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縣釋迦寺
寺院主要建築大部分都分布在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臥佛殿,另有東西配殿和部分禪房,大雄寶殿建於0.9高的磚砌月台上,臥佛殿與大雄寶殿前後呼應,形成寺院空間處理的一個特點,大雄寶殿裝飾華麗,各部件製作精美,其樣式與蔚縣城內明代靈岩寺後殿藻井相似。
史籍記載
據嵌在大殿後牆上的《敕賜釋迦寺重修藏經樓施地圍牆碑記》和《泗虹合志》記載,釋迦寺大殿建於北宋英宗年間,原名壽聖寺,後明太祖朱元璋將其改為釋迦寺,它是我國唯一的一座以釋迦牟尼的名字命名的寺院。釋迦寺原有殿宇兩進,後有藏經樓,寺院內有銀彀樹、羅漢石、九欹松、琵笆井、香水橋、透亮碑、皂角樹等。現僅存大殿一座,皂角樹一棵。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曾在此借宿一晚,並留下詩作:
一
夢中曾被仙人詔,怪我如何不出家。 兩眼尚包兒女淚,此生自識果緣差。
覽游禪寺思身隱,流落風塵念物華。
心事茫茫何所寄,大江東望浪淘沙。
二
豈勞修練方為佛,若得清閒即是仙。
如我長征無息處,攬君徹夜不安眠。
未辭辛苦行千里,忽欲留連住一天。
願待澄清放歸隱,好來方丈結禪緣。
拆遷事件
千年釋迦寺變成商品房
釋迦寺建於北宋年間,距今有900餘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釋迦命名的寺廟。據當地縣誌等記載,台灣 首任巡撫劉銘傳曾在該寺住宿,並留下詩作,是泗縣百姓引以為榮的歷史人文古蹟,早在1981年就被列為該縣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8月在泗縣釋迦寺發現,古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設的商品房。當地民眾指著工地入口處一塊被包裹起來的石碑告訴記者,現在就剩下這塊刻有釋迦寺文保單位的石碑,其他物件都已拆除。
在工地旁的售樓處,銷售人員介紹說,由於位置優越,中國小、廣場、菜市場等配套完善,還在建設中的這一樓盤銷售很好,售價達2700元/平方米,是當地高價樓盤之一,目前只剩下一種戶型的房子可供選擇。
泗縣許多百姓深感痛心。曾熱心為釋迦寺保護而奔走的泗縣退休文化幹部閔麟說,早在2008年,得知縣裡將該文保單位賣掉搞房產開發時,他和一些老幹部就積極奔走,縣裡不少民眾也曾聯名寫信給有關部門,要求自己出錢修繕古寺,保住文物古蹟,但當地領導置之不理,最終沒能阻擋古寺被拆厄運。“這種事情竟然發生在所謂文化先進縣,簡直是莫大的諷刺啊!”
結語:世人來往皆為利,我佛心中盪無存;
可憐千年釋迦寺,今朝倫為商品房。
回天無術奈若何?只緣世俗名利熏;
蒼茫大地多相似,朗朗乾坤旦夕間。
河北蔚縣釋迦寺
介紹
釋迦寺位於河北省蔚縣城南關西側,建於元代(1271年-1368年)和明代(1368年-1644年)。 釋迦寺位於蔚縣城南關,俗稱臥佛寺。釋迦寺殿宇規模宏偉,寺中有天王殿、中殿、臥佛殿等。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古建築研究所等單位考證,均認為釋迦寺中殿具有元代的建築特點。中殿面寬3間,建築形式為單檐歇山布瓦頂。建築面積為141.05平方米,屋頂相當平緩、檐頭和4個翼角都翹起,從側面看更為明顯,此殿的出檐為1.5米,外圍檐下斗拱比例和造型都處理得非常巧妙,使中殿更加莊重肅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主要建築大部分都分布在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臥佛殿,另有東西配殿和部分禪房。大雄寶殿建於0.9米高的磚砌月台上。臥佛殿與大雄寶殿前後呼應,形成寺院空間處理的一個特點。大雄寶殿裝飾華麗,各部件製作精美,其樣式與蔚縣城內明代靈岩寺後殿藻井相近。
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氣候
張家口市屬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夏季涼爽 。張家口北部壩上地區與內蒙古草原交界,塞罕壩是著名的旅遊勝地,8-9月是最好的觀賞草原風光的時間;而冬季壩上滑雪場,純天然的滑冰場所,景美價廉,適合大眾!
