄》一書。張從正認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氣所致,因此治病就是要攻邪,邪氣去而人身的元氣自然恢復。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張氏特別善於套用這3種方法,他擴大了三法的套用範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人稱攻下派。張氏並非反對補法,他提倡以食補為主。張從正的追隨者及同道主要即麻知幾、常仲明。

李東垣(1180~1251),字明之,名景,號東垣。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師事張元素,繼承易水學派,成為一代名醫。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寶秘藏》等。李東垣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認為人體內在元氣充足時諸病不生,而元氣的充足與否主要取決於脾胃有無受傷。導致脾胃受傷的原因有飲食不節、勞役過度和七情所傷。治療上當以升發脾陽為主。人稱為補土派。李東垣門人有王好古、羅天益等。

朱震亨(1281~1358),字彥修,號丹溪。元代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朱氏自幼習舉子業,40多歲時因家中數位親人死於誤治,於是改學醫學,拜羅知悌為師,很快成為名醫。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本草衍義補註》等書。朱氏在學術上認為人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的生命源泉在於生理之相火,而相火之變為病理,相火妄動則煎熬真陰。在治療上提倡滋陰降火之法。人稱滋陰派。朱震亨學生很多,如王履、戴元禮、趙道震、趙以德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