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惠濟祠碑記

《重修惠濟祠碑記》是一首清代散文,作者是愛新覺羅·弘曆。

作者信息

愛新覺羅·弘曆,即清高宗,年號乾隆,1736-1795 年在位。

寫作背景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曾六次南巡,其目的“省方問俗之外,大要以東南水患為先務”。淮安是漕運中樞,又是黃河、淮河兩瀆入海口。故每次南巡,必在淮安駐蹕。此碑文是他第一次南巡所作。惠濟祠在今淮陰區碼頭鎮,明正德三年建,位於淮黃交會之地,祀天后。雍正五年,敕賜天后聖母碧霞元君。天后即海神,舊時通海之地多立廟禱祀之,企求保佑船運平安通暢。因漕運是國家命脈,故乾隆對天后頗為虔誠敬重,敕令重修廟宇,規制宏敞,今此碑尚存,碑額刻蟠龍捲雲紋,須彌座亦刻龍紋。

作品信息

經國之務莫重於河與漕,而兩者必相資而成。曩者東南之民,數勤河患矣。我皇祖聖祖仁皇帝[1],亶[2]天縱之神明,乾苞坤絡[3] ,了列指掌,清蹕屢勤[4],比隆神禹[5],開示方略,神契龜從[6],用詒萬世無疆之休。河臣集受聖謨[7],罔失尺寸,若堤、縷堤、若月河、若引河、若壩、若堰、若閘,措必其要,用必其時。河奏安瀾,民無昏墊[8],成績彰灼,五紀於茲。天庾陳紅[9],雲帆直達。厥包織長篚,琛贐南金[10]。公私百貨之需,船輸艦載,楫交津渠。溯前代南北運道,逆河而上者五百餘里。明季開泇河,避黃河之險者三百里,越我朝康熙年間,開皂河以通泇,復開中河以通皂[11]。漕艘出清口,絕流北入中河,浮於黃者僅七里,遂盡避黃河五百里之險,漕之利無過此時者。黃河,自積石龍門,經豫徐東下[12],挾淮泗交流入海,勢湍悍不可御.泥濁易淤。漕艘渡江達淮,黃河亘其沖,其入河也,必資於黃。治之之道,以清淮迅激蕩滌之,俾無壅沙,河恆強,淮恆弱,則瀦洪澤之巨浸以助之[13] ,交會於清口。是為運道之樞紐,河防之關鍵。導河入海乂[14]淮利漕,舉繫於此。瀕河迄下游郡縣數十城郭田廬,皆恃以為命。司水土者恆惴惴焉。清口治而河與漕胥[15]得其理矣。清江浦之涘[16],神祠曰“惠濟”,鼎新於雍正二年,靈貺孔時[17] ,孚應若響[18],過祠下者,奠醴薦牢[19] ,靡敢弗肅[20]。乾隆十有六年,聯巡省南服[21] ,瞻謁庭宇,敬惟神功庥佑[22],宜崇報享。命有司焉鳩工[23]加煥飾焉。夫名山大川,精氣磅礴,必有神焉主之;經國大政,芘[24]賴生靈,必有神焉相[25]之。其顧享者必有勤民敬事忱者也。苟墮庶事而瘝[26]厥官,或穿鑿自用而失其故,有弗乾譴怒而罹其罰者乎!政罔弗修,無貽神羞[27],敬舉乃職,神錫爾極[28],惟神式憑[29],庶永底寧[30]。勒文貞珉[31], 用諗[32]河臣,遂為迎神送神之歌,辭曰:“河之來兮天上,皓皓旰旰[33]兮無與抗,瀰瀰兮清淮,匯滄漣兮河流湝湝,峨巨艑[34]兮橫中流,望靈旗兮澹淡游,桂枳兮荃橈[35],紛餌節兮蘅皋[36],絙弦兮考鼓[37],俎肥牲兮式歌且舞,神格歆兮福女[38]。千夫邪許兮搴長菱[39],鞏金堤兮障彼樂郊,楚舟容與兮吳榜交,溯長川兮利濟,轉玉粒兮時攸賴,洪濤伏兮神哉沛,蕭管競兮應棹歌,神之留兮祥飈和,紹平成兮恪蕆事[40],飫苾兮虔報祀[41],靈河翕[42]兮福萬世。”