歷史
釋迦寺始建於唐朝末年,據今約1100年的歷史。據《南平縣誌》記載:該寺規模為延平各大寺廟之首,相傳因迎佛祖釋迦牟尼舍利入朝,在舍利經過之處建數座寺院,以便高僧信眾居住弘法.延平釋迦寺便是其中一處。
該寺自建成以來,香火鼎盛。是赴京驛道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歷代附近平民、學子的祈福勝地。氣勢宏偉的大雄寶殿及附屬建築,曾經出現在英國《泰悟士報》上。抗日戰爭時,國軍劉和鼎部曾在此設立臨時指揮所,著名的白沙保衛戰、白虎亭戰役中的部隊也在此設大本營。給日寇予以重創,釋迦寺凝聚了中華民族抵禦外敵的不屈精神。
1000多年來,釋迦寺曾經幾度修修繕,從現存的遺物看,通往寺院的石橋於清光緒五年即:1879秋修建,石池和石槽於清乾隆壬辰年即1772建造,僧人洗臉用的石盆於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六年即公元 1578年造。
不幸的是該寺“文革”期間損毀,近來,雖經本地信眾多方籌集資金,重塑簡易神像,但僅憑民間力量,不足以籌措重建巨資。該寺地表現只留下殘亘斷壁和部分石制器具,有些遺蹟還可能深埋地下,民間力量無法科學挖掘。但從僅存的各殿牆基和石橋、石台柱、石水槽、石碑座、石盆及放生池等遺物遺址中完全可以體會出曾經恢宏的氣勢,置身此地,令人充滿無限禪意。 與釋迦寺僅一山之隔,位於市皮防病住院部附近的無量寺現已基本修復,可供信眾祈福、遊覽。
福建泉州東魯巷釋迦寺
釋迦寺位於泉州城內東魯巷南段東側 ,供奉釋迦佛。薪傳自清源山彌陀岩臨濟宗,清代分惠安釋迦寺、泉州宿燕寺、晉江福安寺、慶蓮寺,民國分晉江朵蓮寺,泉州天蓮堂,菲律賓宿燕寺等。 釋迦寺舊址為元蒲壽庚書房之一隅,元、明易代,別創為一小庵堂。
明萬曆間(1573-1620年),大學士李廷機因其女貞烈,許婚未嫁而婿夭亡,矢志出家,遂修以居之,並擴建佛堂、齋堂等,釋迦寺方初具規模。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彌陀岩中興祖通化師遣徒重拓,闢為弘法道場,接度在家僧眾,故其規制有似近代居士林。
清御史陳慶鏞及提督、知府等,先後為寺豎匾、撰聯。
釋迦寺於1989年重修。有前庭、前殿、大殿為歇山式建築,後堂,兩殿北側為功德堂與廂房,後堂北為撫院。寺的前部寬14.3米,後部20米,進深44.75米,面積約760平方米。
寺中有一尊釋迦佛悟道坐像,高10厘米,青銅質,為五代時造。寺中還珍藏著“萬字”大藏經全藏、宋版元印《大雲經》一部(均暫存泉州開元寺藏經閣);原還有清刻板4架,每架4座,文革中散失。釋迦寺寺產契約中,尚有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明朝錫蘭王子後裔世濟美購置厝、地、田、池的契約2紙。
福建泉州安溪縣金谷鎮釋迦寺
介紹
釋迦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金東村大寨山上。距安溪縣城26公里,距廈門市區約90公里。
金谷古稱“谷口”相傳從晉敬塘天福年間(936年----943年)開始,谷口就是廣澤尊王迎香之處,並且這裡有蕊珠宮,主祀保生大帝,相傳宮內還有108尊佛座;定明院供奉如來佛,觀音菩薩 和三代祖師,石佛宮供奉泗洲佛,檀林岩供奉觀音佛祖;據聞還有名人“佛國仙家”的題刻,故又稱“佛囗”。
夢中大寨山上佛光四射,承蒙宏船、宏輝恩師指點及信眾有同感,在此建釋迦寺。2008年元旦破土動工,2009年元旦大殿封頂,2010年---2012年綜合樓落成。 2014年1月1日釋迦寺佛相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