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當今時代的信息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現代傳媒和文化藝術產業迅速崛起,傳媒藝術學院立志培養人文藝術素質厚、口徑寬,具有較強專業理論基礎並熟練運用現代傳媒技術進行信息內容策劃、創作和傳播的優秀傳媒藝術人才。學院現有廣播電視編導、動畫、藝術設計(含視覺傳達方向、網路藝術方向)三個與創意產業緊密相關的本科專業,在校學生2000餘人。學院是加拿大 Discreet 公司授權的 3ds max 、 Combustion 和可視化設計培訓認證中心,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授權的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影視行業)重慶培訓考試中心,中國高教電視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教影視教育藝術委員會理事單位。
傳媒藝術學院擁有單獨的集教學、實驗、實踐、科研於一體的12498平方米的傳媒藝術大樓。傳媒實驗中心是重慶市高等學校首批傳媒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建有400平方米標準演播廳、影視觀摩廳、導播室、錄音棚、化妝間、攝影棚、洗印工作室、拉片室、蘋果工作室、網路藝術室、藝術設計室、二維動畫室、三維動畫室、非線性編輯室、線性編輯室、透繪教室、美術教室、Betacam 廣播級攝錄編系統、 DVCAM 專業級攝錄編系統、大洋非線性編輯系統和各種與之配套的實驗儀器設備,設有影視藝術工作室、動畫創作工作室、數碼藝術設工計作室和藝術資料閱覽室。
學院擁有一支理論水平高、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學歷、學緣、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在專業教師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60%以上。
學院十分注重現代藝術與高新技術的融合,十分注重信息產業與現代傳媒和文化藝術產業的交叉融合,堅持走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密切關注數字媒體、創意產業發展;一貫重視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拿作品說話”的成才途徑,創造條件、環境,激勵藝術人才脫穎而出:堅持質量興院,積極推行導師小組制;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搭建學生作品交流平台,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藝術作品大賽;精心打造了宣傳和展示傳媒藝術學院形象的院刊《e瞳》。
六年多來,學院師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教師共申報和完成各類科研課題5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17項。出版專著11部、教材7部,發表科研論文146篇(其中核心刊物42篇),創作藝術作品近100幅(核心刊物30餘幅),其中獲市級以上獎勵21項。學生在五年來獲得各種重要獎項12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8項,省市級獎項80餘項。
該院培養的學生畢業後能在廣播電視、影視製作公司、動漫產業公司、廣告媒體領域、IT行業、網路開發營運公司、產品設計部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內容的策劃、設計與創作、傳播等方面的工作。畢業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專業介紹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製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政治水平、理論修養和藝術鑑賞等方面的能力、熟練掌握影視基本理論及先進的影視數位化製作技術和網路技術,能在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和文化部門、軟體開發公司、網路營運公司等部門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藝術攝影、音響設計、音響導演、撰稿、製作、社教及文藝類節目主持人等方面的的以信息內容製作為主的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藝術、文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製作、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創作、管理廣播、電視節目、欄目、頻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熟悉黨和國家新聞及文藝宣傳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2、掌握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掌握科學的、理性的、同時又具備藝術性的分析方法。
4、具有敏銳的觀察生活和捕捉社會發展走向的能力,以及用廣播電視手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
5、畢業生必須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學校對藝術類學生的要求。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獲取信息、歸納分析資料的能力。
7、了解廣播電視的理論前沿的技術發展。
8、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創造能力。
主幹學科
藝術學、新聞傳播學。
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有:中外文學史、電視藝術概論、戲劇藝術概論、傳播學、中國戲曲、視聽語言、影視編導基礎、影視作品分析、攝影技術、電視新聞采編播、色彩學、電視節目策劃、紀錄片創作、廣播電視節目主持、電視節目製作技藝、非線性編輯技術與套用、數字音視頻技術、多媒體技術與套用等。
採用雙語教學的課程
西方文學、影視美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及要求
主要實際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作業練習、認識實習、畢業作業、畢業實習等。課程作業練習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要求安排。認識實習在寒暑假中完成,畢業作業安排在畢業實習之前5周在校內完成。畢業實習安排3周,畢業實習結束後要求交回畢業實習報告和畢業實習鑑定,畢業設計(作品)安排16周,與畢業論文同時考核。
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名稱
