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中國:中國社會科學論叢

基本信息

作 者:鄧正來 主編
出 版 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1
版 次:1
頁 數:246
字 數:409000
印刷時間:2011-1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30908514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中,我們設定了“生存性智慧”這一主題。自本刊主編鄧正來教授提出“生存性智慧”概念以來,學術界出現了較多回應。本卷集中刊發的四篇文章,除了一篇是關於鄧正來教授“生存性智慧”觀念的評論性文字外,其他三篇均是來自人類學界的回應論文。其中,納日碧力戈的《民族歸心》一文從皮爾士“三元互動觀”出發,結合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分析了中國當下的民族現象,在對目前缺乏現實關聯的民族理論研究進行批評的基礎上,提出了由基層文化生態推演至高層的“民族歸心”論,並試圖以心理現實主義分析顯露多元共生的普遍智慧。潘天舒和張梅胤的《在“正常”與“非正常”之間:對於上海地區聾人調適性智慧的人類學初探》一文,針對標準手語這項以造福聾人群體為宗旨、以標準化和專業化為目標的社會工程在聾人日常話語實踐中所遭遇的尷尬情形,力圖提出一個基於田野考察的文本,以期彌補官方界定的“特殊群體”在相關社會科學文獻中“缺席”和“失聲”的缺憾,並呼籲大家以充滿人文情懷的平等心態來關注調適性智慧對於包括聾人在內的“特殊人群”的多重意義和價值。

目錄

卷首語: 重新發現中國 鄧正來
本刊特稿
天則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
主題研討:重新發現中國·生存性智慧
納日碧力戈 民族歸心
潘天舒 張梅胤 在“正常”與“非正常”之間:對於上海地區聾人調適性智慧的人類學初探
朱劍峰 人類學研究者的生存智慧——人類學知識、知識人類學和知識的人類學未來
曹培 關於“生存性智慧”的若乾淺見——鄧正來教授《“生存性智慧”與中國發展研究論綱》讀後
本刊專論
孫國東 從“鄧正來問題”到“轉型法哲學”——一種社會—歷史維度的闡發
學術專論
毛高傑 基於鑲嵌視角的糾紛解決方式選擇分析——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例
海外專論
J·路赫特 著 汪順寧 譯 星難:尼采和詩歌的狂喜
書評思考
李安樂 豐盈抑或沉重:女性肉身敘事的倫理緯語——讀《沉重的肉身》兼論女性寫作
《中國社會科學論叢》稿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