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澤鄉

1950年5月,從南星鄉劃出成立里澤鄉人民政府,屬魏塘區。 1956年2月,撤區並鄉,與信仰鄉合併為里澤鄉人民政府。 1997~1998年,累計投入47萬元,建成鄉村公路5.3公里,12個行政村通了汽車。

建置沿革

清光緒二十年(1894)前,奉賢鄉九南區的李宅村已形成市集,俗稱“李家宅基”,又稱“李宅”,後改為“里澤”,寓農業興旺,商業繁榮之意。鄉域在明、清兩代時屬永安鄉八南區,奉賢鄉九南區。民國23年(1934)7月,併入安樂、安中兩鄉為里澤鎮。民國38年(1949)6月,歸屬南信鄉。1950年5月,從南星鄉劃出成立里澤鄉人民政府,屬魏塘區。1956年2月,撤區並鄉,與信仰鄉合併為里澤鄉人民政府。1958年10月公社化時,由里澤、姚莊、乾窯3鄉和乾窯鎮合併成為乾窯公社。1961年4月,重新分為3個公社1個鎮。1981年3月,里澤鄉分出清水、虹橋、顧家、網埭、朝陽5個大隊歸屬新建的楓南公社。1992年6月,又有西項、南橋兩個村劃歸魏塘鎮。1995年9月,有原上項村併入里巷村,小腰子港村併入智果村漁民村併入永寧村。1984年,鄉人民政府從老里澤遷移到漁民村(320國道)南側。1985年5月,由於公路拓寬,拆遷移地在永寧村扎網浜(320國道)北側建立新鎮。1984年1月,恢復鄉建制。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

1991年,程控電話開通,現有用戶1515門;投資20萬元,建成里澤公墓。1991~1993年,累計投資392萬元,全鄉建成兩隻設施配套、旱澇保收的標準圩區,受益面積8.05平方公里,9974畝農田得到旱澇保豐收;修築塊石護岸14.1公里,硬化渠道18.635公里。1991~1998年,全鄉實現自來水化。1994年,建成11萬伏里澤變電所。1995年,里澤鄉中心國小易地新建,投資180萬元建成2623平方米,擁有12隻教室的教學大樓。1996年,開通有線電視,投資20萬元與縣有線電視台聯網,輸出24套節目,現有終端用戶200戶。1996~1998年,累計投資2229萬元進行集鎮建設;電力、通訊、供水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使集鎮的綜合功能進一步得到增強。1997~1998年,累計投入47萬元,建成鄉村公路5.3公里,12個行政村通了汽車。

一方名村

小腰子港村位於里澤鄉西部的小腰子港村,在20年中曾兩度“出名”。第一次“出名”是在六七十年代,“出名”的原因是窮。全村除5間破舊的磚瓦房外,其餘人家全都住在陰暗潮濕的茅草棚里,有30%的農戶靠賣血為生。1979年,村民沈榮法試種番茄成功,里澤鄉黨委、政府及時組織力量對這一典型進行總結宣傳,第二年全村幾乎家家種起了番茄。為搶季節占領市場,鄉人民政府及時請來老師,舉辦大棚番茄栽培技術培訓班,鄉農技部門的技術人員更是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村民攻克難關,使大棚番茄在小腰子港得到全面推廣,番茄的上市期由此整整提前了一個多月,一上市便成為市場中的搶手貨。1998年,村共種植大棚番茄386.7畝,收入271.4萬元,平均每戶達1.37萬元,人均超4570元。小腰子港以其大棚番茄面積之大、品質之優、上市之早,再度聞名周邊地區。勤勞的小腰子港人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告別了貧窮,走上了幸福、富裕的小康之路。

一方聞人

戴喜根是智果村村民,1936年生。他面對本村實際,於1991年11月承包智果村棄耕拋荒田76畝。由於他精心經營,勤奮耕作,連續7年獲得了好收成,每畝純收入達到789元,比全鄉畝均收入高出185元,成為縣內首批靠種糧收入的萬元戶。戴喜根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光榮地出席“五一”節全國勞模表彰會。

所獲榮譽

1998年獲市東海文化明珠鄉鎮;獲市利用外資先進鄉鎮;獲縣三資“金龍杯”銀杯獎;獲縣“農業豐收杯”銅杯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