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怎么看病的

醫生是怎么看病的

2015年悅讀紀出品的《醫生是怎么看病的》中,每篇都先以一個小故事開篇,引出問題,然後展開通俗、有趣的解釋,同時普及相關的醫學知識。使讀者能夠理解醫生的一些做法,更有效地和醫生溝通。 聽最會講故事的產科男醫生說: 醫生是怎么看病的! 誤診、過度醫療,你可能已經遇上了! 驗血、抓藥、X光、住院、開刀、化療 醫生到底是怎么判斷的? 本書告訴你: 醫生看病時的邏輯和真實想法 怎樣和醫生溝通最有效

內容簡介

醫生到底是怎么想的?

沒問兩句就讓你去做一堆檢查

你跟XX一樣的病,為什麼他吃藥你開刀

只是想了解一下,醫生卻讓你住院

你排了N天隊想住院,醫生卻遲遲不開單

……

本書從一個產科醫生的角度,告訴讀者,醫生是怎么看病的,醫生在看病時的診斷邏輯是什麼,怎么判斷病情,怎么決定使用什麼藥物,用哪些醫療手段。

精彩講故事,明白說科普。產科男醫生教我們識別最常見的過度醫療陷阱,用案例闡述怎樣和醫生溝通病情最有效。  

作者簡介

田吉順,身經百戰的婦產科男醫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編號:110330000006611

中文網際網路第一檔醫生談話類播客“太醫來了”主持人。曾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婦產科學會主辦的官方雜誌上發表臨床學術論文。長期致力於網路醫學科普工作,是知乎網健康與醫學領域最佳答題者,擁有冬粉近40萬;並在多家網路平台開設醫學科普專欄,文章多次被傳統媒體與網路新媒體刊載,並接受《大眾健康》專訪。

著有《行醫者說——知乎田吉順自選集》《婦產科男醫生告訴你》。

精彩評論

這是一本給普通讀者的科普書,不過科普的不是某一個學科,而是醫生這個獨特的群體,面對病人和病情,他們是怎么做出一系列醫療決定的,這中間的醫學邏輯是什麼。

——知乎網友 默默

非常棒的一本書,用接地氣的語言把複雜的醫學知識寫得人人都能看懂,通過一個個病例故事讓我們明白醫生看病時是怎么思考的,教我們學會理性判斷,既要聽醫生的,又要豐富自己的醫療知識。

——豆瓣網友 莫斯卡

非常實用,讀了這本書,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醫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能更有效地和醫生溝通,能識別最常見的過度醫療陷阱。