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動畫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藝術素養,較全面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動畫製作理論與技巧,掌握動畫製作現代技術手段,具備電影、電視動畫創作所需知識,對動畫作品進行整體設計和製作能力的高級複合型藝術創作人才。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和培養,使學生畢業後,能在動畫創作中,整體把握動畫作品的美學風格和鮮明的特徵,能對人物造型、場景、光影、音效、特殊視覺效果等進行全面的構想、設計和創作,能在廣播電影電視系統、文化藝術部門、軟體開發公司、網路運營公司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動畫原畫、動畫創意設計與編導、三維電腦動畫製作及網路藝術開發的工作與研究。
培養規格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藝術創作、動畫製作、動態網頁製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電影、電視動畫創作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接受影視動畫設計、影視動畫技法、影視動畫製作等技能的訓練,使學生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影視動畫創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影視動畫設計及製作的技能;
3、具有影視卡通片的編導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並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中外優秀文化藝術知識與修養。
4、了解黨和國家文藝、宣傳、新聞、出版的方針政策及電影、電視政策法規;
5、了解影視動畫創作的發展與理論研究;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創作、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
藝術學、新聞傳播學。
主要課程
影視劇作、影視聲音、動畫技法、影視動畫創作、多媒體技術及套用、動畫設計、動畫專業素描、動畫專業色彩、構成、速寫、動畫史、動畫概論、影視動畫視聽語言、平面動畫製作、三維動畫製作、動畫後期合成、卡通片創意與製作、影視動畫頻道包裝、漫畫、卡通雕塑、計算機藝術設計基礎、動畫腳本語言、動畫作品賞析、動畫周邊產品開發、網路藝術與網頁製作、影像技術等。
採用雙語教學的課程
平面動畫製作、三維動畫製作、動畫合成技術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及要求
素描、速寫、人物設計、色彩、短片拍攝、畢業作業。其中,素描、速寫、色彩與相應理論課同步進行,人物設計在動畫設計課程中進行、短片拍攝在"影像技術(實踐)"中進行。
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名稱
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數字媒體藝術素養,掌握必備的數字媒體技術,運用藝術創新思維進行網路動畫、網路廣告、寬頻流媒體、移動多媒體、離線多媒體、數碼視頻編輯、虛擬現實等領域等數字媒體套用設計,具有現代創新意識的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高級設計人才。
畢業生能夠勝任數字媒體藝術及相關領域的設計、策劃、開發、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在電視台、影視動畫、傳媒廣告、網路多媒體、網路遊戲、移動電信等數字媒體相關行業就業。
基本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數字媒體藝術創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②掌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及製作的技能;
③具有數字媒體藝術的設計創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並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中外優秀文化藝術知識與修養。
④了解黨和國家文藝、宣傳、新聞、出版的方針政策及數字媒體藝術相關政策法規;
⑤了解數字媒體藝術創作的發展與理論研究;
⑥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創作、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修業年限
修業年限為四年。
授予學位
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設定
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設計史、傳媒美學、設計心理學、圖形創意、計算機圖形設計與製作、UI設計、網路音樂基礎及套用、數字影視剪輯、虛擬現實與數字娛樂、網路動畫、網頁設計與製作、網路廣告創意與設計、網站整體形象策劃與包裝、手機動漫創作、智慧型手機藝術設計、移動多媒體套用設計、遊戲設計策劃與創意。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虛擬現實設計、網站設計、網路廣告設計、手機動漫作品創作、數字遊戲創作、畢業作品、畢業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
網路音樂基礎實驗、數字影視剪輯實驗、虛擬現實創作實驗、網路動畫創作實驗、網頁設計與製作實驗、網路廣告創意與設計實驗、網站整體形象策劃與包裝實驗、手機動漫創作實驗、遊戲設計策劃與創意實驗。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本專業以培養學生活躍的創造性思維與具備文化個性的專業拓展能力、創新意識,具備紮實的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能運用計算機進行圖形處理和可視化設計,能在廣告媒體、出版社、網路運營公司、藝術設計教育等領域從事平面設計、包裝設計、視覺形象系統設計、企業品牌形象設計、策劃、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複合型視覺設計專門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與核心課程
專業主幹課程:設計史、設計心理學、圖形創意、字型設計、版式設計、印刷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品牌形象塑造、VI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影視廣告設計、網路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基礎、產品包裝設計等。
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文學學士
環境設計專業
