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大”兄妹勇闖“熊貓谷”
2012年1月11日上午,6隻圈養出生的大熊貓從成都北郊斧頭山的小圈舍,轉移到都江堰玉堂鎮馬家溝的野放中心。它們將作為成都首批野化過渡研究大熊貓個體,率先回歸它們的祖先曾經走出來的那片山野,踏上全球最大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的回家之路。6隻首批入駐“熊貓谷”的大熊貓分別是功仔、琪琪、星蓉、星雅、迎迎、芝芝。
6隻首批入駐都江堰“熊貓谷”的大熊貓都屬於亞成體,相當於人類少兒期,發育迅速、膽子較大,具有較強的生存適應能力,其中星蓉、星雅是一對雙胞胎。成都熊貓基地用了將近1年時間,從譜系、健康、遺傳背景、性別配比等多方面進行嚴格觀察,最終從現有108隻大熊貓中選擇組建了這支野化放歸“先遣隊”。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自1987年建立以來,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大熊貓保護的動物資源、科技水平、文化積累和發展環境處於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已具備了實施野外放歸種群基礎和技術支撐。
野放中心已經在獸舍建築、室內外飼養設施設備、飼料以及人員配置等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野放中心的大門就是金屬材料混合修成的大熊貓造型建築,11米高。在半原生態的野放過渡實驗區,大熊貓暫時會住在外形似碉堡的獸舍里,今後逐步適應野外生活。
這6隻大熊貓入駐後,已開始接受圈養大熊貓野化過渡訓練,然後接受評估是否適合放歸自然。不過,它們只是“先遣隊”,今後還會有更多大熊貓前來參加野化過渡訓練。另外,還會有部分大熊貓進入“熊貓谷”生活,僅參加保護教育活動。
“熊貓進入野放研究中心後,就不能像以前一樣經常接觸人類,要培養它們的野性。”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齊敦武博士介紹,6隻大熊貓進入野放研究中心是真正走向野外的過渡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心會減少飼養人員及工作人員與熊貓的接觸,以培養熊貓獨自覓食的能力。為了訓練熊貓的野性,減少對人類的依賴,只會有固定幾個工作人員和熊貓接觸,而一些工作人員會刻意做一些危險動作嚇唬熊貓,以訓練熊貓的逃生等應急反應。
在野放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會通過監控螢幕等手段監測大熊貓的行動,通過採集熊貓糞便了解熊貓對食物利用與能量方面的分析。
野放訓練能否成功?
成都大熊貓野放,並非首例,但此前包括大熊貓“祥祥”的野放試驗,從結果上看並不算成功,祥祥在和野生熊貓爭食時摔死,更多的野放熊貓因為戀巢回到原來巢域。
張志和說,之所以在正式野放之前進行過渡野放訓練,就是要先想辦法恢復熊貓的野性,而在野放中心引入伴生動物,也是模擬一種和棲息地相仿的區域,有針對性地訓練大熊貓,包括訓練它們防災避險的能力等等。
這些經過訓練的大熊貓只有在適應好新環境,增強獨立生活能力,逐步適應半野化後,才能最終到完全野化的生活。不過大熊貓野放本身面臨挑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圈養條件下已經繁殖了5代,熊貓長期脫離了野外棲息地環境,野外適應與生存能力都有待觀察。
功仔
譜系號711,雄性,出生日期為2008年7月26日,父親為小平平,母親為成功,體重89公斤。身體發育良好,健康狀況良,性格外向,與同齡大熊貓比更顯強壯,是電影《功夫熊貓2》的創作原型,是名副其實的“功夫熊貓”。
琪琪
譜系號764,雌性,出生日期為2009年9月28日,母親為大雙,體重56公斤。她因初生時體重只有“77克”而得名。儘管初生體重較小,但生長發育良好,2歲時體重已不輸同年大熊貓。該大熊貓性情溫和,頭型較圓,吻突短,是熊貓界的“美女”。
星蓉
譜系號680,雌性,出生於2007年8月13日,父親為科比,母親為二丫頭,體重86公斤。該大熊貓生長發育良好,健康狀況良,未發現疫源疫病(如無體表寄生蟲寄生),採食與日常活動正常。
星雅
譜系號681,雌性,出生日期為2007年8月13日,父親為冰星,母親為二丫頭,體重91公斤。該大熊貓生長發育良好,身體健康,食慾旺盛,且不挑食,喜食竹種較多,性情穩重。
迎迎
譜系號724,雄性,出生日期為2008年8月23日,父親為小平平,母親為成績,體重75.1公斤。該大熊貓生長發育良好,身體健康;善攀爬,喜歡在大樹上玩耍、休息;精神食慾較好。
芝芝
譜系號763,雌性,出生日期為2009年8月23日,母親為婭老大,體重58公斤。該大熊貓身體健康,好動,喜攀爬,性格好強。
資料
1953年1月17日,一隻野外大熊貓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鎮被發現,並被救護至成都動物園斧頭山飼養場(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前身,該大熊貓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隻被救護個體),開啟了中國大熊貓救護之路。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岷山山系和邛崍山系大熊貓主食竹子發生大面積“竹子開花”,對大熊貓生存產生災難性危害,其中,有108隻大熊貓餓死,從野外送到成都搶救的幾十隻大熊貓康復後,大多數放歸自然棲息地。但由於救護個體健康狀況以及野外棲息地狀況等原因,最終有6隻大熊貓在成都動物園斧頭山飼養場進行救治和人工飼養。
1987年3月,在國家建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科技部、中國動物園協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各級部門及組織的支持下,成都市人民政府以上述參與救治後留下的6隻病、餓大熊貓為基礎,批准建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從此開始了漫長而極富挑戰性的“遷地保護”——所謂遷地保護。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圈養條件下已經繁殖了後代,這個獨特的種群不僅具備了自我維繫能力,而且使得野外放歸有了穩固的種源基礎。
於是,6隻大熊貓作為野化過渡研究個體,將率先回歸它們的祖先曾經走出來的那片山野——都江堰玉堂鎮馬家溝,踏上全球最大人工繁育種群的回家之路。
大熊貓華鎣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
2014年8月21日,在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山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基地,大熊貓“雲濤”、“陽花”從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基地和都江堰基地來到廣安市華鎣山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基地“安家”,它們將“協助”基地的工作人員進行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研究。華鎣山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基地已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組驗收。基地內不僅建有大熊貓圈舍、活動區、野化放歸適應區、醫療室、製備室(熊貓廚房)等,還有配套的專用氣象監測站,為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研究提供科學氣象數據。(新華社發)
大熊貓“雲濤”、“陽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大熊貓“雲濤”、“陽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
大熊貓“雲濤”、“陽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
大熊貓“雲濤”、“陽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大熊貓“雲濤”、“陽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大熊貓“雲濤”、“陽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
大熊貓華鎣山接受野化放歸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