——浙江大學醫學院患者 張女士

目錄

前言... 3

第一章 醫生看病不是修電腦... 5

醫生看病不是修電腦... 6

疾病是怎么診斷的... 6

病因可不簡單... 8

羊水過少和產後出血... 8

藥物的副作用——偉哥其實本來是個失敗的產品... 9

炎症——一個硝煙瀰漫的戰場... 11

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有手術指征嗎?... 12

恐怖的側切... 14

手術台太窄了,沒人不緊張!... 14

解剖學圖譜可能更像是藝術照... 14

醫生也會生病,只是更懂治未病... 15

第二章 醫生說話不可能百分百... 17

醫生真沒辦法給你打包票... 17

醫生只能說範圍,不能說標準值... 17

你會嘗遍所有橘子嗎?... 19

小機率不等於小風險... 20

醫生眼裡沒有小機率... 21

診斷學——醫生的破案秘笈... 22

症狀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23

症狀也會說謊... 24

難道自己懷孕了都不知道?... 25

體格檢查——“簡陋”但又不可替代的方法... 27

每月做一次乳房自檢... 28

醫生在實戰中積累的經驗最寶貴... 29

第三章 現代儀器只能提供參考 25

醫生是怎樣寫病歷的... 30

請嚴肅對待驗血驗尿... 31

怎樣讀懂化驗單... 31

看病時請遵循醫生的診斷邏輯... 33

影像學檢查,但還不是火眼金睛... 34

怎樣判斷該做X光還是B超?... 35

不要私自揣度各種檢查單... 36

小機率事件導致的冤假錯案... 36

第四章 醫生是靠什麼做出診斷的... 37

個人經驗vs臨床思維... 37

醫生如何做出診斷... 40

從慘痛的病例中汲取經驗... 41

醫生首先推理大機率病因... 42

醫生更喜歡做有罪推定... 44

好醫生診斷有針對性,撒網式問診的醫生繼續加油... 45

首先明確診斷,然後做出治療... 48

面對急診,先保命後推理... 50

醫生為什麼把你拋下先給別人看病?... 52

第五章 醫生總有一顆懷疑的心... 53

醫生也要講證據... 53

證據也分三六九等... 55

別太拿理論當回事兒... 57

隨機對照試驗——既要信又不能全信... 58

高大上的meta分析... 59

對醫生來說,所有臨床指南都是參考... 60

醫生總有一顆懷疑的心... 61

沒有比自認為正確更大的罪惡了... 62

知情同意書不是生死文書,也不是免責聲明... 63

現代醫學實驗以不傷害為原則... 65

第六章 每次就診,都是醫患之間的緣分... 67

人生其實是一次冒險的旅程... 67

高剖宮產率背後的無奈... 68

數據不能決定全部... 68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69

看中醫時要注意的問題... 71

別拿村長不當幹部,別拿安慰不當治療... 72

每次就診,都是醫患之間的緣分... 74

後記... 80

前言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剛剛做爸爸不久,作為一個見慣了分娩和手術的婦產科醫生來說,自己老婆生孩子時候的驚心動魄,至今還歷歷在目。

老婆一直在跟我念叨,說她一定是女人懷孕生孩子裡頭最不順的。從懷孕三個月開始,就發現肝功能損傷。肝酶指標,踩著各種治療方法的屍體,還是蹭蹭的往上漲,最高漲到接近正常值的10倍。早孕篩查高危,妊娠期糖尿病,羊水過多。總之,整個懷孕過程,就是在給老婆上一堂生動的高危妊娠課。她在孕期最經常做的,就是瞪大眼睛,吃驚的說:“啊?還有這種毛病!”

而這一切的不順利,在分娩的那一刻達到頂峰——產後大出血!

老婆孕期最後一次B超,發現羊水幾乎沒有了,寶寶在肚子裡有缺氧的風險,這讓我感到措手不及。於是急診做了剖腹產手術。然後,因為寶寶頭太大,位置又高,術中娩頭困難,所以,剖腹產術中又用產鉗拉出來的。再然後,就是產後大出血。

也不用放到一百年前,就是我們奶奶生我們爸爸那會兒,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門關上逛一圈,一腳在門裡頭,一腳在門外頭。就是現在,產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產後出血。而一直到老婆因為出血過多,被送進ICU(重症監護室),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之後,我也才意識到——產後大出血,這事兒竟然發生在我身上了!

很熟悉的搶救流程,更熟悉的搶救病人!

老婆產後出血開始的一些處理,都是我親自做的。在醫生和丈夫兩個角色不停的轉換幾次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大腦在被逐漸清空,我不願去考慮那些搶救後的種種可能性。到最後,我能做的,只是安慰躺在病床上虛弱的妻子。吳彥祖在《公主復仇記》里的一句台詞,用在當時倒是很貼切:“我曾經救過很多人,但是如果此刻有人要問,我最想救的人——是你!”