注釋

[1]皇祖聖祖仁皇帝:指清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帝。[2]?:信然。[3]乾苞坤絡:此處指天象地理。[4]清蹕屢勤:清蹕,指皇帝出行時開路清道。清蹕屢勤,指皇帝多次巡察指導。[5]比隆神禹:指清朝前幾位皇帝治水功績可以與大禹相比。[6]神契龜從:指大清皇帝治水方略與神的意見契合,與龜卜的結果一致。[7]聖謨:皇帝的謀略。[8]昏墊:指洪水給百姓造成的沉溺無助之患。[9]天庾陳紅:謂《江南》國庫內的陳糧。庾,即倉庫。紅,指糧食。唐駱賓王《討武曌檄》有句雲“海陵紅粟,倉儲之積無窮”。[10] 厥包織篚,琛贐南金:厥包:貢品的專用包裝,其角頓折,以示恭敬。織篚:指將錦綺置放竹製容器內《書·禹貢》有“厥篚織文”句。琛:珍寶。《魯頌·泮水》有“來獻其琛”句。贐:進貢的財物。南金:本指南方產的銅。此處指江南財寶。二句合解為,江南的財寶、錦綺等貢品,通過運河源源不斷地運到京城。[11]泇河、中河:泇河,明萬曆二十三年(1604年)河督李化龍開。自此運道改由泇河從皂河經微山湖東南達濟寧,時稱東運河,避開黃河三百里風濤之險。中河:清康熙十六年總河靳輔開,自清河楊莊至宿遷駱馬湖,使運道與黃河分開。自此漕運航道自清口至濟寧,浮於黃河僅七里。[12]黃河:明弘治七年(1494年),劉大夏築斷黃陵岡,黃河全流奪泗入淮,淮安遂成為黃河入海主航道。積石龍門,是指黃河源頭和上游要地。豫徐,分指河南和徐州一帶地方。[13]瀦洪澤之巨浸以助之:即蓄清刷黃之意。由明末潘季馴建議而行。時黃河與淮河均從一個河道入海,常發生黃強淮弱或黃弱淮強等情況,黃強則倒灌入淮,並淤塞運道。淮強則黃河中上游泥沙淤墊或決口。蓄清刷黃則是築高家堰以蓄淮水(清水),待黃河汛期後,即啟閘放淮水入海,藉助淮水強大的力量以刷河道淤沙。此策多年行之有效。[14]乂:此處作治理安定解。[15]胥:待。[16]涘:水邊、河岸。[17]靈貺孔時:神靈賜予的恩惠很多、很及時。貺:賜予。孔:此處作很、甚解。[18]孚應若響:神的信用像回聲一樣可靠。孚:信用。響:此處指回聲,古語有“如響斯應”。[19]奠醴薦牢:用酒和豬、牛、羊等犧牲祭獻神靈。醴:美酒。牢:豬、牛、羊等犧牲,有太牢、少牢等級別。[20] 靡敢弗肅:沒有人敢不嚴肅慎重的對待祭獻之事。[21]南服:南方。服:方位。[22]神功庥佑:神靈的蔭庇佑護。庥:同休,此處指樹蔭,引申為蔭庇。[23]鳩工:聚集工匠。[24]芘:通庇,保護之意。[25]相:輔助,亦指輔佐的人。[26]瘝:音:“關”,曠廢。墮庶事而瘝厥官,指當官不負責任,瀆職誤事。[27] 無貽神羞:不要引起神靈的僧惡。[28]神錫爾極:神賜予你準則。極:此處指準則。[29]惟神式憑:以神作榜樣。式憑:模式、榜樣。[30]庶永底寧:才可永遠達到安寧。底:達到。[31]勒文貞珉:刻文玉石上使其流傳久遠。貞珉:碑石的美稱,貞指流傳久遠珉指玉石。[32]諗:知悉。亦作規諫解。[33]皓皓旰旰:水勢盛大貌。《史記·河渠書》:“瓠子決兮將奈何,皓皓旰旰兮閭殫為河。”[34]巨艑:一種大船。[35]桂枳兮荃橈:桂樹做的枳和香(草)木做的船漿。枳:一種木樁,其狀不一,或大而長,或邪而銳,其用甚廣,當是行船必備的用具。荃:即蓀,一種香草,屈原《離騷》中用來比作君王。[36] 紛弭節兮蘅皋:眾多的車輛有節度的行駛在長滿香草的水邊高地上。弭節:車行的節度。蘅,即蘅蕪,香草名。皋:水邊高地。從“峨巨艑兮橫中流”句開始,都寫的是水上、岸上迎神送神的盛況。[37]絙弦兮考鼓:指迎神送神時耍著雜技、敲著鼓,供神欣賞。絙:亦作絚,即現代所謂“走鋼絲”雜技,只不過當時不用金屬絲。考:叩、敲的意思。[38]神格歆兮福女:神來享受祭品、香火後就踢福與你。格:來。歆:鬼神享受祭品香火。女:通汝,即你。[39]千夫邪許兮搴長菱:此指加固堤防時的勞動場面。邪許:象聲詞,勞動時眾人一齊用力發出的呼聲。搴長菱:拖拔蔑制的纜索,此處指拖運石塊的工作。[40]紹平成兮恪蕆事:紹平成指繼續保持無水患災害的太平盛事。蕆事:指河道工程治理完成。蕆,音“產”,完成的意思。[41]飫苾芬兮虔報祀:飫,此處指飽食。苾芬:祭品的香美,後亦指祭品。虔報祀:虔誠的祭祀報答神靈.[42]翕:協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