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野雞尾學名:白玉鳳尾蕨
英文名:pteris cretica ‘albo-lineata’
科名:鳳尾蕨科 pteridacea
屬名:鳳尾蕨屬 Pteris
形態特徵
大葉鳳尾蕨的變種,是一種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小型陸生蕨。株高20~50厘米,叢生,具有短小而匍匐的根狀莖,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叢生,長15~40厘米。一回奇數羽狀複葉,每羽葉有小葉5~7片,羽葉長30-40厘米,小葉片線形或狹披針形,葉片寬闊,中間有一縱向的白斑條,十分醒目。
產地分布
白玉鳳尾蕨原產我國華南、西南地區,北方地區有零星栽培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不甚耐旱,喜明亮散射光,也較耐陰,忌強光直射,以疏鬆、透氣的微酸性中性土壤為宜。
觀賞價值
白玉鳳尾蕨,由於其小巧飄逸的株形,斑紋醒目的葉片,給人清新亮麗、賞心悅目的感覺,是一種十分優秀的室內觀葉植物,適於小型盆栽,裝點書房、案幾、窗台等,在園林中可用於山石盆景的布置,也可作切花的配葉。
繁殖培育
白玉鳳尾蕨的繁殖可用播種、分株、組織培養等方法,常用分株法。分株一般於春、秋季進行,以5~6月最適,因梅雨期間空氣濕度大,生長恢復快。用孢子播種繁殖時,將成熟孢子均勻撒播在消毒的磚屑基質上,然後連盆浸入淺水中,利用滲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濕潤,上蓋玻璃,並置於庇蔭處,保持20~25℃,30~40天長出孢子體,60天左右長出孢子葉。組織培養可利用孢子等為外植體進行。孢子播種採用的培養基為1/2MS+0.1mg/L 6-BA+0.1mg/L NAA;繼代培養基為1/2MS+0.5mg/L BA+1.0mg/L IAA;誘導生根的培養基為1/2MS+0.5~1.0mg/L IBA。盆土用腐葉土、田園土、河沙等量混合,或用泥炭土2份、腐葉土1份、珍珠岩1份配成培養土。生長季節應該保持盆土濕潤,澆水最好在早晨高溫時期經常向葉面噴水,澆水過多,會造成葉片黃化甚至死亡。由於白玉鳳尾蕨具有較強的耐陰性,室內散射光對其生長有利。生長季節每2周施一次薄肥,每2年換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