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本專業以培養具備紮實的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能力與表達能力,掌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能運用計算機進行圖形處理和可視化設計,獨立完成環境藝術設計任務,能在藝術設計教育、裝飾工程公司、環境、園藝、景觀設計相關單位從事設計、研究、項目策劃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環境藝術設計專門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與核心課程
專業主幹課程:測繪與製圖;透視與建築寫生;空間、結構、形式;人機工程學與設計;建築史;商業與展示空間設計;住宅空間設計;環境心理學;景觀設計;環境設施設計;交往與空間;家具設計等。
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文學學學士
產品設計專業
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本專業以培養具有革新精神、創新意識與設計實踐能力,具有紮實工業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及產品設計能力的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學生通過四年的專業培養,對藝術與設計的認識應建立起系統化的批判性思維,能有獨立的藝術與設計思想,掌握藝術學、設計學的基本原理,熟悉設計方法與設計流程,具備較好的藝術設計專業素養與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能從事數字產品開發設計、家具或生活日用品設計等,或與之相關的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工作的套用型研究型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與核心課程
專業主幹課程:產品手繪技法、工程製圖與CAD輔助設計、物體結構與形態、概念構思與形態表達、視覺信息設計、人機工程學、UI設計、家具與燈飾設計、日用品設計、互動設計、產品材料與工藝、設計心理學、工業設計史、數碼產品設計、移動空間設計、產品包裝設計、展示設計、交通工具設計、設計市場與管理、藝術評論、西方哲學等。
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藝術學學士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理論水平高、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學歷、學緣、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截至2014年在職教師10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0人,博士15人,碩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0%以上
。學院積極利用校外名師資源,提高教學水平。迄今為止,學校聘請了美籍華人周傳基、北京師範大學博導教授黃會林、北京大學博導教授彭吉象、北京師範大學博導教授張同道、南京大學博導教授周安華、中央電視台主任編輯李近朱、高級音樂編輯王文華、國家級播音指導王振堂等22人為我院兼職教授和名譽教授,並聘請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陳鐸為我院名譽院長,聘請中國著名節目策劃人張林為兼職院長。
學院十分注重現代藝術與高新技術的融合,十分注重信息產業與現代傳媒和文化藝術產業的交叉融合,堅持走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密切關注數字媒體和創意產業發展;堅持質量興院,積極推行本科導師小組制;堅持理論教師承擔相應實驗教學的任務,通過實踐促進藝術專業教師真正成長為理論與實踐、藝術與技術同構的“雙師型”教師。
學院不斷採取有效措施,激勵教師積極到國內外進行學術交流、進修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先後派遣教師參加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主辦的各類相關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200餘人次,參加北京大學、環球數碼媒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多家相關企事業單位主辦的各類專業培訓100餘人次。
現任領導
黨總支書記:鄧銀波,男,中共黨員,漢族,1962年9月生。1984年7月畢業於重慶郵電學院電信工程系,現任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
院長:夏光富,傳媒藝術學院執行院長、教授,中共黨員。 1984年7月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無線電工程專業,1984年7月至2002年8月在重慶郵電大學電教中心工作,2002年8月下旬至今在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工作。
黨總支副書記:張慧,女,漢族,中共黨員,生於1975年4月,重慶市榮昌縣人,教育學碩士,現任傳媒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學生事務工作,主要講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發表論文10餘篇。
副院長:8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現任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系中國中外文化名人研究會會員。98年被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授予“高級名譽院士”榮銜, 03年法國高級訪問學者。
副院長:李曼,傳媒藝術學院副院長,黨總支委員,副教授,學歷:碩士,1997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電化教育專業,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訪學一年。
師生業績
六年多來,院師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創作藝術作品近100幅(核心刊物30餘幅。主持參與項目總計116項,包括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高等院校重點課題等省部級項目24項,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藝術學等國家級項目7項;獲得繪畫類、編導類等獎項總計88項,其中省部級獎項39項;國家級獎項13項,國際級獎項4項;正式出版專著和教材總計25部。
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以創意見長,拿作品說話”的成才途徑,創造條件、環境,激勵藝術人才脫穎而出:02年,我院學生獲得各種重要獎項20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項40餘項,省市級獎項8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