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8米,樹皮灰褐色,具縱條紋,小枝及芽紅紫色,枝葉揉碎後發出惡臭氣味。
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長8--32厘米,葉軸淡綠色,小葉5-9厘米,稀3-11厘米,厚紙質,長卵形或橢 圓形,稀為圓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圓,邊緣具疏短鋸齒,齒尖有腺休,兩面除背面沿脈有白色小柔毛外余無毛,主脈在上葉面明顯、葉背面突出,側脈8-11,在兩面可見,小葉柄長1-2毫米,小托葉線形,基部較寬,先端尖,有微柔毛。
圓錐花序頂生,花梗長達21厘米,花多,較密集,黃白色,徑4-5毫米,萼片與花瓣均5,橢圓形,萼片宿存,花盤盤狀,心皮3,分離。蓇葖果長1-2厘米,每一花發育為1-3個蓇葖,果皮軟革質,紫紅色,有縱脈紋,種子近圓形,徑約5毫米,假種皮肉質,黑色,有光澤。
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山腳和山谷,常與一些小灌木混生,散生,很少有成片的純林。其幼苗耐陰,耐濕潤,大樹則偏陽喜光,耐瘠薄幹燥,耐寒性較強。在土層深厚、疏鬆、濕潤、排水良好而且富含有機質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
分布範圍
在中國除西北各省外,全國均產,主產江南各省,西至雲南東北部。日本、朝鮮也有分部。
栽培技術
播種育苗
種子需經催芽處理後,發芽率才能保證,其方法:一是用高溫催芽,將未經處理的種子泡在70℃左右的水中,等其自然冷卻,浸種24小時後撈起直播,發芽率可達80%以上。水溫太低,種殼難以軟化吸水,播種發芽率不高;而水溫超過80℃,種殼易開裂,裂後種胚容易被燙熟,發芽率也不高。
另一方法是保濕貯藏法,即濕沙層積催芽。將種子採回後用濕沙拌種貯藏,貯藏期間,注意保濕,以軟化種皮。待來年春天播種,發芽率高而整齊。如果不急於用苗,用這種方法處理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
然後,選擇沙質壤土作苗床育苗,待芽苗長出4片~5片真葉時移苗,可移入配製好的營養袋培育。幼苗期一要遮蔭防曬,有條件的最好在苗床上加蓋遮蔭網。二要保持土壤濕潤,苗床間要求通風,以防發病;三要防病、防蟲。一般管理正常的當年苗高可達30厘米~50厘米,第二年可達80厘米~150厘米,就可出圃。
移栽
對1~2年生苗採取相對密植的方法,栽植的適宜密度為:1年生苗分床株行距在0.5~0.8米之間,具體視栽培管理條件而定。栽植地應選擇排水良好、濕潤、肥沃、土層深厚的微酸性土壤。一般4年生,樹高可達2.5~3米,胸徑3~4厘米,7~8年後可大量開花。大苗移植容易成活,發芽能力強,適應性廣。
病蟲防治
在高溫多雨季節,可用5%的多菌靈可 濕性粉劑800倍溶液或托布津等殺菌劑每隔10天~15天噴霧一次,防治根腐病與莖腐病。如發現有食葉害蟲:蚜蟲、蟓甲等,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800倍液噴殺。
主要價值
藥用
野鴉椿有溫中理氣,消腫止痛,治胃痛,寒疝,瀉痢,脫肛,子宮下垂,睪丸腫痛(《湖南藥物志》)。其根有解毒,清熱,利濕,用於感冒頭痛,痢疾,腸炎。其果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用於月經不調(《四川中藥志》),疝痛,胃痛。
觀賞
野鴉椿因具有觀花、觀葉和賞果的效果,觀賞價值高。春夏之際,花黃白色,集生於枝頂,滿樹銀花,十分美觀;秋天,果布滿枝頭,果成熟後果莢開裂,果皮反卷,露出鮮紅色的內果皮,黑色的種子粘掛在內果皮上,猶如滿樹紅花上點綴著顆顆黑珍珠,十分艷麗,令人感到賞心悅目。野鴉椿掛果時間長,從外果皮變紅到果皮脫落時間長達半年,紅色艷麗的蓇葖果給秋冬季節增添了許多喜慶色彩,使人陶醉。野鴉椿作為觀賞樹種,套用範圍廣,可群植、叢植於草坪,也可用於庭園,公園等地布景。
經濟
野鴉椿木材可為器具用材,種子含油量25%-38%,種子油可制皂。樹皮可提取栲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