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利分析法,全稱為產量成本利潤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虧平衡分析,是通過分析生產成本、銷售利潤和產品數量這三者的關係,掌握盈虧變化的規律,指導出企業選擇能夠以最小的成本生產最多產品並可使企業獲得最大利潤的經營方案。也將本量利分析簡稱為CVP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盈虧臨界點分析、各因素變動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詳細介紹
首先先引入幾個概念:貢獻毛益—指銷售淨額減去變動成本總額後的餘額。
變動成本—變動性製造成本、變動性銷售費用和變動性管理費用。
單位貢獻毛益,通過貢獻毛益與銷售量的比值推算。
貢獻毛益率=單位貢獻毛益/單位產品售價
或:貢獻毛益率=總的貢獻毛益/總的銷售收入
以此推算企業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業務量水平才可以補償企業的所有成本——正好夠本,盈虧相抵。這就是盈虧臨界點分析。用公式可表示為:
BE=FC/(SP-VC)
BE表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
FC表示固定成本;
S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
VC表示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企業業務量如低於此點,就發生虧損;如高於此點,則取得盈利。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該指標說明企業要實現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業水平。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正常開工的業務量
安全邊際:表示盈虧臨界點銷售量與預計業務量之間的差額,經濟含義是指現有的業務量再降低多少企業將從盈利狀態轉入虧損狀態。計算公式如下:
安全生產業務量=預計業務量-盈虧臨界點業務量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實際業務量)*100%
銷售邊際率=銷售利潤/銷售收入=安全邊際率*貢獻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邊際部分(即超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的貢獻毛益率才構成為企業的利潤。
基本假設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假設:(1)總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組成;(2)銷售收入與銷量呈完全線性關係;(3)產銷平衡;(4)產品產銷結構穩定。
基本原理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關係式
量本利分析所考慮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銷售量、單價、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息稅前利潤等。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列基本公式來反映:
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銷售量×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銷售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這它含有五個相互聯繫的變數,給定其中四個變數,便可求出另外一個變數的值。
2.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又稱為邊際利潤、貢獻毛益等,是指產品的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後的餘額。邊際貢獻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絕對額表現的邊際貢獻,分為邊際貢獻總額和單位邊際貢獻;另一種是以相對數表示的邊際貢獻率,是邊際貢獻與銷售額的比率。
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
=銷售收入×邊際貢獻率
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單價×邊際貢獻率
根據量本利基本關係,利潤、邊際貢獻及固定成本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為:
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銷售收入×邊際貢獻率-固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