老婆產後出血的原因是宮縮乏力,最後用了宮腔填塞的方法終於基本控制住了。宮腔填塞,就是把紗布塞進子宮裡面壓迫,如果還控制不好,那基本就只有子宮切除這一步了——這搶救生命的最後一步。

搶救忙活了一夜,老婆出血量超過3000ml,相當於體內超過七成的血。在輸了3000ml血之後,血色素也只有七克多,正常人最少十一克。

這還不是故事的結束。

紗布不能一直塞在子宮裡面,48小時後總要取出來的,而紗布取出之後,也仍然有繼續出血的可能。

取紗布那天,正好是我值夜班。紗布取出之後,血還一直在流,幾個小時裡又出了300ml,於是繼續各種宮縮的藥物上去。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不敢去想會發生什麼。

這時候,老婆的閨蜜,也是我的高中同學,打來電話詢問情況。在聽我簡單描述完過程之後,她在電話里不停的質問:怎么會這樣?你不是產科醫生嗎?整個孕期不是你一直照顧的嗎?怎么會羊水就突然沒有了?不是在你手上手術的嗎?怎么就大出血了?紗布取了怎么還在出血?你有沒有用過藥啊?

這些熟悉的問題,過去很多病人和家屬都曾經問過,我會微笑著作解釋;但在那一刻,我一直緊張的神經實在是繃不住了,一個人在辦公室里,對著電話,哭出聲來,不停的回答著一句話: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最終,我還是幸運的,最可怕的一幕沒有發生,出血漸漸止住。現在,老婆身體已經恢復。

講完我自己的故事,你看到一個無力的醫生,一個面對自己最愛的女人,卻只有流淚的醫生。而遺憾的是,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醫生都是無力的。

曾經給一個宮內感染的病人做引產。這是一個36歲試管嬰兒的孕婦,雙胞胎,因為有出血住院保胎的。患者年齡比較大了,第一次懷孕,又是試管嬰兒,雙胞胎,所以我們也非常積極的一心想把孩子保下來。無奈天不遂人願,到了25周的時候,已經明確宮內感染,並且血培養已經陽性了,提示敗血症,再繼續妊娠下去,恐怕大人也要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了。於是我們勸她放棄,早一點引產終止妊娠。經過反覆勸說,孕婦終於同意放棄了,這時已經是痛哭流涕,邊哭邊說:“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錯,我對不起我的孩子!他們太可憐了,我對不起他們!”我想我可以理解一個準媽媽對自己肚子裡的孩子的感情,但是我得糾正她:“這不是你的錯,你一點兒錯都沒有,你也沒有對不起你的孩子。再繼續妊娠下去,你自己的命都要沒有了,你只能放棄,但是,這不是你的錯。不是說所有不好的結局都能找到一個犯錯的人,沒有人犯錯也照樣會有不好的結局。有生命結束了,不是說就一定是有人犯錯了。得了癌症或者其他絕症的人,他們做錯什麼了?他們都沒做錯什麼,但還是會得病。如果一定有誰做錯了,那就怪老天爺或者怪上帝吧,是他們錯了!”

之所以讓我想到人類的疾病和死亡是上帝犯的錯,是因為之前做的一台剖腹產手術。產婦因為子宮畸形,擔心分娩過程中出現子宮破裂,所以做了剖宮產手術。結果發現,寶寶的右腿膝蓋長反了!就是說膝蓋的髕骨長到了後面,前面變成了膕窩。旁邊的醫生看到這個情形,大呼:“上帝犯錯誤了!它在造人的時候把腿給裝反了!”這種情況以前確實沒有見到過,於是我們諮詢了兒科的骨科醫生,他們認為這種情況應該是因為畸形的宮腔,使胎兒在宮內活動受限,長期壓迫造成的膝關節移位,應該可以嘗試手法復位。可能你會認為是母親的錯,可是她也不想自己的子宮是畸形的啊,所以,這真的是上帝犯的錯!

