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旨於反省現階段台灣文學史中「新舊文學對立」的斷裂史觀,試圖將日治時期的台灣視為一個全球化下的新興文化場域,以此觀察進入二十世紀後,現代情境如何促使本地傳統文人形塑出新感覺意向與新自覺姿態,並嘗試說明其人所經歷的文化跨界意識型態平衡/重組,以及文學想像/美學實踐轉化肆應的複雜面貌;而得以在常見的標舉傳統社群的反殖民抵抗精神,或抨擊為不知趨新的故陋封建者,如此褒貶不一的悖論評價外,提供另一種貼近重讀這段文學歷史的方法。
特點
書中從傳統文人位置出發,一方面描繪過去為人所忽略的,新文明下傳統文人在文學現代性發展進程中的角色扮演,包括新文體的嘗試、域外文學思潮的引介、傳統詩社的現代改造、新題詩與通俗小說的時代體驗、世界文學的翻譯與摹寫;另一方面則是回溯新、舊文人頡頏對峙的緊張關係,彰顯其人對現代性既熱衷,卻也狐疑,甚至不信任的態度,並留意雙方的國族意識與文化主體性的變化情形;此外更舉例剖析現代性對傳統文人的政治魅惑,以及與日本官方意識共構的另類啟蒙論,最終呈顯出現代性在台灣,有著傳統/現代、本土/世界、同化/反殖的重層糾葛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