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重贈
休遣玲瓏唱我詩 ,我詩多是別君詞 。
明朝又向江頭別 ,月落潮平是去時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重(chóng):再一次。贈:贈別。原詩題下自註:“樂人商玲瓏能歌,歌予數十詩”。
⑵休遣:不要讓。休,莫,別。遣,差遣。玲瓏:指唐代歌妓商玲瓏。唐白居易《醉歌》:“罷胡琴,掩秦瑟,玲瓏再拜歌初畢。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
⑶別:一作“寄”。
⑷明朝(zhāo):明天。江頭:江邊,江岸。隋煬帝《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
⑸潮平:謂潮水漲至最高水位。又叫滿潮。唐劉希夷《江南曲》之五:“潮平見 楚 甸,天際望維揚。”去:離開。
白話譯文
不要讓歌伎玲瓏來唱我的詩,我的詩大多是與你的離別詞。
明天早上你我又要江邊告別,月兒西落潮水漲平便是別時。
創作背景
《重贈》是元稹在與白居易一次別後重逢又將分手時的贈別之作。根據北宋王讜《唐語林》所載:“白居易長慶二年(822年)以中書舍人為杭州刺史……時吳興守錢徽、吳郡守李穰,皆文學士,悉生平舊友,日以詩酒寄興。官妓商玲瓏、謝好好巧於應對,善歌舞。後元稹鎮會稽,參其酬唱,每以筒竹盛詩來往。”此詩當作於長慶三年(823年)元稹調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當時元白二人酬贈之作甚多,在作此詩前已有過一首《贈樂天》詩,所以此詩題為“重贈”。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陸時雍《詩鏡總論》說:“凡情無奇而自佳者,景不麗而自妙者,韻使之然也。”有些抒情詩,看起來情景平常,手法也似無過人處,但迴腸盪氣,經久不忘,其藝術魅力主要來自迴環往復的音樂節奏,及由此產生的“韻”或韻味。《重贈》就是這樣的一首抒情詩。首句提到唱詩,就引人進入離筵的環境之中。
此句用“休遣玲瓏唱我詩”作呼告起,發端奇突。唐代七絕重風調,常以否定、疑問等語勢作波瀾,如“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劉禹錫《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這類呼告語氣容易造成動人的風韻。不過一般只用於三、四句。此句以“休遣”云云發端,劈頭喝起,頗有先聲奪人之感。
好朋友難得重逢,分手之際同飲幾杯美酒,聽名歌手演唱幾支歌曲,本是很愉快的事,問題是何以要說“休唱”,次句就像是補充解釋。原來,筵上唱離歌本已添人別恨,何況玲瓏演唱的大多是作者與對面的友人向來贈別之詞,那不免令詩人從眼前情景回憶到往日情景,百感交集,難乎為情。呼告的第二人稱語氣,以及“君”字與“我”字同現句中,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氛圍。上句以“我詩”結,此句以“我詩”起,就使得全詩起雖突兀而款接從容,音情有一弛一張之妙。句中點出“多”“別”,已暗逗後文的“又”“別”。
三句從眼前想像“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別”字貫串上下,詩意轉折自然。四句則是詩人想像中分手時的情景。因為別“向江頭”,要潮水稍退之後才能開船;而潮水漲落與月的運行有關,詩中寫清晨落月,當近望日,潮水最大,所以“月落潮平是去時”的想像具體入微。詩以景結情,餘韻不盡。
從藝術特色上看,此詩只說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頭別”)和分手的時間(“月落潮平是去時”)便結束,通篇只是口頭語、眼前景,可謂“情無奇”、“景不麗”,但卻有無窮餘味,能留下深刻印象。這是因為該詩雖內容單純,語言淺顯,卻有一種縈迴不已的音韻。它存在於“休遣”的呼告語勢之中,存在於一、二句間“頂針”的修辭格中,也存在於“多”“別”與“又”“別”的反覆和呼應之中,處處構成微妙的唱嘆之致,傳達出細膩的情感:與故人多別之後重逢,本不願再分開;但不得已又別,戀戀難捨。更加上詩人想像出在熹微的晨色中,潮平時刻的大江煙波浩渺,自己將別友而去的情景,更流露出無限的惋惜和惆悵。多別難得聚,剛聚又得別,這種人生聚散的情景,藉助迴環往復的音樂律感,就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裡,音樂性對抒情性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名家點評
清代盛傳敏、王謙《磧砂唐詩》:聞家書有三折筆法,意在筆先,筆留餘意,故用力直透紙背。今讀此篇首句,非意在筆先乎?意在筆先則此七字並未著墨也。次句似與上下不相蒙,實是輕輕一點墨矣。獨至第三句正當用力取勢,兔起鶻落之時,而偏用縮筆,只換“月落潮平是去時”結,非筆留意者乎?若拙手則必出鋒一寫,了無餘味,故知此道亦有三折法也。
清代何焯《唐三體詩評》:寄君詩則無非離別之辭,起下二句輕巧無痕。不忍更聽,便藏得千重別恨。末句只從將別作結,自有黯然之味,正用覆裝以留不盡。
清代李鍈《詩法易簡錄》:一氣清空如話。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首二句非但見交誼之厚,酬唱之多,兼有會少離多之意。故第三句以“又”字表明之,言明日潮平月落,又與君分手江頭。灞岸攀條,陽關懨笛,人所難堪,況交如元、白乎?題曰“重贈樂天”,見臨別言之不盡也。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舉明經科,貞元十九年(803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有《元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