都說冤有頭債有主,當我們碰上不願接受的結果時,總是有一種歸因,就是認為一定有人犯了錯誤,否則怎么會有這么差的結果!如果人人能做好自己的事,那么結果就應該是好的。所以,看病的時候就會有兩種歸因,一種是像那個雙胞胎的母親,覺得自己犯了錯;而更多的,則是歸因到醫生身上。如果病人的病沒有被治好,甚至死去了,那么就一定是醫療事故;如果發生了誤診,就一定是醫生不負責任、玩忽職守。但是,為什麼有了不好的結果就一定是因為某個人犯了錯誤呢?人人都做好自己的事,結果就真的應該是好的嗎?如果是上帝犯錯了呢?以人類的渺小,又怎么可能挽回上帝的過失?

在經歷過無神論的全面教育之後,我們擁有了人定勝天的萬丈豪情,我們堅信人類是這個世界的主宰。我這裡也不需要你相信上帝,只是在自然面前請保持人類的謙卑。面對疾病,醫生和病人是一樣的,還都是弱小的人類!

就目前來看,其實醫生的實際作用並不大,他們也不過就是在身體運行出現紊亂時,用點小手段,來幫助人體重新回到正軌。比如用藥物治療,針對異常的某一個環節,利用藥物糾正這個異常。但是藥物缺乏自我識別和協調,它在糾正機體異常的時候其實也給機體運行帶來了其他異常,這就是藥物副作用,然後我們再利用機體的自我協調能力,糾正本來的和藥物帶來的各種影響,使身體重回正軌。手術也是一樣,無論手術大小,最終都是通過機體的自我修復和協調能力,讓病人術後康復。所以,以目前的醫學水平, 最終讓你重獲健康的不是醫生,而是你自己的身體,醫生就是幫把手而已;醫生絕大多數時間不是“治”人,而是“幫”人。

從老婆閨蜜的質問中,可以看到民眾對醫生的期望;而美國首位分離結核桿菌的特魯多醫生(E.L.Trudean)的墓志銘,卻告訴你醫生的無奈: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患者期望的,和醫生能做的,之間總是有著巨大的差距,一個只能儘量縮小,卻總也消失不了的差距。而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醫生其實是做什麼的。

醫生的培養是漫長的,要學習大量的專業知識,包括生理、病理、解剖、組胚等等基礎學科和內外婦兒等等臨床學科。就好像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中,陳近南要傳授給他絕世武功,那本叫做《絕世武功》的書其實只是個目錄而已,真正的絕世武功秘笈卻是有一堆,陳近南看了三年,練了三十年。而對於醫學這一門絕世武功,無數前輩也都花費了數十年的心血,我這本小書連個目錄都算不上。醫學生們花了五八年學習醫學知識,幾十門的專業課程,動輒成百上千頁的課本,就算是簡簡單單介紹各個醫學術語,也不是一兩本書就能完成的。而且,即使是知道了那些術語,也不過都是些死知識,沒有相關的知識框架,也難以形成清晰的印象。

“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要想比較快速的涉獵一個領域,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從這個領域內的問題和事件入手,由領域內的專業人士結合具體問題,做出提要鉤玄的說明,直接講明主要內容,讀者再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就可以對這個領域形成一個自己的認識。而醫學內容紛繁複雜,在如此浩瀚的內容中如何選擇如何取捨,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本書不是一個醫學專業知識或者醫學術語的普及,而是想通過一些實例來說明,醫生所進行的每一個醫療活動,做出的每一個醫療決策,他的依據是從哪裡來,醫生做出醫學決策的時候,是以什麼方式整合這些專業知識的。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醫生可以做些什麼(更確切的說是實際上沒辦法做什麼),以及一些必須的概念,比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一些相關知識。第二部分介紹醫學統計學和臨床診斷學的幾個相關概念,這些是醫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整合的基礎,尤其是臨床統計學,它是醫生決策所依據的數據來源,這些數據無法做到對事實絕對精確的描述,決定了醫生總是會有犯錯的可能。第三部分介紹診斷和治療的相關思路和原則,其中重點介紹循證醫學的原則。第四部分介紹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和醫學倫理學的相關內容。希望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對醫學有一個大體上的了解,在就診的時候,可以對醫生的一些做法有所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